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优化训练(人教版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优化训练(人教版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4 08: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1(人教版)

第17课 解放战争

1.下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图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革命要胜利了”是指(  )
A.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大反攻
B.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
C.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
D.开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
答案:B
2.1948年底,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故宫、颐和园等都在北京,由此判断该战役应为平津战役,故选B项。
答案:B
3.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了一根白头发。毛泽东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国民党政权所在地南京
答案:C
4.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其主要内容中得以真正实施的是(  )
A.国共坚决避免内战 B.贯彻和平建国纲领
C.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1946年6月内战爆发,故A、B两项错误;国民党建立的是一党专政、独裁的政府,故C项错误;1946年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故D项正确。
答案:D
5. 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下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获取能力。根据“南京解放”判断新闻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故选B项。
答案:B
6.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故选A项。
答案:A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之目的固在于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
政府……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族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定的保障……反之,如果共产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自不能不与共党周旋到底,别无他途。
——蒋介石1949年元旦《新年文告》
(1)“政治商谈”和“戡乱”分别是指什么?“今日时局”是一种怎样的时局?
答案:“政治商谈”: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戡乱”指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时局: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反动军队正在进行大决战。
(2)蒋介石提出的所谓“和议”的条件要害是什么?
答案:要害:保存旧宪法,保留反动军队。
(3)蒋介石提出的“和议”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目的:获得喘息时间。保存反动力量,维护反动统治,以待反扑。
(4)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蒋介石提出的“和议”是否真诚,并从材料中找出证据加以说明。
答案:“和议”是虚伪的。
证据:一是保存伪宪法和反革命军队是违背人民利益的条件;二是坚持反共立场,诬蔑共产党搞“武装叛乱”。三是推卸内战责任,企图准备与共产党周旋到底。

1.(改编题)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包括(  )
①和平民主建国 ②社会主义革命 ③改组国民政府 ④军队国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初期,中国革命仍然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故②错误,选择C项。
答案:C
2.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执行这一任务的是(  )
A.东北解放军打响辽沈战役
B.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解读和历史重现能力。从“解放战争第二年”“全国性的反攻”可以判断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故C项正确。
答案:C
3.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称为“奇迹”的是(  )
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
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时间“1949年1月”可知“奇迹”指的是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故选B项。
答案:B
4.(2014·无锡期末考)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无误的是(  )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漫画材料解读能力。漫画反映是国民党政府玩“假和平,真内战”的情景,国人对国民党政府失望而作的漫画,故C项正确。《国内和平协定》签订时间是1949年,明显在1947年之后,A项错误;图片漫画反映不出反内战、和平建国的信息,B项错误;漫画真实反映了抗战胜利后国内时局的态势,D项错误。
答案:C
5.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1949年4月”、“大江”和“金陵”。故选A项。
答案:A
6.(2014·天津十二区联考)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原名“万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历程,我们可以了解近代天津(  )
A.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 B.经济的近代化
C.半殖民地化加深 D.文化的平民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在抗战胜利后天津的解放桥由“万国桥”改名为“中正桥”,反映了近代天津反侵略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中正桥”更名为“解放桥”等信息反映了近代天津求民主的历史,故A项正确。
答案:A
7.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实际上,不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是在战争年代,中共也始终不忘追求民主政治的建设。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为追求民主政治做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答案:努力和斗争:①1945年8月,为争取和平与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与国民党达成《双十协定》;②1946年初,在中共努力下,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协议;③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被迫以人民战争的方式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1949年4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2)指出这些努力和斗争的最终结果。
答案:最终结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说明:中共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其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条战线
1947年5月4日至18日,上海、南京、北平等城市学生举行五四纪念会,并组织了“反饥饿、反内战”罢课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为反抗当局的镇压,南方与北方大中城市各学校学生于20日同时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是为“五二?”运动,它标志着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0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中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的斗争,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