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主题:大一统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使中华民族走向多元一体
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有7课,分别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的类别来编排。第9课到13课,主要内容是关于秦朝和两汉的政治发展,重点内容有秦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秦的暴政和速亡,西汉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东汉光武中兴;第14课到15课是关于两汉时期的经济文化,重点有丝绸之路、造纸术、张仲景、华佗和《史记》。
单元学情: 本单元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秦朝开启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首次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进行了统一,让大一统的观念融合发展;两汉时期对大一统进行巩固,继续对大一统进行深化。
课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程标准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单元主题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使中华民族走向多元一体。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标题是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确定为:大一统,本课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为主要内容,从正向证明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下一课将从反面证明如何避免威胁大一统,正反结合,相辅相成,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认识大一统。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和盐铁专卖、北击匈奴。这四块内容共同构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延续,这也为以后学习唐宋元加强巩固中央集权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课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的知识点在历年的考试中常有体现。
2.学习者分析:
3.学习目标确定:
4.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因为刚接触历史这一学科,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史料分析能力不足。因此本课教学中将利用情景教学法、史料阅读法、问题探究法、直观展示法、列表归纳法等方法,通过多媒体组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确定 知道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 知道“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含义和作用。 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重点:推恩令的实施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难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课堂的问题回答和学生活动展示,进一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的练习检测,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能够提出自己的思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从课题导入,引出大一统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秦朝大一统的措施,可由于秦朝短暂而亡,大一统局面受到冲击,经过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西汉吸取秦速亡的教训,出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奠定了重要基础。 回顾秦朝大一统措施和西汉之初的“文景之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历史概念,落实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通过回顾知识,形成联系性的知识脉络。
一、大一统之由(背景) 可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呢?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案上的材料,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出现的问题。 出示材料:(附学案) 材料一:《西汉前期形势图》 材料二: 材料三: (冒顿单于派人送一封信给西汉王朝皇太后吕雉)“如今你的丈夫也去世了,你成了老寡妇,咱俩如此闷闷不乐,不如搭伙过日子,岂不美哉?” 吕后回信:“我吕雉年老色衰、牙齿都掉了、走路都站不稳了。如果这样做会玷污了您的。” ——整理自班固《汉书》 小组合作,总结概括汉武帝时期所面临的的危机。 (一)政治:诸侯势力过大豪强地主骄横 (二)经济:地方豪强财力雄厚国库空虚 (三)思想:社会思想混杂动摇社会安定 (四)军事:匈奴不断袭扰侵犯西汉国威 通过对汉武帝时期社会背景的探究,让学生能身处历史环境中考虑社会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二、大一统之策(措施) (一)政治:实施“推恩令” 过渡:而当时的少年天子刘彻才仅仅16岁,比大家大不了多少,那还是一个懵懂的青春期少年,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扛起时代的重任,一步一步解决西汉王朝的问题。你能结合课本57—61页的知识,总结概括汉武帝应对危机,分别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实行哪些措施? 首先针对诸侯势力过大的问题,汉武帝没有直接暴力削藩除国,而是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推恩令。 出示材料:推恩令示意图。 师:结合课本58页的知识,说说什么叫做推恩令?谁推的恩?(汉武帝)谁受到恩惠?(诸侯嫡长子及其子弟)推恩令前后诸侯领地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小)谁才是背后最大的获益者?(汉武帝)为什么呢?推恩令表面上是汉武帝在推广自己的恩德,其实是增加分封的人数,削减诸侯的封地,一边削你的地,一边还要让你感恩戴德,实属高招、妙招! 过渡:面对豪强地主的骄横无理,汉武帝还设置刺史制度。 出示材料: 一、豪强强占田宅超过定制,以强凌弱; 二、长官背公向私,侵渔百姓; 三、长官不恤百姓,肆意杀人; 四、长官任人不当,徇私弃贤; 五、长官的子弟付势欺人,为非作歹; 六、长官与豪强勾结,背令枉法。 ——改编自《刺史六条》 师:刺史是谁派去的?刺史主要监视哪些人和哪些方面? 过渡: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盐铁专卖 过渡:面对地方豪强财力雄厚,而中央却国库空虚,汉武帝又是如何巧妙构思的呢? 出示材料:《西汉盐铁工官分布图》 师:汉武帝想从根本上把国民经济命脉(盐铁的经营权)的从豪强地主手里转移到国家手里,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 师:盐铁专卖主要打击了谁?(豪强地主) 而谁又从中获利呢?(百姓:保证正常的生活所需;中央政府和皇帝:巧妙地削弱地方财力,让大量财富集中于中央,充盈国库。)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出示材料: 师:五铢钱因为重量较轻,携带方便,通行达七百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久的钱币之一。 过渡:汉武帝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让老百姓吃得起、用得起,生活安定、经济发展,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过渡:最难控制的就是人的思想,面对诸子百家思想混杂的社会局面,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师:什么叫做“罢黜”?(抑制)百家指哪几家?包含儒家吗?为什么汉武帝最终采纳选择了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呢? 出示材料: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忠君守礼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整理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师:董仲舒不断汲取各家思想之精华,适应社会发展和君主统治所需,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师:新在哪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是以“仁”为核心,倡导民贵君轻,但是汉武帝时期却以忠君守礼为核心,忠君代表以君主为核心,以法令、权威来让臣民慑服,加强中央集权,这是哪家的思想? 法家。由此可见此时的儒家思想融合了各流派理论,符合君主集权的需要,受到汉武帝的赞赏,也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巩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师:汉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方式,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呢? 出示材料: 师:秦朝为统一思想,实行了焚书坑儒,汉武帝运用了另一种方式——办学(太学等机构)讲经,“经”主要指哪家学派的经典?(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秦汉都是在统一思想,哪种方式更有智慧呢?为什么? 师:汉武帝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加强中央对思想的控制。并且西汉时期入仕从政必须要通晓儒学,这就意味着西汉的统治阶层皆是儒士,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各个阶层思想方面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过渡:汉武帝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措施,西汉国力相比西汉初年来说得到了提升,面对边疆匈奴的侵扰,汉武帝又将如何应对呢? 军事:北击匈奴 师:西汉与匈奴的交战中,最有名的就是漠北战役,请大家观看视频,结合教材60页,找到这场战役的几个关键词(时间、将领、结果、影响)。 播放视频:《漠北战役》 师:汉武帝通过北击匈奴,进一步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在军事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通过战争与匈奴不断交流,汉武帝没有摒弃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也相互融合,慢慢地形成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 观察推恩令前后领地变化,分析得出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解读史料,认识刺史监视的对象和内容。 理解历史概念,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 秦汉对比,分析秦汉统一思想的不同方式,感受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观看视频,了解漠北战役。 通过史料实证,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得出汉武帝实行的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和唯物史观。
三、大一统之思(影响)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会产生什么影响? 出示材料:《西汉疆域图》 出示材料: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师:汉武帝时期,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首次纳入中央版图,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础。 “汉武帝将汉初“文景之治”时的两百余万平方公里拓展到四百余万平方公里。而人口经过暴增之后,已经达到6000万上下,占当时世界的总人口的60%。” ——整理自葛剑雄《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师:西汉疆域相比秦朝和西汉初年“文景之治”时更加辽阔,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0%。 出示表格: 师:回顾本课,汉武帝在政治上实施“推恩令”,经济上盐铁专卖,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军事上北击匈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对边疆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巩固了大一统。西汉王朝由此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这是一个比“文景之治”更加繁荣开放的治世,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而建立这一切的汉武帝: 出示材料: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大帝》 师:少年天子汉武帝有勇气、有担当,运用的智慧解决了社会问题,用自己的胸怀包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世界开始真正认识到中国,国家有尊严、民族有自信的大国形象开始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上,让汉不仅仅成为一个王朝的名字,更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师:大一统促进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因此它成为后世追求的一种典范。 大一统促进民族融合,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相互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大一统是一种胸怀。 大一统促进中华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强烈的认同感,成为你我心中无法割舍的家国情怀。 总结本课知识,探究汉武帝大一统的影响。 通过进一步阐述大一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单元主题:大一统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政治:实施“推恩令” 二、经济:盐铁专卖 三、思想:“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四、军事:北击匈奴
课堂练习 1.(2021·山东省·历年真题)“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国历史上他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他”是( ) A. 汉武帝 B. 汉高祖 C. 隋文帝 D. 明太祖 2.(2021·湖南省·历年真题)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 ) A. 颁布推恩令 B. 统一度量衡 C. 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D. 命张骞通西域 3.(2021·山东省·历年真题)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盐铁专卖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设置西域都护 4.(2011·湖北省·历年真题)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 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5.(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年真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感悟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观影片】第一组同学通过观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对国宝“嘉平石经”开展探究。 ——摘编自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 最早把儒家经典定为“官方法定教科书”的是汉代哪一位皇帝?这一做法与他接受董仲舒的哪项建议有关?熹平石经具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学习延伸 查阅相关书籍,谈谈大一统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影响; 2.根据相关资料和今天所学,你认为汉武帝有哪些智慧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