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堂同步特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堂同步特训(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9 23:2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特训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自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到1948年底,在解放区约有1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有利于(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工农红军胜利会师
C.重庆谈判顺利进行 D.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3.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  )
A.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 B.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C.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
4.《密勒氏评论报》认为,“中国解放战争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农民给自己种地或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这反映(  )
A.土地改革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命运 B.农村的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制制度
C.国共关系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干预 D.战争胜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6.在一次军事计划讨论会上,“刘伯承说:‘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敌人的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他的比喻生动形象,使在座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邓小平又说:‘这一刀一定要砍好,一定要砍在敌人的要害部位。’刘伯承强调:‘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我们不能低估’。”刘、邓在讨论会后指挥的军事行动(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7.在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  )
A.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B.辽沈战役的胜利
C.淮海战役的胜利 D.平津战役的胜利
9.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万吨 20.6万副 8500只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C.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D.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10.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下图所示战役的作用是(  )
A.解放东北全境
B.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C.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3.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抗,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法、美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 B.切断了列强对国民党的援助
C.减少了列强对华侵略 D.巩固了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14.(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人民战争的胜利 B.先进武器的胜利
C.经济实力的胜利 D.国际声援的胜利
15.某些口号承载着时代烙印。按照口号的提出时间,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二、填空题
16.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时间:________年。
(2)文件:《中国________________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3)内容:没收________土地,按照农村人口________分配土地。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________,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________,翻身农民踊跃________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7.国民党发动内战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________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2)辽沈战役:________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________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________,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________________。
(3)淮海战役:________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________、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______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解放了_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地区。
(4)________年,东北野战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________  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________。平津战役的胜利,使______________基本解放。
(5)渡江战役:__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三、综合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材料一中的“挖蒋根”是指土地制度方面的措施,该措施的政策和法律性文件各是什么 “挖蒋根”为什么会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战略反攻】
材料二 1947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书写的历史年份。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从哪一年以来?指出此时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及领导者。
【战略决战】
材料三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哪一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战役 “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总结反思】
材料五 1948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A C A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A B
1.【答案】C
【精析】据“194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可知,在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是《中国土地法大纲》,故选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文件,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颁布的,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排除D项。
2.【答案】D
【精析】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选D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A项;工农红军胜利会师指的是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1936年的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排除B项;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排除C项。
3.【答案】B
【精析】根据材料“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一规定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让农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土地法大纲》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未体现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排除A项;1947年还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是1948年秋,排除D项。
4.【答案】A
【精析】据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可知,在一种地区是农民给自己种地(指解放区);在另一种地区(指国统区)是农民给地主种地。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了底层群众的革命热情,使解放战争获得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源泉,有力地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据此可知,题干反映了土地改革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命运,故选A项;题干材料旨在强调解放区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影响,的确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便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但不能说明其直接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排除B项;材料叙述的是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影响,没有阐述国共关系受到西方国家的干预,也没有表述战争胜利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D项。
【答案】A
【精析】据材料“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及所学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A正确;“百万雄狮过大江”描述的是渡江战役的历史信息,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排除B;“关门打狗锁锦州”描述的是辽沈战役的相关信息,排除C;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相继发动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D。
【答案】C
【精析】根据题目描述,在军事计划讨论会上,刘伯承和邓小平进行了讨论。刘伯承的比喻形象生动,而邓小平则强调要在敌人的要害部位发起攻击。这表明讨论会后他们指挥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这些行动被认为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选项正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A选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选项;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的事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即1949年4月23日。此后,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结束了长达近八年的内战,排除D选项。
【答案】A
【精析】据“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可知,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的辽沈战役胜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也标志着东北全境获得解放,A项正确;淮海战役解放的是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排除B项;平津战役解放的是华北全境,排除C项;渡江战役解放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D项。
【答案】D
【精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三大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战役中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选D项;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不属于三大战役,排除A项;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两项。
【答案】A
【精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内容可知,在淮海战役中,有543万民工主动支援前线,他们筹粮48万吨,动用了88万辆大小车、8500只船只、76.7万头牲畜等,保障了前线的后勤,使我60万人民解放军在与80万敌军的对峙中无后顾之忧,保证了战争的最后胜利,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战略战术的制定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也都是淮海战役取胜的原因,但统计表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展现出的无穷力量,排除B、C、D三项。
【答案】C
【精析】根据题干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街灯燃了一夜。”可知该场战役是平津战役,C选项正确;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中国东北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时间为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虽然辽沈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但该战役的胜利时间为1948年11月2日,因此不符合题目中所述的时间,排除A选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华东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时间为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的胜利时间为1949年1月10日,因此也不符合题目中所述的时间,排除B选项;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对国民党军队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时间为1949年4月21日至5月25日。因此,渡江战役的时间与题目中所述的时间不符,排除D选项。
【答案】D
【精析】提取题干关键信息“百万雄师过大江”,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诗句中的"大江"即是长江,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起强渡长江战役,最终占领了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此战役即渡江战役,故选D项;淞沪会战是1937年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排除A项;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性战役,排除B项;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排除C项。
【答案】C
【精析】根据图片可以看出,该战役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因此该战役使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选C项;该战役的战场并非位于东北,故不符合“解放东北全境”的描述,解放东北全境的是辽沈战役,排除A项;该战役并非发生在华北地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题干不符,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战役,排除B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排除D项。
【答案】A
【精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渡江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对“擅自闯入长江解放军防线”的英军以武力反抗并要求“英法美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领水、领海、领空”,可见,材料所述解放军的行动结束了西方列强对中国内河主权的侵犯,是对近代以来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选A项;材料突出了人民解放军对列强侵略的反抗,无法切断列强对国民党的援助,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解放军对侵犯“解放军防线”英军的反抗等,不能说明“减少了列强对华侵略”,排除C项;中华苏维埃政权成立于1931年的江西瑞金,材料所述与巩固政权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精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可知,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也因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所以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推翻独裁专制的蒋家王朝的胜利,故选A项;从材料中的“木帆船、渔船”可知,当时的老百姓是用落后的木帆船、渔船运送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当时我方的武器并不先进,经济实力也不强,但是军民万众一心,此等力量无人可挡,排除B、C两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国际声援,且真正的胜利永远需要在战场上取得,需要百万雄师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而不是依靠国际声援,排除D项。
【答案】B
【精析】据所学可知,①“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指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性质的反映;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1935年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的主张;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革命军于1926年进行北伐战争时喊出的口号。可见,题干所述口号按时间排序应为:②④③①,故选B项;A项、C项、D项均出现了时间混乱,排除A项、C项、D项。
二、填空题
16.1947;土地法;地主;平均;顺利完成;积极性;参军
17.(1)1947;大别山;战略进攻
(2)1948;东北;锦州;东北全境
(3)1948;邓小平;徐州;长江中下游
(4)1948;傅作义;和平解放;华北全境
(5)1949;南京
三、综合题
18.【答案】
(1)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法律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扭转战局的关键: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二十年:1927年到1947年。一百多年以来:1840年。
军事行动: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领导者:刘伯承、邓小平。
(3)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平津战役。
“值得”原因: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战役:渡江战役。一个城市:南京。一个政权:南京国民政府。
(5)因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精析】
(1)政策、法律性文件、扭转战局的关键: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二十年:据材料二“1947年”“二十年”“转折点”可知,这二十年指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题干中的1947年,即1927年-1947年。一百年以来: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百年指的是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军事行动、领导者: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3)名称:结合所学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初先后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5)因素:根据材料五“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可知,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