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优化训练(人教版必修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优化训练(人教版必修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4 08:3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必修1(人教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
A.商夏周      B.商周夏
C.夏商周 D.夏周商
答案:C
2. 右图显
示夏朝实行(  )
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
D.禅让制
答案:C
3.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信仰 B.地域
C.财产 D.血缘
答案:D
4. 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宗法制在继承王位问题上规定“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C
5.(原创题)在分封制下,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封制下,诸侯有权利征收赋役、任命官员、建立军队,周王与诸侯有严格的等级关系,故B、C、D三项符合相关规定,A项违背分封制原则。
答案:A
6.(2014·临沂质检)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创制”的含义是(  )21·cn·jy·com
A.推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宗法分封制
C.确立世卿世禄制 D.实施中央集权制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A、C两项在夏朝开始出现,D项从战国时期开始实施。
答案:B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21教育网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上述两则材料哪一则是第一手材料?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武王分封的对象与原则。
(3)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制度对处理统治者内部关系的共同作用。
解析:“对象”从“追思先圣王”、“封功臣谋士”中可以得知。可回忆教材相关表述,作为补充依据。其原则,应从周王的角度看问题。2·1·c·n·j·y
第(3)问,已经提示从“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统治者内部关系”角度看问题。分封制度通过周王与诸侯之间的亲密关系,建立周王权威和统治秩序;嫡长子继承制则要规范王位继承,防止“争之易生”局面。因此两者都是协调关系,以稳定和维持统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都不是第一手材料。理由:它们都是后人的叙述,并非当时西周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或者文物、文字记述等。
(2)分封对象: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分封原则:被分封的对象具有社会特殊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周王建立和巩固统治。
(3)共同作用:协调关系,稳定秩序。
1.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与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
A.方国联盟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数典忘祖”“不肖子孙”强调的是敬祖,故与宗法制关联,B项正确。
答案:B
2.(2014·济南调研)秦国自襄公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21·世纪*教育网
A.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迁移运用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材料显示出王位继承方式多样,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B项是材料的再现,A、D两项与材料涉及制度无关。
答案:C
3.(原创题)解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据下图推断,西周(  )
A.封国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
B.通过封国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D.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
解析:本题考查图片材料解读和迁移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能力。通过示意图可以看出封国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故A项正确,C项错误;分封制下封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故B项错误;周天子为了维护统治,多将同姓分封到政治中心周围,故D项错误。www.21-cn-jy.com
答案:A
4.下列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在宗法系统里,天子和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双重身份 ②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③分封制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宗法制主要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1*cnjy*com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再现。在宗法制下,天子始终是大宗,诸侯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故①错误;②③是分封制的目的和对象,④是宗法制的目的,因此选B项。2-1-c-n-j-y
答案:B
5.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解读能力。“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权威的挑战,故选B项。A项是分封制下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C、D两项均属于宗法制的反映。【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B
6.(原创题)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 这表明西周时期(  )
A.分封制度瓦解 B.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C.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 D.等级制度森严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中天子、诸侯、大夫对编钟摆置数量的不同规格可以体现三者的身份与地位差异,故D项正确。A、B两项与西周的史实不符,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D
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印象夏朝》
“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夏后氏百官。”
——《礼记·明堂位》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左传·襄公四年》
材料二 《印象商朝》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尚书·汤誓》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诗经·商颂》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三 《印象西周》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孟子·告子》
(1)从《印象夏朝》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2)商朝的政治统治具有什么显著特征?
(3)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同商代附属国与商王的关系有何不同?
(4)结合以上探究结果,总结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突出基础知识和材料解读能力的考查。
第(1)(2)问可以从材料信息中直接得到答案。
第(3)问结合教材有关知识回答,并注意对比分析。
第(4)问在总结上述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答案:(1)信息:夏王朝是禹建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南的二里头文化已被证明是夏文化;禹死后传位于益,从诸侯皆朝拜启可以看到王位世袭的影子,夏朝已产生早期国家制度。21cnjy.com
(2)显著特征: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商王与附属国之间无血缘宗亲关系,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有很大的自主性。西周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被分封的诸侯大多与周王有宗亲关系,诸侯与周王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周王对诸侯国的控制加强。www-2-1-cnjy-com
(4)特点:王权与神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姓氏的起源
在现代汉语中姓氏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中国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就有“姓”,是跟母亲的姓。“姓”是由“女”和“生”组成,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来源:21cnj*y.co*m】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