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15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15页)+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1 15:20:4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
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习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江南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汉末年,逐渐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鼎足之势。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今南京)史称东吴。此后数十年,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实权逐渐被司马懿家族掌握,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灭蜀汉。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天下归晋。
一、政权更迭、民族融合、区域开发
1、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西晋政权的建立依赖于世家大族的支持,因此政权,内部政治黑暗,而西晋面临的外部局势是西北大量少数民族的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他们受到官府和汉族地主的压迫。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继承者晋惠帝天生弱智,引起了一批皇族展开对中央政权的争夺,并演化为长达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内迁的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逐渐主导了局势,316年西晋被匈奴贵族所灭,史称“永嘉之乱”。中国北方历史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2、西晋时期(280年——316年)
匈 奴 鲜 卑 羯
前赵、北凉、夏 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 后赵
氐 羌 汉
成汉、前秦、后凉 后秦 前凉、北燕、西凉
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西晋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多数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他们大都学习汉族文化典章制度,推动了民族融合。4世纪下半叶,前秦在苻坚领导下统一北方,并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肥水,前秦政权迅速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建国后,历经三代君主的经营,于439年统一北方。
3、五胡十六国和东晋时期
(1)北方: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
(2)南方:东晋(317年——420年)
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东晋是典型的士族门阀政治,产生了王导、桓温、谢安等世家大族。内部存在诸多矛盾,世家大族与民众矛盾;南北世家大族矛盾;皇帝与世家大族矛盾,文武大臣之间的矛盾。东晋曾多次北伐,但内部不团结,少有建树。
司马睿
4、南北朝时期
(1)北方:北朝(439年——581年)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439年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但北魏迫于北部柔然压力,一直不能全力南征。后期内部动乱,两名皇族被军阀拥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政权表面由拓跋氏后裔掌权,实际上分别由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数年后分别篡夺政权,建立北齐和北周。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北周武帝时攻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北周重臣杨坚代周称帝并改国号为隋,即隋文帝
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
北周武帝
宇文邕
北魏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重点)
原因:A、北魏统一北方
B、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C、严重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政治上:A、迁都洛阳,贵族死后不得归葬旧都平城
B、改革官制,百官分九品,每品分正从
C、仿照汉族建立士族阶层
经济上:均田制、租调制
文化上:禁胡语、改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
穿汉服、通汉婚、尊孔子
影响:推动了民族融合
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
加速统治集团内部腐败
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
(2)南方:南朝(420年——589年)
420年,出身低微的士族武将刘裕篡夺东晋皇位,改国号为宋。宋朝后期大权旁落在萧道成手中,于479年篡位,改国号为齐。501年齐朝皇室萧衍举兵叛乱,建立梁朝。557年梁朝权臣陈霸先篡位夺权,国号陈。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刘裕
萧道成
萧衍
陈霸先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
三国
西晋
北方:
南方:
五胡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晋





北朝
南朝
北周
二、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中央官制的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三、士族门阀政治成为时代特征
四、选官制度上实行九品中正制
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一职,对当地人物的出身门第和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成为受官依据(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五、课堂总结
1、政权更迭、民族融合、区域开发
(1)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归晋
(2)西晋时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3)五胡十六国和东晋时期:南北分裂、民族融合、士族门阀政治
(4)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朝一统天下
2、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国家分裂),中央官制的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3、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政治成为时代特征
4、选官制度上实行九品中正制
六、当堂练习
C
1、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
A. 民族交融与繁荣开放 B. 经济发展与文化停滞
C. 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 D. 中外交流与政权分裂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 )
A. 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 B. 政权频更迭,国家大分裂
C. 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 D. 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
A
3、 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 大大削弱豪族势力,推动社会发展 B. 造成北人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 结束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 豪族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B
4、材料一 :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发展,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世家豪族手中,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已经无能为力,大批“编户齐民”,则成了世家豪族的依附农民……他们把依附于他们的农民组成私人家兵,从而形成了一股颠覆旧王朝的强大力量。西晋末王朝内部矛盾激化,宗室诸王争权夺位,战祸连年。八王之乱中,借夷狄以平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得以入主中原,自公元304年匈奴刘渊称王起,少数民族纷纷各霸一方。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局面,但西晋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苻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长期分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在分裂中孕育着的统一因素。
(1)豪强地主的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使皇帝无力控制地方;少数民族势力的割据。
(2)短暂统一或局部统一的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步缩小。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构建时空坐标,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
二、通过学习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北民南迁等,知道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对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培养民族认同感
三、结合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及北方战乱,体会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体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通过相关材料引导、合作探究,培养解读材料、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五胡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过程设计
一、政权更迭、民族融合、区域开发
1、三国时期(220—280年)
东汉末年,逐渐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鼎足之势。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今南京)史称东吴。此后数十年,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实权逐渐被司马懿家族掌握,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灭蜀汉。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天下归晋。
2、西晋时期(280—316年)
西晋政权的建立依赖于世家大族的支持,因此政权,内部政治黑暗,而西晋面临的外部局势是西北大量少数民族的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他们受到官府和汉族地主的压迫。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继承者晋惠帝天生弱智,引起了一批皇族展开对中央政权的争夺,并演化为长达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内迁的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逐渐主导了局势,316年西晋被匈奴贵族所灭,史称“永嘉之乱”。中国北方历史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3、五胡十六国和东晋时期
(1)北方:五胡十六国(304—439年)
西晋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多数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他们大都学习汉族文化典章制度,推动了民族融合。4世纪下半叶,前秦在苻坚领导下统一北方,并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肥水,前秦政权迅速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建国后,历经三代君主的经营,于439年统一北方。
注: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匈奴:前赵、北凉、夏 鲜卑: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 羯:后赵
氐:成汉、前秦、后凉 羌:后秦 汉:前凉、北燕、西凉
(2)南方:东晋(317—420年)
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东晋是典型的士族门阀政治(王与马共天下),产生了王导、桓温、谢安等世家大族。内部存在诸多矛盾,世家大族与民众矛盾;南北世家大族矛盾;皇帝与世家大族矛盾,文武大臣之间的矛盾。东晋曾多次北伐,但内部不团结,少有建树。
4、南北朝时期
(1)北方:北朝(439—581年)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439年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但北魏迫于北部柔然压力,一直不能全力南征。后期内部动乱,两名皇族被军阀拥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政权表面由拓跋氏后裔掌权,实际上分别由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数年后分别篡夺政权,建立北齐和北周。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北周武帝时攻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北周重臣杨坚代周称帝,并改国号为隋,即隋文帝
注:北魏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重点)
①原因: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严重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②政治上:迁都洛阳,贵族死后不得归葬旧都平城;改革官制,百官分九品,每品分正从;仿照汉族建立士族阶层
③经济上:均田制、租调制
④文化上:禁胡语、改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穿汉服、通汉婚、尊孔子
⑤影响:推动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加速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削弱了军事力量
补充: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的门阀军事势力,称“关陇集团”,西魏、北周、隋、唐四代开国皇帝均出自这个集团。而其实力强大的原因之一是推行府兵制,特点是兵农合一,军政合一
(2)南方:南朝(420—589年)
420年,出身低微的士族武将刘裕篡夺东晋皇位,改国号为宋。宋朝后期大权旁落在萧道成手中,于479年篡位,改国号为齐。501年齐朝皇室萧衍举兵叛乱,建立梁朝。557年梁朝权臣陈霸先篡位夺权,国号陈。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北朝
北方:五胡十六国→北魏
三国→西晋→
南方: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二、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国家分裂),中央官制的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政治成为时代特征
四、选官制度上实行九品中正制: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一职,对当地人物的出身门第和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成为受官依据。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注:寒门和世族都属于地主阶级
板书设计
一、政权更迭、民族融合、区域开发
1、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归晋
2、西晋时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3、五胡十六国和东晋时期:南北分裂、民族融合、士族门阀政治、淝水之战
4、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朝一统天下
二、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国家分裂),中央官制的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政治成为时代特征
四、选官制度上实行九品中正制
课后反思
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是相对紧张
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发掘
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