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人种》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3.能够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对各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形成初步印象。
4.通过阅读统计数据、人口增长曲线等资料、图表,培养学生的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对各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形成初步印象。
【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二、教学策略
本节是人文地理的开篇,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读图,概括归纳图文材料的能力。人文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本节主要内容是世界人口的增长,可以联系我国人口普查来进行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利用图表和活动讲解人口变化的时间特点,培养学生读图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讲解自然增长率后,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让学生对照计算,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视频导入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人口和人种》让学生知道人口的相关知识 观看视频并思考 1.通过视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 2.通过问题,推进课堂内容
环节二 世界人口的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1.展示世界人口日的由来 2.展示人口由50亿至现在的人口变化 3.展示世界人口变化曲线,并提出问题:世界人口变化的时间特点 观看教师展示材料,阅读课本图文信息,分组讨论并回答 1.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人口变化有感性的认识 2.通过图文分析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概括明确: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特征,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二战之后人口迅速增加;21世纪后人口增长趋缓
环节三 活动:二战之后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归纳原因 小组思考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归纳总结 1.先让学生发散思维,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对照图片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概括明确:二战之后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医疗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人类寿命延长,婴儿死亡减少
环节四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展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并归纳讲解计算方法 和教师一起讨论归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掌握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讨论:自然增长率的大小代表的实际意义 小组讨论 明确自然增长率的大小与人口增长快慢的关系
利用自然增长率计算实际人口增长状况,并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状况作为对比 计算,并对照是否计算正确 1.帮学生学会利用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计算人口增长数量 2.了解世界及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知道人口增长的地区不平衡
概括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人口增长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小,表示人口减少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不增加也不减少,人口停止增长
环节五 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人口增长率较高和较低的大洲,并思考原因;读图,并分析北美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分组读书、讨论并回答 1.让学生知道不同大洲的人口增长状况 2. 让学生了解除了自然增长率影响人口增长外,人口迁移也能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概括明确: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
环节六 活动: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书本活动问题 小组协作,讨论并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环节七 课堂小结
环节八 当堂练习
四、当堂练习
读下表,回答1~3题。
地区 人口总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甲 600 1.2 0.6
乙 8000 1.9 0.4
丙 1000 0.6 0.8
丁 56 3.2 1.2
1.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表中的丙地区最可能位于( )
A.欧洲 B.非洲 C.拉丁美洲 D.亚洲南部
3.表中各地,一年自然增长人口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D;A;B
五、课程小结
六、板书设计
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增长
1.时间变化特点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人口增长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小,表示人口减少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不增加也不减少,人口停止增长
3.空间变化特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