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中物理
部编版 历史(八上)
大概念大主题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大单元教学》单元复习
目录
01
大概念·大主题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03
单元概述·整体感知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05
时空线索·重大事件
06
07
08
阶段特征·全球史观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10
09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中国近代化
中国 西方
政治
经济
思想
社会形态
思想:儒家正统思想——科学化、大众化
政治: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民主化、法治化
经济:自然经济——工业化
近代化
(现代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向工业化国家转变
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儒家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封建传统农业社会
近代工业社会
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01 大概念·大主题
壹
01 大概念·大主题
壹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主题目标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2022年新课程标准
1.立足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概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3.立足唯物史观,了解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内容;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知道红船精神。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史料实证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
口号:民主、科学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1919年5月4日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6月5日以后,斗争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李大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诞生标志: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 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
中共二大(1922年 ;上海 ; 制定了党最低纲领,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开天辟地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知识点
归纳
单元
重点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主题目标
陈独秀、胡适与《新青年》
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2 五四运动
知识点3 中国共产党诞生
知识点5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知识点4 中共二大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式的,而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过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最低纲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启迪工人阶级,单枪匹马不能完成中国革命。
第四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
03 单元概述·整体感知
叁
中共二大
1915年
1921年
新文化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2年
中共一大
肆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05 时空线索·重大事件
伍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中 国 世 界
阶段特征 (1)政治: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 (2)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3)经济:中国民族工业经历“短暂的春天”,之后开始走向萎缩。 (1)政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经济: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中外联系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 (2)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 06 阶段特征·全球史观
陆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袁世凯复辟帝制,政局动荡。(2)一战期间,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民主政治。(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却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开始标志
(2)代表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4)口号
民主与科学(或“德先生”与“赛先生”),由陈独秀提出。
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①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 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③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5)内容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图文说史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①积极影响:
a.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c.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③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
以史为鉴
3.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新文化运动的“新”的表现。
(1)新思想: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
(2)新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4)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拓展
新文化运动的“新”在哪里?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史料实证
陈独秀
①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②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③发表《文学革命论》
④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⑤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及首任总书记
胡适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
《文学改良诌议》,倡导白话文
鲁迅
蔡元培
我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北大校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读图学史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
据材料指出李大钊、鲁迅批判的矛头指向什么?
封建专制;
封建道德(或旧道德、或封建礼教)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新青年》)
史料实证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893 年 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 年 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 年 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 年 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 年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 年 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
从上述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史料实证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勇猛冲击,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而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并概括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背景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军警镇压,多名学生被捕。
3.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图说历史
知识点二:五四运动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4.扩大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5.结果
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声援北京学生的大示威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图说历史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6.性质
7.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 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表现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提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关系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6月7日 释放被捕学生
6月10日罢免曹陆章职务
6月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为什么没有彻底胜利?
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主力,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重点理解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①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
②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1919年五四运动
②释放被捕学生-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③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④作为当代青年,应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无私奉献,不懈进取,发光发热,积极为祖国做贡献。
读图学史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对材料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进行解读。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材料二:“三鸟害人,雅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材料三:“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先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题诸君努力进行。材料四:“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①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提出来的?②材料二讽刺了当时的几个卖国贼,请列举其一。
③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该运动具有什么性质
④综上,你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
①五四运动
②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③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核心:爱国应该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刻苦学习、勇攀高峰、迎接挑战;树立崇高理想、报效祖国。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易错易混
1.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而不是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登上政治舞台。
2.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关键,工人是其主力军,并开启了这次运动发展的新阶段。
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指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不是日本割占山东。
4.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5.五四运动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基础)
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宜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18年,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3)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
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知识点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条件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
(1)时间:
(2)地点:
(3)参会人员:
1921年7月
上海
(后来转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
(4)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③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1)指导思想新:马克思主义 ;
(2)领导阶级新:中国工人阶级;
(3)领导政党新:中国共产党;
(4)革命道路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
(5)革命前途新: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 中共一大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史料实证
①1921年7月
②建党节
③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④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
成立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读图学史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史料实证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据材料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变化: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焕然一新”的含义:
(1)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2)新型的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
(3)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新的奋斗目标(革命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5)新的斗争方式——以无产阶级为领导,放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6)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7)新的革命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知识拓展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时间:
(2)地点:
1922年7月
上海
(3)内容:
(4)意义:
提示:中共一大和二大提出的目标都是实现共产主义
记忆提示:二大的内容就是“最终目标”和“最低纲领”。
记忆提示:与中共一大时隔一年
知识点四:中共二大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4)启示
(1)背景
(2)概况
(3)代表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知识点五: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特点、感悟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文化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结论: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要想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
纵向归纳对比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旧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新的群众基础:广泛的群众性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不 同 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方向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相同点 革命性质 反帝反封建 新旧民主主义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1840
1919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欧洲:
中国: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制度)
(技术)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成
败
中外横向归纳对比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异同比较 魏源、严复与胡适
项目 魏源 严复 胡适
不同点 时期 鸦片战争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阶级派别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思想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反对外来侵略 以“民主”“科学”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影响 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
相同点 (1)都提倡向西方学习;致力于开启民智,救亡图存; (2)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判断依据:主要是革命任务而非领导阶级
比较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1.1918年,《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2.(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3.“这场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这场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文中“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五四运动
B
D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D
玖
4.(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早在1919年5月4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体现的精神是( )
A.不怕牺牲、艰苦奋斗 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5.(2022·广东)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6.胡乔木曾说:“(1921年的大会)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这次大会是指( )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政协会议
7.“藏于中央档案馆的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该规定阐述的是( )
A.党的中心工作 B.党的奋斗目标 C.党的最低纲领 D.党的最高纲领
C
A
A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B
玖
袁世凯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
民主
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科学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宣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月革命
送来
马克思主义
促进马克思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思想基础
指导思想
10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