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人教版)
第16课 抗日战争
1.(2013·福建会考)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计划的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A
2.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卢沟桥事变爆发
C.淞沪会战的最新战况
D.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答案:A
3.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
A.营救被困英军
B.对日军形成包围
C.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D.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
解析:注意题干中“直接目的”这一限定,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4.历时四个半月的武汉会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是( )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
D.正面战场抗日进入高潮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选B项。
答案:B
5.“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全国军民奋起”说明全民族抗日,故选D项。
答案:D
6.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 )
A.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抗日战争彻底战胜了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所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
答案:A
7.(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通过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围绕抗日战争考查再认再现、论证分析能力。
第(1)问,结合日本的侵华罪行分类归纳。
第(2)问,日本的错误估计根据材料概括,“凝聚力”的表现结合国共合作的史实说明。
第(3)问,实际上要求回答抗日战争对中国的意义。
答案:(1)反和平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
(2)估计: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3)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1.(2014·南通一模)下图所示事件是日本侵华过程中制造的重大事件,它导致( )
A.东北三省逐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C.国民党取得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D.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破产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图片信息获取能力。根据图片中北平、南苑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此事件为七七事变,故B项正确。
答案:B
2.“潘家峪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潘家峪惨案”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潘家峪惨案”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最有力的历史史料是历史遗址和当时的历史新闻照片,这是最直接的证据,故选D项。
答案:D
3.毛泽东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
B.国民政府组织大规模会战
C.为敌后战场开辟创造条件
D.配合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此阶段的抗日主要战场是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大规模会战,故B项正确。A项是敌后战场的战术;C项是正面战场的意义;D项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
答案:B
4.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由作战的特点是运动战、内容是破坏铁路及据点可知是百团大战,故选D项。
答案:D
5.(2014·滨州模拟)“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
A.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据“全民族……奋争”可知题干所指为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近代反抗列强侵略的彻底胜利,故A项正确。
答案:A
6.(2014·汕头一模)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
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
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费正清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由一个战争的牺牲者转化为世界大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7.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材料二 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
(1)“远东危机”指什么?它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
解析:第(1)问,远东危机是指日本侵华步步深入,影响从中日和远东国际格局几个方面来归纳。
答案:“远东危机”指的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回答“进一步侵略东亚地区”或“满蒙地区”也可。)
影响:造成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损害美英等国在华利益。
(2)《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第(2)问中,并不是四方都是解决危机的关键,溥仪是日本傀儡,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无暇东顾,所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两个当事国中日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答案:不同意。
理由: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皇帝,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无暇东顾,他们都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蒋介石的态度和政策决定了危机的解决。日本是危机的制造方,当然也成为危机解决的关键(只表明观点没有理由不得分。)
(3)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什么积极表现?
解析:第(3)问,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积极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联共抗日、正面抗战和争取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答案:表现:①联共抗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领导正面战场的抵抗(或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入缅作战等大战役); ③争取国际援助,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以上人物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
解析:第(4)问中,蒋介石之所以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关键原因在于看到了中国抗战对于国际局势的巨大作用,看到了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对于抗战的贡献。
答案:原因:美国《时代》周刊看到了中日战争与国际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看到了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对抵抗日本侵略的作用。
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日军切断滇缅公路运输线后中国和盟军开辟的战略物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做出了重要贡献。“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东至中国昆明,其中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为飞机必经之处,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在3年多的驼峰航线运输中,美国空运指挥部共向中国运送了736 374吨物资,但损失了468架运输机,有1 579名美国飞行员英勇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