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教学设计模板
一、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来源 六年级+第五单元
课例名称 夏天里的成长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2019年版
二、目标设定依据
课标相关要求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相关要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二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由于本文是该单元首篇精读课文,除了发挥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作用,还具有其他单元精读课文不同的功能定位。统编教材在习作单元的编排上大都按照“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一初试身手一习作例文一习作”的体例进行。
学情分析 (精准调研)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课文结构与大意,并且能够抓住“我”的情感变化。在本课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表达,感悟真情。
三、教学目标
目标 (达成目标的活动+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含多音字的词语“缝隙、处暑、尽量”,理解词语“处暑、谚语”的意思。 抓住中心句理清脉络,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夏天里的成长"这一中心来写的; 领会第二、三自然段是如何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
知识要点 能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夏天里的成长”这一中心的写法。
教学重点 能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夏天里的成长”这一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能找出第二自然那段里的具体事例,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段中心意思的。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评价任务设计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运用 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环节一: 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课件出示学习内容 指名学生说 利用PPT课件,感受直观 紧扣中心,梳理文脉 复习旧知 5分钟
环节二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交流明确——“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小组合作 利用PPT 聚焦第二自然段,学习围绕中心表达 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15分钟
环节三: 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环节四: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学法迁移,合作自学第三自然段 指名说 小练笔 5
七、板书设计
16 夏天里的成长 万物迅速生长 生物 事物 人 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在写法上的异同。 预设1:都有明确的中心句,并围绕中心句来写。交流出示第三自然段中心句: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 预设2:都列举了很多事例。交流哪些事物在长的事例,逐句出示。 预设3:第二自然段是通过抓时间写变化来突出中心意思生物迅速生长,而第三自然段不是这样写的。 讨论:作者是怎么表现事物也在生长的呢?
八、课后反思
技术融合创新情况 能力点 时间节点 技术使用 达成效果
感受写法 6分--20分 课件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 通过学习明白表现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反思 引导发现第三自然段作者先铺叙容易观察到的自然界地大的景物地变化,再写到不易发现的人造景观的细微变化,进一步表现了全文的中心意思“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做到了有序排列素材。
教研组评价 优秀
学生反馈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