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开国大典
学习目标:
1.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2.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词语解释
开国大典:
典礼:
城防部队:
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创建国家的重大的典礼。
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
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多音字
更
ɡēnɡ(更换)(更夫)
ɡènɡ(更高)(更快)
问:“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为什么是28响?
答:28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共有28周年。
资料宝袋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课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开国大典前
大典进行中
大典结束后
段落划分
第一段(1-4):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
第二段(5-10):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三段(11-13):阅兵盛况。
第四段(14-15):群众游行的情景。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爱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投向”可以换成“看向”吗?
可以,但“投向”更能反映人们迫切希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起初是会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描写了升旗时礼炮轰响、旗帜飘扬、掌声雷动的场面。“全场肃静”写出了庄严的气氛,“雷鸣般的掌声”表现了人们高涨的情绪。
你知道这掌声想要表达什么吗?
尽管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热爱领袖的心却是相同的。
人们为什么这么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
思维导图
开国大典
会场情景
典礼盛况
阅兵式
群众游行
盛大
隆重
威武
壮观
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