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分层优化堂堂清(11)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数学上分层优化堂堂清(11)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20 16: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数学上分层优化堂堂清
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综合素质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全等 B.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2 .如图,在△ABC和△ABD中,已知AC=AD,则添加以下条件,仍不能判定△ABC≌△ABD的是(  )
A.BC=BD B.∠ABC=∠ABD
C.∠C=∠D=90° D.∠CAB=∠DAB
3 .如图,△ABC≌△DCE,若AB=6,DE=13,则AD的长为(  )
A.6 B.7 C.13 D.19
4.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3x-2,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为( )
A. B.4 C.3 D.5
5.数学综合与实践小组的同学想测量一个池塘两端A.B之间的距离,他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在平地上选取能够直接到达点A和点B的一点C;连接BC并延长,使CE=BC;连接AC并延长,使CD=AC,连接DE并测量其长度,DE的长度就是A.B之间的距离,此方案依据的数学定理或基本事实是(  )
A.SAS B.SSS C.ASA D.AAS
6 .△ABC中,AB=AC,∠ABC=72°,以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BC于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MN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射线BP交AC于点D,则图中与BC相等的线段有(  )
A.BD B.CD C.BD和AD D.CD和AD
7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3,BC=5,对角线BD平分∠ABC,则△BCD的面积为(  )
A.7.5 B.12 C.8 D.6
8 .如图,的外角的平分线CE与内角的平分线BE交于点E,若,则的度数为( )
A.65° B.60° C.55° D.50°
9 .如图,在中,,和的平分线、相交于点,交于点,交于点,若已知周长为,,,则长为( )
A. B. C. D.4
10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cm,BC=6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线段AC和AC的垂线AX上移动,若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AP的值为(  )
A.8cm B.12cm C.12cm或6cm D.12cm或8cm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如图,△ABC≌△A'B'C',其中∠A=35°,∠B'=120°,则∠C的大小为   度.
12 .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B=DE,∠B=∠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EF.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13 .如图是教科书中的一个片段,由画图我们可以得到△,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1)画;(2)分别以点,为圆心,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3)连接线段,.
14 .已知,如图,AD=AC,BD=BC,O为AB上一点,那么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18 .如图,在△ABC中,BD=CD,BE交AD于F,AE=EF,若BE=7CE,,则BF= .
解答题(共8小题,共75分)
16.(8分)如图,,点E在BC上,且,.
(1) 求证:;
(2) 判断AC和B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7 .(8分)如图,在五边形中,,.
(1)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并说明理由;
(2) 在(1)的条件下,若,,求的度数.
(9分)如图,AD是△ABC的高,AD=BD=4,E是AD上一点,BE=AC=5,S△ABC=14,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
(1)求证:△BDE≌△ADC;
(2)求证:BE⊥AC;
(3)求EF与AE的长.
19.(8分)在复习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所示,点M,N分别在等边的边上,且,,交于点Q.求证:.同学们利用有关知识完成了解答后,老师又提出了下列问题:
(1) 若将题中“”与“”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请你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2) 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请你画出图形,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20 .(8分)数学兴趣小组打算测量教室内花瓶的内径,经过搜索资料,发现了一个可以使用的工具—卡钳,它能够解决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可以测量内径长度,于是小组成员决定使用卡钳完成本次任务.利用卡钳测量花瓶内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O是线段和的中点.
利用卡钳测量内径的步骤为:
①将卡钳A,B两端伸入在花瓶内;
②打开卡钳,使得A,B两端卡在内壁;
③测量出点C与点D间的距离,即为花瓶内径的长度.
请你写出这样测量的理由.
21 .(9分)如图①所示,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交于O.

(1)已知___________,求证:平分.
请在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条件补充到上面的横线上,并完成解答.
你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①;②;③.
(2)若将的边沿方向移动,使,如图②所示.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如成立,请证明;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2.(12分)如图1,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BC上的动点,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1)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证明≌;
(2)会发生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3)P、Q运动几秒时,是直角三角形?
(4)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变化吗?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23 .(13分)如图,在中,,,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三角尺直角顶点为,一条直角边置于边所在直线.

(1)当三角尺直角边经过点时,如图1,请写出与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在图1中,将三角尺沿方向平移,使直角边与边相交于点(不与、重合),且点在延长线上,如图2,作于点.请证明:;
(3)在图(2)中,将三角尺沿方向继续平移,使点在线段上时,如图3,请写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
八年级数学上分层优化堂堂清
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综合素质测评(解析版)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全等 B.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答案D
【分析】根据全等图形的判定和性质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两个等边三角形边长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全等,A错误;
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对应角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全等,B错误;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对应边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全等,C错误;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图形的判定和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的两个图形确定,全等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2 .如图,在△ABC和△ABD中,已知AC=AD,则添加以下条件,仍不能判定△ABC≌△ABD的是(  )
A.BC=BD B.∠ABC=∠ABD
C.∠C=∠D=90° D.∠CAB=∠DAB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别判定即可.
【解答】解:A、根据SSS可判定△ABC≌△A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SSA不能判定△ABC≌△ABD,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根据HL可判定△ABC≌△A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SAS可判定△ABC≌△A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图,△ABC≌△DCE,若AB=6,DE=13,则AD的长为(  )
A.6 B.7 C.13 D.19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D=AB,AC=DE,根据AD=AC﹣CD,即可求解.
【解答】解:∵△ABC≌△DCE,AB=6,DE=13,
∴CD=AB=6,AC=DE=13,
∴AD=AC﹣CD=13﹣6=7,
故选:B.
4.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3x-2,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为( )
A. B.4 C.3 D.5
【答案】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分类讨论,分别求出x值判断即可.
【详解】此题需要分类讨论.
①若,则,
所以
所以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②若,则,
所以.
所以此种情况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字母的值,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数学综合与实践小组的同学想测量一个池塘两端A.B之间的距离,他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在平地上选取能够直接到达点A和点B的一点C;连接BC并延长,使CE=BC;连接AC并延长,使CD=AC,连接DE并测量其长度,DE的长度就是A.B之间的距离,此方案依据的数学定理或基本事实是(  )
A.SAS B.SSS C.ASA D.AAS
【分析】利用“边角边”证明△ABC和△DEC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
【解答】解:在△ABC和△DEC中,

∴△ABC≌△DEC(SAS),
∴AB=DE.
故选:A.
6 .△ABC中,AB=AC,∠ABC=72°,以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BC于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MN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射线BP交AC于点D,则图中与BC相等的线段有(  )
A.BD B.CD C.BD和AD D.CD和AD
【答案】C
【分析】由基本作图得到BP平分∠ABC,所以∠ABP=∠CBP=36°,则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C=∠ABC=72°,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A=36°,于是得到AD=BD,然后计算出∠BDC=72°,从而得到∠BDC=∠C,所以BD=BC.
解:由画法得BP平分∠ABC,则∠ABP=∠CBP= ,
∵AB=AC,
∴∠C=∠ABC=72°,
∴∠A=180°﹣2×72°=36°,
∴∠A=∠ABD,
∴AD=BD,
∵∠BDC=∠A+∠ABD=72°,
∴∠BDC=∠C,
∴BD=BC,
即BC=BD=AD.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7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3,BC=5,对角线BD平分∠ABC,则△BCD的面积为(  )
A.7.5 B.12 C.8 D.6
【分析】过点D作DE⊥BC,交BC于点E,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E,利用,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过点D作DE⊥BC,交BC于点E,
∵∠A=90°,
∴DA⊥AB,
∵BD平分∠ABC,
∴DA=DE=3,
∴.
故选:A.
8 .如图,的外角的平分线CE与内角的平分线BE交于点E,若,则的度数为( )
A.65° B.60° C.55° D.50°
【答案】D
【分析】过点E作EF ⊥BA交BA延长线于点F,EM⊥AC于点M,EN⊥BC交BC延长线于点N,设∠ECD=x°,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EF = EM,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AC = 80°,从而得到∠CAF = 100°,再由Rt△EFA≌Rt△EMA,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过点E作EF ⊥BA交BA延长线于点F,EM⊥AC于点M,EN⊥BC交BC延长线于点N,
设∠ECD=x°,∵CE平分∠ACD,
∴∠ACE = ∠ECD = x°,EM = EN,
∵BE平分ABC,
∴ ∠ABE =∠EBC,EF = EN,
∴EF = EM,
∵∠BEC= 40°,
∴ ∠ABE =∠EBC =∠ECD–∠BEC=(x-40)°,∴ ∠BAC =∠ACD–∠ABC = 2x°- (x° - 40°) - (x° - 40°) = 80°,∴∠CAF = 100°,
在Rt△EFA和Rt△EMA中,∵EA=EA,EM = EF,
∴ Rt△EFA≌Rt△EMA (HL),
∴∠FAE = ∠EAC = 50°.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9 .如图,在中,,和的平分线、相交于点,交于点,交于点,若已知周长为,,,则长为( )
A. B. C. D.4
B
【分析】证明得出,证明得出,进而即可求解.
解: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平分,






在和中,





在和中,




周长为,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角分线的定义,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0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cm,BC=6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线段AC和AC的垂线AX上移动,若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AP的值为(  )
A.8cm B.12cm C.12cm或6cm D.12cm或8cm
【分析】分两种情况,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当△BCA≌△PAQ时,
∴AP=BC=6cm,
当△BCA≌△QAP时,
∴PA=AC=12cm,
∴AP的值是6cm或12cm.
故选:C.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如图,△ABC≌△A'B'C',其中∠A=35°,∠B'=120°,则∠C的大小为   度.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解答】解:∵△ABC≌△A'B'C',∠B'=120°,
∴∠B=∠B′=120°,
∵∠A=35°,∠A+∠B+∠C=180°,
∴∠C=25°,
故答案为:25.
12 .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B=DE,∠B=∠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EF.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BC=EF,添加AB=ED可利用SAS判定△ABC≌△DEF.
【解答】解:添加BF=CE,
∵BF=CE,
∴BF+FC=CE+FC,
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故答案为:BF=CE(答案不唯一).
13 .如图是教科书中的一个片段,由画图我们可以得到△,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1)画;(2)分别以点,为圆心,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3)连接线段,.
【答案】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即可.
解:在和△中,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图 复杂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4 .已知,如图,AD=AC,BD=BC,O为AB上一点,那么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答案】3
【分析】由已知条件,结合图形可得△ADB≌△ACB,△ACO≌△ADO,△CBO≌△DBO共3对.找寻时要由易到难,逐个验证.
解:∵AD=AC,BD=BC,AB=AB,
∴△ADB≌△ACB;
∴∠CAO=∠DAO,∠CBO=∠DBO,
∵AD=AC,BD=BC,OA=OA,OB=OB
∴△ACO≌△ADO,△CBO≌△DBO.
∴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
故答案为3.
18 .如图,在△ABC中,BD=CD,BE交AD于F,AE=EF,若BE=7CE,,则BF= .
【答案】/
【分析】延长AD至G,使DG=AD,连接BG,可证明,则BG=AC,,根据AE=EF,得到,可证出,即得出AC=BF,从而得出BF的长.
解:如图,延长AD至G,使DG=AD,连接BG,
在和中,

∴BG=AC,,
又∵AE=EF,
∴,
又∵,
∴,
∴,
∴BG=BF,
∴AC=BF,
又∵BE=7CE,AE=,
∴BF+EF=,
即BF+=,
解得BF=.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线段相等,一般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题(共8小题,共75分)
16.(8分)如图,,点E在BC上,且,.
(1) 求证:;
(2) 判断AC和B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
【分析】(1)运用SSS证明即可;
(2)由(1)得,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结论.
解:(1)在和中,

∴(SSS);
(2)AC和BD的位置关系是,理由如下:

∴,
∴.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8分)如图,在五边形中,,.
(1)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并说明理由;
(2) 在(1)的条件下,若,,求的度数.
(1)见解析;(2).
【分析】(1)或.根据或,证明即可求解;
(2)根据得出,继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根据即可求解.
解:(1)证明:添加:或.
∵在和中,
∴或.
(2)∵,
∴,


∴.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9分)如图,AD是△ABC的高,AD=BD=4,E是AD上一点,BE=AC=5,S△ABC=14,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
(1)求证:△BDE≌△ADC;
(2)求证:BE⊥AC;
(3)求EF与AE的长.
(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F=,AE=1.
【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EBD=∠CAD,再利用对顶角相等证明∠BED=∠AEF,进一步可证明∠AFE=∠ADB=90°,即BE⊥AC;
(3)利用三角形面积求出BC=7,进一步求出CD=3,利用,
证明ED=CD=3,进一步求出AE=AD-ED=4-3=1,再利用三角形面积求出BF=,即可求出EF=BF-BE=-5=.
解:(1)证明:∵AD是△ABC的高,
∴∠ADB=∠ADC=90°,
在Rt△BDE和Rt△ADC中,

∴.
(2)证明:∵,
∴∠EBD=∠CAD,
∵∠BED=∠AEF,
∴∠AFE=∠ADB=90°,
∴BE⊥AC.
(3)解:∵S△ABC=AD BC=14,AD=4,
∴BC=7,
∵BD=4,
∴CD=3,
∵,
∴ED=CD=3,
∴AE=AD-ED=4-3=1,
∵S△ABC=BF AC=14,BE=AC=5,
∴BF=,
∴EF=BF-BE=-5=.
【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对顶角相等,垂直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9.(8分)在复习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所示,点M,N分别在等边的边上,且,,交于点Q.求证:.同学们利用有关知识完成了解答后,老师又提出了下列问题:
(1) 若将题中“”与“”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请你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2) 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请你画出图形,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1)仍是真命题,证明见解析;(2)仍能得到,作图和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角边角得出和全等,对应边相等即可.
(2)由(1)问可知BM=CN,故可由边角边得出和全等,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
解:(1)∵



在和中有


故结论仍为真命题.
(2)∵BM=CN
∴CM=AN
∵AB=AC,,
在和中有



故仍能得到,如图所示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有目的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
20 .(8分)数学兴趣小组打算测量教室内花瓶的内径,经过搜索资料,发现了一个可以使用的工具—卡钳,它能够解决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可以测量内径长度,于是小组成员决定使用卡钳完成本次任务.利用卡钳测量花瓶内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O是线段和的中点.
利用卡钳测量内径的步骤为:
①将卡钳A,B两端伸入在花瓶内;
②打开卡钳,使得A,B两端卡在内壁;
③测量出点C与点D间的距离,即为花瓶内径的长度.
请你写出这样测量的理由.
【答案】见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即可得解.
【详解】解:∵,O是线段和的中点,
∴,
在和中,
∵,,,
∴,
∴,
故点C与点D间的距离,即为花瓶内径的长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
21 .(9分)如图①所示,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交于O.

(1)已知___________,求证:平分.
请在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条件补充到上面的横线上,并完成解答.
你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①;②;③.
(2)若将的边沿方向移动,使,如图②所示.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如成立,请证明;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选择①②③都可以,证明见解析
(2)(1)中结论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
【分析】(1)选择①: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进而证明得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由此即可证明,即平分;
选择②: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由此即可证明,即平分;
选择③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再证明,进而证明得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由此即可证明,即平分;
(2)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再证明,进而证明得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由此即可证明,即平分;
【详解】(1)解:选择①:
∵,,
∴,
∵,
∴,
∴,
∵,
∴,
∴,
∴,即平分;
选择②;∵,
∴,
∵,
∴,
∴,即平分;
选择③:∵,,
∴,
∵,
∴,即
∴,
∴,
∵,
∴,
∴,
∴,即平分;
(2)解:(1)中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下:
∵,
∵,,
∴,
∴,即,
∵,
∴,即,
∴,
∴,
∵,
∴,
∴,
∴,即平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熟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2.(12分)如图1,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BC上的动点,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1)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证明≌;
(2)会发生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3)P、Q运动几秒时,是直角三角形?
(4)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变化吗?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1)见解析;(2)∠CMQ=60°,不变;(3)当第秒或第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4)∠CMQ=120°,不变.
【分析】(1)利用SAS可证全等;
(2)先证△ABQ≌△CAP,得出∠BAQ=∠ACP,通过角度转化,可得出∠CMQ=60°;
(3)存在2种情况,一种是∠PQB=90°,另一种是∠BPQ=90°,分别根据直角三角形边直角的关系可求得t的值;
(4)先证△PBC≌△ACQ,从而得出∠BPC=∠MQC,然后利用角度转化可得出∠CMQ=120°.
解:(1)证明: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B=∠CAP=60°
又由题中“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可知:
AP=BQ
∴≌;
(2)∠CMQ=60°不变
∵等边三角形中,AB=AC,∠B=∠CAP=60°
又由条件得AP=BQ,
∴△ABQ≌△CAP(SAS),
∴∠BAQ=∠ACP,
∴∠CMQ=∠ACP+∠CAM=∠BAQ+∠CAM=∠BAC=60°;
(3)设时间为t,则AP=BQ=t,PB=4-t,
①当∠PQB=90°时,
∵∠B=60°,
∴PB=2BQ,得4-t=2t,t=;
②当∠BPQ=90°时,
∵∠B=60°,
∴BQ=2BQ,得t=2(4-t),t=;
∴当第秒或第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
(4)∠CMQ=120°不变,
∵在等边三角形中,AB=AC,∠B=∠CAP=60°,
∴∠PBC=∠ACQ=120°,
又由条件得BP=CQ,
∴△PBC≌△ACQ(SAS),
∴∠BPC=∠MQC,
又∵∠PCB=∠MCQ,
∴∠CMQ=∠PBC=180°-60°=120°.
【点拨】本题考查动点问题中三角形的全等,解题关键是找出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转化,得出需要的结论.
23 .(13分)如图,在中,,,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三角尺直角顶点为,一条直角边置于边所在直线.

(1)当三角尺直角边经过点时,如图1,请写出与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在图1中,将三角尺沿方向平移,使直角边与边相交于点(不与、重合),且点在延长线上,如图2,作于点.请证明:;
(3)在图(2)中,将三角尺沿方向继续平移,使点在线段上时,如图3,请写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见解析
(3)
【分析】(1)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证;
(2)方法一:作于点,得四边形是长方形,所以,证明,得出,则,即可得出结论;
方法二:连接.根据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
(3)根据(2)的方法即可求解.
【详解】(1)解:.
在和中


∴,
∴.
(2)方法一:
如图2,作于点,得四边形是长方形,所以.

∵,,
∴,
∴.
∵,
∴.
∴.
在和中

∴,
∴.
∵,∴.
方法二:连接.

∵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
∴,
∴.
(3)解:如图所示,连接.
∵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
∴,
∴.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