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特训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报纸因其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大公报》 B.《申报》 C.《民报》 D.《国闻报》
2.“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由此可知《申报》的创办(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报业的顺利发展
C.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 D.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发展
3.有人认为近代报纸“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这说明( )
A.报纸出现推动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B.报纸能传递信息,影响人们思想
C.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 D.电影传入中国导致报纸发行减少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同文馆 C.三联出版社 D.人民出版社
5.“商务印书馆创办以后,编辑出版了一批新式教科书,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学术著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和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材料说明商务印书馆( )
A.成为近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
B.促进了教育发展以及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C.是中国印刷业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
D.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6.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发展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7.如下图是1902年与1912年中国新式学校数量数据图,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廷救亡图存发展近代教育 B.科举制废除促进近代教育发展
C.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教育转型 D.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8.1907年,京师大学堂招收的第一批速成科学生期满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在总监督的率领下分别向“万岁牌”和“圣人位”行三跪九叩之礼。这说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 )
A.决定了中国教育发展方向 B.注重礼节并促进思想解放
C.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大 D.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9.1913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校教则》:“本国历史要旨,在使儿童知国体之大要,兼养国民之志操。本国历史,宜略授黄帝开国之功绩,历代伟人之言行,亚东文化之渊源,民国之建设,与近百年来中外之关系。”由此可知此时国史教学( )
A.旨在培养国民意识 B.宣传民主共和意识
C.加强思想文化教化 D.反映军阀混战局面
10.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增多了院系,开设了航空、无线电、通讯、军事工业等课程,并翻译军事教材以供教学,训练部队之用,西南联合大学的这些做法( )
A.为了增强实力消灭共产党 B.推动了军事思想的前进
C.为敌后战场提供了保障 D.适应了抗战的需要
11.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以下他在抗战时期育才学校的办学活动,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引进著名的专业人士作为教师
B.根据学生的爱好和才能因材施教
C.千方百计抢救被埋没的人才幼苗
D.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从事调查、见习、实习等活动
12.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发展,下列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徐悲鸿---《愚公移山》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李大钊---《狂人日记》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13.文艺能反映时代的特征下列文艺作品属于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狂人日记》 ③《小二黑结婚》
④《黄河大合唱》 ⑤《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②③
14.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毕业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东方红》
15.文学艺术作品一般会影射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情感,下图为1940年徐悲鸿创作的作品,其取材于《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故事。他当时创作该画意在( )
A.提高大众审美能力 B.普及西洋绘画技法
C.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D.表达抗战必胜信心
二、综合题
16.中国教育在近代社会的变迁中同样经历了蜕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大事记
时间 事件
咸丰十一年(1861年) 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开始
同治二年(1863年) 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 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光绪二年(1876年) 李鸿章派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材料三: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民主)和S(科学)。1918年至1922年间,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订购了40余种有关马克思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并经常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进行宜传和介绍。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他们都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主要活动地点,其中许多人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民国初年的教育和20世纪初的北京大学发生的变化。
(3)综上所述,请你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申报》数据库的部分新闻。
① 1895年5月7日 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
② 19世纪末 谭嗣同到袁世凯住处,拿出光绪皇帝的密谕,命令袁迅速举兵,袁回天津向荣禄告密筹商绞杀谭嗣同等人
③ 1937年12月14日 因上海沦陷,本报宣布停刊
材料二 近代中国报刊以大量史料批判封建糟粕,以传播“新观念”为主要内容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时务报》曾多次刊登呼吁男女平等的文章,通过思想宣传与舆论造势服务于女性解放斗争,主要表现在“戒缠足”与“兴女学”两个方面。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论不变法之害》一文,就国家封闭、群众思想禁锢的现实困境进行尖锐指责,并呼吁采取办学堂、废科举、广开学会等措施。这种“兴人才”的主张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摘编自刘景泰《近代中国报刊事业的发展演变探析》
材料三 报刊媒体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折射出清晰而独特的近代中国社会。
——摘编自侯杰、刘文慧《报刊媒体与近代中国社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申报》报道的新闻对应的两个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3)针对材料三的观点,请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这首歌词的作者是?为它谱曲的音乐家是?
(2)这首歌的歌名是?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3)唱着这首歌,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B D B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B D
1.【答案】B
【精析】根据题干材料“报纸因其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可知,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申报》。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B项正确;《大公报》宣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外来侵略,排除A项;《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排除C项;《国闻报》是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精析】根据题干“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可知,《申报》的创办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C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涉及《申报》创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报业的顺利发展,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发展,排除ABD项。故选C项。
3.【答案】B
【精析】根据材料“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可知,说明当时知识分子通过办报来传播言论和思想主张,以达到促进社会觉醒的目的,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报纸出现推动近代新式教育发展,排除A项;“唯一来源”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电影传入中国对报纸发行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A
【精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A项正确;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同文馆对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起了一定的作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三联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出版中外人文科学著译、高品位文化类读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在上海创办人民出版社,由中央局分管宣传工作的李达负责,组织马克思、列宁著作的出版,这是党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精析】“商务印书馆创办以后,编辑出版了一批新式教科书,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学术著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可知,商务印书馆出版新式教科书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学术著作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B项正确;从材料反映的出版教科书与翻译西方学术著作不能说明商务印书馆成为近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也没有说明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时间,不能得出是中国印刷业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排除C项;商务印书馆是文化出版机构,不能体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精析】根据材料“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侧重于为洋务运动服务,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则转向制度变革,这主要是因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革不断深入,D项正确;“西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属于外部因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推动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才产生,且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发展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B
【精析】根据题干图示“中国新式学校数量”知,1902 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中国新式学校数量大增,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1902 至1912年间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1901 年的清朝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救亡图存”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精析】据题干“京师大学堂招收的第一批速成科学生期满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在总监督的率领下分别向‘万岁牌’和‘圣人位’行三跪九叩之礼。”可知,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仍然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而跪拜“万岁牌”和“圣人位”。体现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D项正确;学生跪拜“万岁牌”和“圣人位”并不能决定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排除A项;学生跪拜“万岁牌”和“圣人位”并不能促进思想的解放,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精析】根据材料“使儿童知国体之大要,兼养国民之志操……历代伟人之言行,亚东文化之渊源,民国之建设”等信息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历史教育注重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以历史教育培养国民的正确历史观,即旨在培养国民意识,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国民意识,没有涉及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历史教育注重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以历史教育培养国民的正确历史观,没有强调国史教学是为加强思想文化的教化,排除C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国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国民意识,没有反映军阀混战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D
【精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是1938年的西南联合大学课程的设置。这些都和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是为了适应战场上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专业,D项正确;材料的做法是为军事斗争服务。但并没有说已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为军事服务,不是强调军事思想的前进,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没有为敌后战场提供保障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精析】依据材料“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分析可知,陶行知认为需要通过劳动来教育学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从事调查、见习、实习等活动”属于劳动教育,D项正确;ABC项都不属于劳动教育,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精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愚公移山》是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绘画作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A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抗战需要,抗战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赵树理创作了《小二黑结婚》、丁玲创作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①③④⑤符合题意,A项正确;《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首发于1918年5月4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不是抗战时期的作品,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答案】B
【精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民族战歌,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B项正确;《毕业歌》是聂耳创作的歌曲,但没有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排除A项;《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在延安首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排除C项;《东方红》既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抵抗侵略、奔向幸福的缩影,也是人们对那个火红年代的一份珍贵回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D
【精析】依据题干中1940年徐悲鸿创作的作品《愚公移山》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D项正确;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见徐悲鸿创作该画意在表达抗战必胜信心,并不是为了提高大众审美能力或普及西洋绘画技法划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排除ABC项。故选D项。
二、综合题
16.【答案】
(1)由地主阶级主导发展,主要向西方学习,主要服务于洋务企业。
(2)教育宗旨发生了变化,由忠君、尊孔变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学制发生了变化,变为了民主学制。民国初年的立法机构和教育立法都发生了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变为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3)帝国主义的侵略,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国际新思潮的影响;中国原本教育体制的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解放等。
【精析】
(1)依据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大事记”事件“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开始”“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李鸿章派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等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是由地主阶级主导发展,主要向西方学习,主要服务于洋务企业。
(2)根据材料二“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千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可知,民国初年的教育发生的变化有教育宗旨发生了变化,由忠君、尊孔变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学制发生了变化,变为了民主学制。民国初年的立法机构和教育立法都发生了变化。根据材料三“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 D (民主)和 S (科学)。1918年至1922年间,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订购了40余种有关马克思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并经常在《北京大学阳刊》上进行宣传和介绍。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他们都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主要活动地点,其中许多人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可知,20世纪初的北京大学发生的变化有由宣传民主科学变为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帝国主义的侵略,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国际新思潮的影响;中国原本教育体制的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解放等。
17.【答案】
(1)事件:①:甲午中日战争;②:戊戌变法;③:抗日战争。
(2)作用:批判封建糟粕,促进民众思想解放;呼吁男女平等,支持女性解放;宣传人才强国思想等。
(3)示例:
史实:《时务报》传播维新思想。
说明:《时务报》号召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精析】
(1)事件: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一可知,从“1895年”“视日本区区一岛国”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申报》的这篇报道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从“谭嗣同”“袁世凯”“光绪皇帝”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申报》的这篇报道与戊戌变法有关;从“1937年12月”“上海沦陷”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申报》的这篇报道与抗日战争有关。因此《申报》报道的新闻对应的历史事件为“①:甲午中日战争;②:戊戌变法;③:抗日战争”,从中选取两个作答即可。
(2)作用:根据材料二中的“以大量史料批判封建糟粕……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可知,近代报刊批判封建糟粕,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刊登呼吁男女平等的文章……服务于女性解放斗争”可知,近代报刊呼吁男女平等,通过思想宣传与舆论造势支持女性解放;从“呼吁采取办学堂、废科举、广开学会等措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可知,近代报刊通过发表文章宣传了人才强国思想。
(3)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选取相关史实并加以说明即可。根据材料二中的“在《时务报》上发表了《论不变法之害》”的内容,可以选取“《时务报》传播维新思想”这一史实。在说明时,可以从《时务报》的内容——号召变法图强,产生的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方面入手进行说明,印证材料三中“报刊媒体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观点。
18.【答案】
(1)田汉;聂耳
(2)《义勇军进行曲》其创作背景是日本大规模地侵略中国,企图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急时刻。
(3)使我们居安思危,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自强不息,奋勇前进。
【精析】
(1)作者:根据题干歌词可知,这首歌词的作者是田汉;为它谱曲的音乐家是聂耳。
(2)歌名:根据题干歌词可知,这首歌的歌名是《义勇军进行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日本大规模地侵略中国,企图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急时刻。
(3)感想: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义勇军进行曲》曲调高昂,旋律铿锵有力,充满了爱国激情。唱着这首歌,可以使我们居安思危,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自强不息,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