八年级下册 4《灯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4《灯笼》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9 22: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层深入文本
------《灯笼》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梳理文章中与灯笼相关的情节及其作者的生活体验.2.初步感知作者的散文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品味这些回忆里蕴含的作者的丰富情感,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2.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层层深入的理解散文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体会吴伯萧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这些回忆里蕴含的作者的丰富情感,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家国情怀。
教学方法 自读、品读、诵读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朗圈点勾画,品评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印发学案,学生结合学案提前预习,扫清字词和文学常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自读课文《灯笼》。他的作者是吴伯萧,可能大家对他比较陌生,老师给大家介绍下:他是我们山东老乡,山东莱芜人,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较为著名的文章有《山屋》《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看一下这三个题目,你可以试着猜测一下吴伯萧的散文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1.通过吴伯箫的三个经典作品试着猜测吴伯箫散文的基本特点。2.跟老师一起明确本文学习的主要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散文学习三任务。1.自读课文,把握与灯笼相关的回忆2.品读课文,赏析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3.深入理解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把握文章深刻的主题。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初步灯笼相关的回忆---品形象 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2.感知文章内容教师导语:吴伯萧的散文题材既然是生活中的小事物,包含着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结合预习,小组内交流明确:作者回忆了哪些灯笼相关的情节? 3.教师小结:(1)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4)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6)在纱灯上描红; (7)想象宫灯的样子和宫灯下的景象。 1.学生阅读课本,参照学案,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发现。 2.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3.其他组补充。
合作展示:品读体会语言,把握作者情感------析语言 1.引导学生品读灯笼回忆中那些深厚的情感。教师导语:吴伯箫的文章情感深沉,我们一起来品评一下这些情节下蕴含的情感。情感的抒发一定要有抒情的对象,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探究下作者这些回忆的情感。2.引导学生自读品味3.教师明确:(1)祖孙情笃(2)母子情深(3)村民善良(4)民俗热闹(5)家族衰落(6)描红雅致(7)朝代更迭4.散文特点“形散神聚”,那这些情感分下类吗?并试着品读作者的情感世界。明确:(1)灯笼是亲情的寄托,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温情,哪些语句能够读出这种温情?(2)灯笼是民风民俗的寄托,给我们的感觉的热闹快乐,哪些语句能够读出这种快乐?(3)灯笼见证家族、文化、历史的变迁,给我们的感觉是厚重与感喟,哪些语句能够读出这种厚重与感喟?5.总结:这些回忆融汇这作者的家国情怀。 1品读这些灯笼回忆中作者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思考批注在书上 2. 全班交流。3.按照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试着把握文章情感的凝聚点——家国情怀,并通过自己的朗读体会表现这种情怀。
拓展延伸:深入探究文章立意----悟立意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1.文章中与灯笼相关的这些回忆之外还有一段我们没有涉及到,我们思考一下这两段的抒情主体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作者写作背景补充。2.正是因为上面如此浓厚的家国情怀,作者才在家国受到伤害的时候这么的慷慨激昂。 1.学生思考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和散文的阅读思路,再次大声朗读文章最后两段,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反思
作为一篇文化色彩比较浓厚的散文,吴伯萧的这篇《灯笼》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要深入理解有所难度。可这篇文章真的是一篇质朴生活体验中孕育出来的好文章,感情深沉。作为老师每次读来都能被他深深的打动。可是毕竟老师的于都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只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阅读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体会到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因此怎样才能让学生逐层深入文本,是我本节课设计的重点。因此我在本文设计的时候重点从吴伯萧散文三个方面特点深入,引导学生把握。
(一)剥开文章第一层——来源于真实生活体验的灯笼
梳理文章与灯笼相关的那些回忆,让学生通过梳理,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一层的理解,学生通过自读就能解决。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我让学生自主思考,以这样简单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文章。但是本篇文章的事件较多,学生可能不能完全找全概括准确。因此在本文学习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组内讨论明确。
(二)剥开文章的二层——蕴含着作者感情的灯笼
吴伯萧生活味道浓厚的文章,之所以感人自然因为他深沉的情感,因此我让学生试着分析文章中灯笼回忆蕴含的情感。可能学生说起来不好把握,我用一个问题导入:抒情自然要有对象,那作者抒发感情的对象和主体应该是谁呢?围绕这一点让学生探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学生就有章可循,能够顺利梳理出作者的几方面情感。
(三)剥开文章第三层——融汇作者家国情怀的灯笼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零散的故事零散的情感,可怎么体现出文章中心的情感呢?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试着给这些事件和情节归类。让学生在归类中试着归纳起来作者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用家国情怀四字来概括。而这些情感作者是特别的珍惜,试着读出作者的这些感触。
(四)剥开文章第四层——激荡着作者爱国激情的灯笼
正是因为之前的铺垫,这么让作者激荡着的深情的灯笼,自己所爱的家国正在接受到挑战和践踏,自然作者渴望英雄,渴望战斗来保卫家国。配合背景的介绍自然引出文章11.12段作者对于英雄的感慨,深入的理解了作者内心激荡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