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èi lái yáo wàng fù ráo yán shí
zhěng jié hào hàn míng guì sōng ruǎn
二、词语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构成新字,再组成词语。(两个组词)
方( )
肖( )
里( )
2.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选词填空。
瑰丽 比 葱 茏
(风景 美) 物产
银光闪 密 层
①看到括号的词语,我想到了这些地方: 、 。
②我能用词语 形容树木,词语银光闪 是ABCC式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 。
3.读句子,写出划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1) 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
(2) 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 )
(3)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
(4)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
4.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富饶(ráo) 适宜(yí) 靠着(kào)
B .渔业(yú) 浸入(qìn) 躺着(tǎng)
C .视线(shì) 整洁(jié) 膝盖(xī)
5.课文《海滨小城》中,作者没有写小城的哪个地方?( )
A .庭院 B .公园
C .广场 D .街道
6.下列几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A .明镜 瑰丽 松软 措误
B .海鸥 刮风 鱼船 蝌蚪
C .海滨 岩石 板凳 清除
D .断开 磨刀 武术 谊人
三、句子加工厂。
1.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缩句)
2.海里有鱼。(扩句)
3.有的鱼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
4.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改为反问句)
5.西沙群岛是个好地方!(用上一些好词把句子写具体)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从 、 、 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如果要选择一个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我会选择 ,我会这样介绍: 。
2.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 的珊瑚,有的像 的花朵,有的像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 地蠕动。大龙虾全身 ,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 。
3.课文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海上 、 、
、 这五个场景,向我们展现了一座又 又 的海滨小城,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 之情。
4.当我们在长江上顺流而下,看到天门山,便会吟诵 (填诗人姓名)写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中写到的楚江是指 。(填河流名)
5.芊芊来到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边,看到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马上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 。
五、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
A .湖;山;春天;夏天
B .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 .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
A .西湖;生命;新奇别致
B .美景;生命;新奇怪异
C .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
A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
B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
(二)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耀眼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这段话主要抓住 、 、 、 等景物来描写小兴安岭。
2.“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这个句子中作者巧用三个“AABB”的词,来说明 。
3. 画线句子中的“浸”字用得很好,从这个“浸”字我体会到 。
类似“浸”这种用的好的动词,这段话中还有 、 等。
4.这段话中的比喻句,“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作者把 比作成 。
5.用简短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
(二)课外阅读
鸬鹚
郑振铎
夕阳照在西湖上,没有什么风,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那只船上,有一个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正在等待命令。
渔人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给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等到岸上炊烟四起,渔人就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天色逐渐暗下去,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
1.第三自然段中,描写鸬鹚动作的词语有 、 、 。
2.下列句子不能反映鸬鹚训练有素的一句是( )
A .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B .渔人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
C .不一会儿,就有鸬鹚钴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
D .鸬鹚捕鱼的动作非常敏捷、灵活。
3.文中最能体现作者仔细观察的部分是( )
A .渔船上的渔人和鸬鹚非常安静。
B .湖面风平浪静。
C .鸬鹚捉鱼、渔人挤鱼的过程。
D .渔人喂鸬鹚的过程。
从哪里可以看出渔人十分关爱鸬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