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0 10:2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一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时(或上课用时 分钟) 40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新闻通讯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精神意义。2.能力目标: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掌握评论的问题特征,学习评论角度与方法,针对具体的时间或人物进行评论。3.素质目标:关注身边或媒体中的普通劳动者,小组合作设计人物通讯的问题,拟写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学会撰写劳动人物的先进事迹文章。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文本,概括人物特点了解人物通讯写作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让学生尝试写一写人物通讯。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
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引导等环节,能够依据现实情况合理挑选方案与设计,学会拟写工匠精神评选标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课本、练习册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作业通读课文,对照课下注解,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的字词。阅读并梳理文本情节,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阅读其他人物通讯《哥德巴赫猜想》。
课中:
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精读文本,把握人物特征5分钟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教师提问:是谁带来了这样的巨变呢?就是袁隆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 学生猜想并回答 把握人物特征
整体感知10分钟 标题写了什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全文总标题,大概猜测:文章会涉及到哪些内容?七律 到韶山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劳动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原因。3.文章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体现出袁隆平什么样的品质?在书上标划事例,在每则事例旁边空白处写出品质。注意速读方法:关注文章整体结构、标题、首段(句)、尾段(句)、观点评论局、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稻菽——与农业、粮食有关喜看——表明态度副标——点名人物及其身份 学生回答为什么是袁隆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理解探究15分钟 探讨: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1)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2)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3)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4)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5)“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 困难: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这部分主要是围绕“三不稻”这个情节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 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特点分析5分钟 本文作为人物通讯,都具有哪些特点?3.注重细节刻画。(1)“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分析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 1.选取事例典型。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使人物生动,个性丰满,如立面前。2.能用数字说话。例:“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添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学生划重点做笔记 了解人物通讯录的特点
教师总结5分钟 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表格) 主要事迹一: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朗读,分析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怕吃苦,勤于实践 二、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挑战权威,不断创新三、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 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捍卫真理,力排众议四、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挑战自我,不断进取 学生补充通过课外途径了解到有关于袁隆平院士的信息。 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新闻通讯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精神意义
课后:
七、教学反思
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