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 《古诗三首》 助学案
学习任务(二):听作者讲爱国往事 赞中华儿女多奇志 学习活动一: 穿越时空 寻赤子之心
课时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结合注释和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默写《示儿》。(重点)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难点)
活动一:创设情境,初读交流
一、情境导入,明确学习任务 1.爱国是一个崇高的字眼,一个永恒的主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诵读爱国诗句) 2.情境导入 (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3.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今天,让我们从《示儿》开始,去感受古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 1.为了更好地学习《示儿》这首诗,我们不仅要了解这首诗的作者,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请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活动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一、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出示读书要求: 1.读正确,读熟练,以自读为主。 2.对查停顿,读出节奏。 3.读出韵味,关注“ong”韵,尽量做到抑扬顿挫,音断意连,饱满浑圆。 4.多种形式让生读。 二、穿越时空,寻赤子之心 1.解诗题 ①结合注释,理解“示儿”—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遗书。 ②借助资料袋等,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明诗意 85岁高龄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到底是什么事,让他牵肠挂肚,反复叮嘱自己的儿子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读古诗,小组合作尝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请小组汇报,一组读,一组汇报诗意。 逐句疏通诗意。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①所谓“作诗不过情、景二端”,那么这首诗中,哪一个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呢?请圈画出来。 ②诗人到底因什么内心意愿没有达成,而感到悲伤痛心呢?请生读,说一说。 ③关注“元”、“但”古今意思的不同。 ④ 创设情境,反复品读。 祖国未统一,他耿耿于怀,遗憾地说:“......” 祖国未统一,他死不瞑目,痛心地说:“......” ⑤为什么不见九州同,就会如此地痛心疾首呢?补充当时的视频资料,让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百姓的哭声声声入耳、句句扎心,多少家庭因战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希望王师收复中原,诗人亲眼看到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场景,所以他悲愤地写下了前两句,齐读。 ⑥祖国迟迟不能统一,究竟是因为什么呢?生交流、讨论;补充背景资料,感受南宋官员的不思进取和作者的痛心疾首。 再次朗读,读出沉郁和对收复山河的渴望。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在遗书中,诗人向儿子交代了什么内容呢?请生读,借助注释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②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临终前把儿子叫到跟前,按理说应交代下家长里短的事,而此时此刻,陆游念念不忘的却是祖国统一,将其作为生命中最后的遗愿、至死不忘,这是何等的胸襟,多么让人敬佩哪!带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 ③指导书写“祭”。 3.悟诗情 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却还要儿子将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岂不是很矛盾吗?当时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下的这首诗呢?结合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探究诗人之悲。 ①补充时代背景: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建立新的政权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后来赵构竟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献物,跟金人以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国土。 了解了这些,再读《示儿》,感受诗人的“悲”与“盼”。 ②拓展延伸 交流作者生平经历资料,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他毕生志向西北从军,屡遭罢黜不改其志,及至老年依然壮怀激烈。他曾经还写下这样的爱国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金错刀行》 ③再读《示儿》,感受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
活动三:拓展阅读 实现整合
一、回顾总结学习《示儿》的方法 1.通过学习《示儿》这首诗,我们看到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那么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板书课题)。 2.回顾总结学习方法:读古诗——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二、出示学习要求,自主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总结的方法,合作学习《题临安邸》。 2.借助相关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3.重点关注“醉”和“熏”字,想象王公贵族颓废、奢靡的生活,感受作者的愤怒。 三、结合资料和所学,比较两首诗歌异同
活动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一、回归单元主题 二、巩固延伸,拓展积累 古诗中还有许许多多蕴含爱国之情的经典诗句,比如: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再次朗读,升华感情 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这两首诗,来表达我们对这些爱国诗人的崇敬吧。(再次朗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古诗三首》 助学案
学习任务(二):听作者讲爱国往事 赞中华儿女多奇志 学习活动一: 穿越时空 寻赤子之心 设计人:周莹 学校:第二实验小学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题目、结合注释和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难点)
活动一:情境导入,初读交流
一、言为心声 情境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 220 首,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诗题。指导书写“亥”字。 二、解题,简介作者 1.读题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借助注释理解题目,请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2.简介作者。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强调“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龚定庵全集》。
活动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一、初读古诗,疏通文意 ⒈自由读诗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小组汇报交流: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二、结合资料,理解诗意 同桌互助,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赏析“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理解“万马齐喑” ①补充资料:万马齐喑—中央集权—人才选拔—科举制度—八股文—文字狱 ②结合资料,理解“万马齐喑”是什么意思?这里的 “万马”指的什么人?(有识之士,包括作者自己)万马齐喑的场面给人什么感受(死气沉沉、压抑、死寂、悲哀、令人窒息……) ③面对“万马齐喑”的社会现实,作者希望呈现出怎样的面貌?用文中的词。(九州“生气”。) B:理解“风雷”。 ①理解自然界的“风雷”。 自然界中,风雷一般出现在春天和夏天。 春天里,春风、春雷之前之后有什么变化? 夏天里,风雷前后又有什么变化? 无论哪个季节的风雷都有什么作用?(摧毁原来的糟糕局面,创造崭新的美好气象) ②理解诗歌中的“风雷”。 要让“万马齐喑”变得“九州生气”需要什么样的风雷?(摧毁弊政、实施良政,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大刀阔斧、尖锐猛烈的改革) (3)指导朗读。 2.赏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大刀阔斧、尖锐猛烈的改革靠谁来实施?(人才)所以第三四句才是作者表达感情的落脚点。齐读。 ②“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拘”是拘泥、局限。“格”是规矩方式。联系资料,就是不拘泥于科举制度、八股文,不中央集权,不实行文字狱。 ③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④结合资料,作者是龚自珍借祭神之机,替自己说——(读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替同僚们说——(读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替天下有识之士、有志之士说——(读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句诗是龚自珍在对着皇帝诉说全天下有识之士、有志之士的内心诉求——(读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三、悟诗情 1.我们刚才通过诗句了解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 一起去大街上看看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洞庭花——杜牧《泊秦淮》 山外青山楼外楼,细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林则徐奏书 2.看到这些,清朝何尝不是如此,清朝的官员何尝不是如此,清朝的局面岌岌可危,需不需要改革?用一个词来说说你此刻的情绪,请生说。 3.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里、心里,它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一个字,是哪一个呢?请圈画出来。 4.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一场大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国泰民安、安居乐业……)此刻,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充满期待、渴望变革、爱国等) 小结:诗人盼望着九州生气,却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怎能不让人感慨、呐喊、呼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陆游、林升还是龚自珍,都让我们感受了他们浓浓的爱国之心,难怪艾青这样说:—
活动三:拓展阅读 实现整合
总结学法 我们借助注释、补充资料,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疏通了诗意,领悟了诗情,请大家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一首诗——《己亥杂诗 其五》 二、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和韵律。 2.借助相关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交流汇报
活动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一、拓展延伸 继续阅读主题丛书的《心系家国》其他文章。 二、穿越时空 寻赤子之心 三首诗学完,鼓励学生查找在宋朝之前,到清朝之间的爱国诗篇,激发学生阅读、查找资料的兴趣,在大量的文本阅读中,感受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爱国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