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02 16: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知识题(2*9)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吟哦(é) 瞭望(liào) 庇护(bì) 茕茕孑立(jié)
B.自诩(yǔ) 烙印(lào) 对峙(shì) 玲珑剔透(tī)
C.缱绻(juǎn) 孱头(càn) 趿拉(jí) 应运而生(yīng)
D.攻讦(jié) 翌日(lì) 潜藏(qián) 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无垠 斡旋 轻歌曼舞 层峦叠障
B.遐思 户牖 命运多舛 仁至义尽
C.蓝褛 颓桓 潜移默化 莞尔一笑
D.禁锢 寒喧 残羹冷炙 云蒸霞尉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支配 制约 控制 左右
B、支配 制约 左右 控制
C、制约 左右 控制 支配
D、制约 支配 控制 左右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在先进的科学技术面前,我们一定要虚心求教,邯郸学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B.现在很多影片都是借广告开路,首映日过后去看,变成了明日黄花,观者寥寥。
C.基本功要从小培养,否则,靠花拳绣腿去闯天下,难免会败倒在林教头的手下。
D.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很多珍稀动物已成了绝无仅有的一两只,保护迫在眉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6.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庄子》是由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B.《楚辞》是由西汉刘向所编的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以楚地民歌为基础、多用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句末多用“兮”字,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所以又称为“骚体”。
C.《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又称《太史公书》,共130篇,分别是表10篇、书8篇、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D.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7.下列句子中包含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
A.①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②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③失其所与,不知
B.①无能为也已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③敛赀财以送其行
C.①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秋豪不敢有所近 ③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①肇锡余以嘉名 ②来吾道夫先路 ③其不仁兹甚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同例句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左右欲刃相如
A.都督诸路军马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安能屈豪杰之流 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以乱易整
B.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 徒见欺
D.道海安、如皋 / 道芷阳间行
二、阅读提高题(共37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10-12题(共14分)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间道亡,归璧于赵。
……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0.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秦贪,负其强:依仗 B.相如持其璧睨柱:斜视
C.且相如素贱人:地位低微的人 D.吾所以为此者:因此
11.下列各句没有古今异义的一句是( )(2分)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12.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间道亡,归璧于赵。(2分)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分)
文段外文言句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15题(共9分)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节选)鲁迅
13.本文重点论证的是“拿来主义”,但开头部分却用一段文字摆出“送去主义”的一系列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4.文章中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对这段话,(1)请分析关键词所体现出来的讽刺意味。(2)作者讽刺的对象是什么?(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分)
15.作者为什么在批评了一味送去之后,又说“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呢?(2分)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6-19题(14分)
班公湖边的鹰
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选自《读者》(2007年第8期)
16.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
17.如何理解文中“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这句话的含义。(2分)
18.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9.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开头写“送去主义”的表现,以表明本文写作的针对性;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同时,会使读者重视下文的正面阐述与批驳。
16-19
四、用“/”给下面这段文字断句。(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