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 课时练 (含答案)—2023-2024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 课时练 (含答案)—2023-2024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20 21:5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1课时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
题组一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
B.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
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
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
2.(2023·河北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一检测)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否定“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提出新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玻尔
C.薛定谔 D.卢瑟福
3.(2022·上海七宝中学高一阶段检测)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归功于很多科学家研究的成果,下列有关科学家与科研成果不正确的是(  )
A.近代原子学说由道尔顿创立
B.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
C.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是由汤姆生提出的
D.卢瑟福先提出了有核模型,之后才发现了质子
题组二 原子核的构成
4.某元素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用Z、n、m来表示,应为(  )
A.Z+n-m B.Z-n+m
C.Z-n-m D.Z+m+n
5.某元素的阳离子为R3+,核外共有10个电子,则该元素符号为(  )
A.N B.Ne C.Al D.Li
6.已知阳离子R2+核外有a个电子和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A.R B.R
C.R D.R
7.13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列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8.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1H与D互为同位素
C.H2O与D2O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9.(2023·杭州高一检测)关于X和X+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D.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
10.“玉兔”号月球车用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u与U互为同位素
B.Pu与Pu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质
C.Pu与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Pu与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11.科学家发现两种微粒:第一种是由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四中子”;第二种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下列关于这两种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四中子”不显电性
B.“四中子”的质量数为4
C.第二种微粒是氧元素的另一种同位素
D.第二种微粒的化学式为O4
12.(2023·西安高一检测)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由14N、13C、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分子数和质量均不相同
B.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
C.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原子和分子
1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N+m) mol
B.(A-N) mol
C.(A-N) mol
D.(A-N+m) mol
14.(2022·宁夏银川二中高一期中)某元素原子R的质量数为A,R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
W g Rm-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
A.(A-m) mol B.(A-x) mol
C.(A-x+m) mol D.(A-x-m) mol
15.近年来,科学家通过粒子加速器进行了一周的实验,获得了6个非常罕见的Fe原子,接着,科学家又使用特制的测量仪器观测到这6个原子中有4个发生了衰变,这一实验证实了曾经预言的双质子衰变方式,即有一个原子同时放出两个质子的衰变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Fe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关于Fe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Fe与Fe是两种核素
B.科学家获得了一种新元素
C.Fe的衰变不是化学变化
D.这种铁原子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变成Fe
(3)某同学认为Fe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与氧气反应,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
(2)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H、H、H、14C、14N、
16O、35Cl2、37Cl2。
①以上8种微粒共有__________种核素,共包括__________种元素。
②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
③质量数相等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中子数相等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相同物质的量的14CO2与S18O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所含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_;所含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1课时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
1.D 2.D 3.C 4.D 5.C
6.C [阳离子R2+核外有a个电子,阳离子R2+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a+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2+b,所以R原子可表示为R。]
7.C [13C与15N的中子数分别是7和8,A不正确;13C是一种核素,而C60是一种单质,B不正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C正确;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分别是7和8,D不正确。]
8.C [氘(D)原子的质子数为1,核外有1个电子,A正确;1H与D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正确;H2O与D2O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和20,C错误;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D正确。]
9.D [H只由质子、电子构成,A错误;X是原子,X+是阳离子,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相等,C错误;X与X+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前者小,中子数后者大,D正确。]
10.D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Pu与U的质子数不同,不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Pu与U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Pu与Pu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其核外电子数相同,则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故D正确。]
11.C [中子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四中子”不显电性,A正确;根据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可知,“四中子”质量数为4,B正确;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一种氧单质,化学式为O4,C错误、D正确。]
12.D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14N18O、13C18O分子数相同,但二者摩尔质量不同,所以质量不同,A错误;14N18O、13C18O分子数相同,14N18O、13C18O分子含有的电子数分别为15、14,所以含有的电子数不同,B错误;14N18O、13C18O分子数相同,14N18O、13C18O分子含有的质子数分别为15、14,中子数都是17,所以含有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C错误;14N18O、13C18O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中子数都是17,所以原子数与中子数也相等,D正确。]
13.A [
]
14.C [R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x-m,则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A-(x-m)=A-x+m;W g Rm-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A-x+m) mol。]
15.(1)19 26 (2)AC (3)Fe与Fe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解析 (1)Fe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45-26=19,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6。(2)Fe与Fe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Fe元素不是一种新元素;Fe衰变后变为质子数为24的新原子,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的范畴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16.(1)O (2)①6 5 ②H、H、H ③14C 14N 14C
16O (3)23∶34 2∶3 11∶16
解析 (1)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质量数,则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为O。
(2)①H、H、H、14C、14N、16O表示核素,35Cl2和37Cl2表示氯气分子;题给8种微粒中共包括H、C、N、O、Cl 5种元素。②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则互为同位素的是H、H、H。③质量数相等的是14C和14N,质量数均是14;中子数相等的是14C和16O,都含有8个中子。
(3)相同物质的量的14CO2与S18O2的质量之比为46∶68=23∶34;所含中子数之比为(14-6+8×2)∶[16+(18-8)×2]=2∶3;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所含电子数之比为(6+8×2)∶(16+8×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