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28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28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0 17: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万岁”这一表达欢呼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文题解读
长征胜利万岁
走进作者,了解长征背景
杨成武(1914-2004),又名杨能俊,福建长汀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产主义战士。
1929年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当上团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 放勋章。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走进作者,了解长征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中国农工红军长征中的十大经典战役
湘江战役
乌江战役
四渡赤水
强渡嘉陵江
抢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打通包座
乌蒙山回旋战
激战腊子口
奠基直罗镇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中几个主要部分的内容。
2.了解回忆录的相关知识,分析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技巧。
3.结合背景知识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及对当下的启示。
回忆录,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概念
特点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回忆录
本文为回忆录,分为三个部分,回忆了长征的哪些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第一部分(1-8)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
第二部分(9-22)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人
第三部分(23-46)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
时间顺序
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本文写了哪些事件?
本文先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再写吴起镇战斗,然后写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同志宣布长征胜利。
▲红四团到达吴起镇
本文的行文思路
红四团到达吴起镇
吴起镇战斗(背景、缘由、部署,过程,意义、代价)
中央全军干部会议,宣布长征胜利
真实性
时间真实
10月18日这一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翻过一个小坡……(1)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13)
8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14)
打完二马骑兵,我们在吴起镇休整了一个星期,10月30日……经过几天的行军,于11月6日,在甘泉县附近的区域里……(22)
吴起镇战斗之后,有一天,我和黄开湘同志……(23)
记录的时间具体到某一天,详尽真实。
事件真实
1935年10月18日,抵达吴起镇;
10月的某一清晨,打响伏击战;
10月30日前一个星期,歼灭千佛山反动民团;
11月6日,抵达陕北甘泉附近区域;
吴起镇战斗之后,参加全军干部会议。
作者将自身的经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节点详实,具体到某一天,对应史料,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红军到达吴起镇时心情是怎样的?文中是如何表达这种心情的?
红军到达吴起镇时是激动、兴奋的。
①场面描写: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②动作描写: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第8段“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③心理描写:如第2段“我们都很高兴”。
④侧面描写:如第4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
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例如本文第二段中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欢乐热烈的场面、围歼“二马骑兵”的战斗场面,
歼灭“二马”
之前为保存力量迅速北上,一般不和敌人硬打。经过急行军,此刻正急需修整。
“二马”的骑兵追而不舍,鲁大昌也匆匆赶来,妄图报复。
毛主席亲自指挥,并率部进入山头阵地。我们负责迂回敌人左侧。其余各自伏击。
提前伏击,枪声为号,两厢齐发,重创敌军,归途灭掉反动民团。
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宣告蒋介石“围剿”计划的彻底破产;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伤亡了一些同志,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同志壮烈牺牲。
背景:
缘由:
部署:
过程:
意义:
代价:
思考:红军不和敌人硬打的原因是什么?
长征的目的:保全和发展力量,北上抗日;红军长征后亟需休整。
思考:毛主席亲自指挥打“二马”的缘由是什么?
①敌人追而不舍,妄图报复
②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某实
提示:划分段落层次,理解内容。结合全文分析。
艺术手法的探究
精读倒数第5段,通过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体会长征胜利的意义,并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评价】本段写毛主席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
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度而准确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
照应上文写红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意义】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提示:运用……描写方法,通过描写……内容,刻画了红军战士……的形象。
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运用心理描写,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的心理,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②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追剿骑兵团的行为,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听从指挥的形象;
③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的行为,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
④运用语言描写,通过毛主席对长征过程的描述,侧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形象 形象特点 写人手法
群体 形象 红军战士 骁勇善战、有勇有谋 热爱人民与中国共产党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场面描写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个体 形象 邓小平 爱护战士、平易近人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毛泽东 雄才伟略,非凡的战略 眼光和远见卓识 语言描写
概括结构思路。
如何理解毛主席“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和在当时的意义。
力量的宣示:敌人仍然强大,红军部队损失惨重,但经过长征,队伍没有打散,而且还经常能打胜仗,让蒋介石觉得自己无力消灭红军
革命的宣传:十一个省两万万人民都知道了红军的存在,打了那么多胜仗,又扩充了那么大的队伍
为革命未来打下基础:建立了那么多苏维埃政权、当地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到达陕西以后留下了一万多精干,这都是在播种。运用排比手法,宣告了国民党围剿计划的破产也宣示了共产党的不可战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广泛宣传革命思想,这种思想如种子一般,会让无数人走上革命的道理。
思考: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
有共产党的领导:代表人民的利益,正确的方针政策
有老百姓的拥护,军民同心
红军将士团结一心,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
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归纳长征精神的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4102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长征胜利万岁
胜利到达吴起镇
歼灭二马骑兵战役
消灭反动民团
全军干部会议
粉碎蒋介石“追剿”计划
吴起镇战斗
路遇小平同志
毛主席的讲话
课堂小结
思考
有同学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再忆苦思甜、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请思考并讨论,学习长征精神在当下的意义。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诗歌,分析表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