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 观潮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0 14:2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主题)的题目:
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自然之美
——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为例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注重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一共编排了4篇课文:《观潮》引导学生从描写的声音和形态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潮的雄奇壮观。《走月亮》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或调动多感官想象乡村静谧清幽的夜景。略读课文《现代诗二首》启发学生借助景物想象画面。《繁星》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继续强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课文旨在唤起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日益增强,有一定的“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能力,但是他们没有亲眼观赏过钱塘江大潮,对课文中所描写的壮观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像直观、启发引导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课时教学目标
综合以上内容,本单元教学主题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以《观潮》为例,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理清课文的顺序。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3-4自然段,抓住描写声音和样子的语句,提炼方法,想象画面。
3.迁移运用方法,课外延展,想象画面。
四、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3分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钱塘江潮的几部分呢?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梳理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江潮还没有来、潮来了、潮水奔腾西去”这三个描写江潮出现前后的关键词来理清顺序
2.这三部分中哪一部分最吸引人?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目光聚焦到了“潮来时”,也为之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品读潮来时,感受浪潮之气势(25分钟)
请学生们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潮水的哪两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潮声、潮形)
(设计意图:学生明白了从潮声和潮形走进钱塘江潮,这一问题给他们提供了方向指引,为后面的品读奠定基础。)
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潮来时的样子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阅读感受。
①学生首先自主阅读,圈画潮声和潮形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四人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成果,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原句表现出来。
③全班进行展示分享。
一些学生分享的是潮声,抓住描写声音的这些词语谈感受:还有一些学生分享的是潮形,抓住的是描写样子的几个词语谈感受。
由于学生没有亲眼观赏过钱塘江大潮,对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无法形成深切体会,所以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或者借助直观事物、图片音像资料辅助学生想象,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理解和领悟后,再让他们描绘画面谈感受,并读出情感。
出示课文第4段的变形,分小组读,读出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
出示课文第4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再近些,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似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引导:这么有力量的句子,让我们按照这个格式读一读,怎么样才能读出气势?
(设计意图:学生直观感受,有利于激发他们对钱塘江大潮的热爱之情。)
(三)“学以致用,感受浪潮之雄奇”(13分钟)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出示古文选段和练习单,让学生在结合注释的基础上,调动视觉和听觉,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并描绘成一幅完整画面,最后读出画面感。
1.说:结合注释,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描:将你看到的和听到的描绘成一幅画面,分享给大家。
3.读:画面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读出感受,读出气势。
师:多么雄浑壮美的钱塘江大潮啊,难怪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游人的赞叹,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在诗句中赞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运用方法想象画面的能力。)
(四)结语
出示各地风光图
【设计意图:从“观潮”到“观中国”,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1.以我笔绘我想:将自己脑海中想象出来的钱塘江潮的画面用彩笔描绘出来。
2.搜集积累古今名人咏潮的诗句。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钱塘江潮的印象,拓展学生视野。】
板书设计
1.观潮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加以概括、归纳,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收获:
1.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的比较明显。
2.以读为本。比较重视朗读,在品读潮来时的过程中,运用到多种朗读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不足之处:
1.未能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句子应该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益处。而我在要求学生分享自己脑海中大潮的画面时,未能重视学生对本课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2.整堂课对于朗读的指导工作还不到位,学生的阅读能力未能得到较大提升。有些地方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气势,教师没有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