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优化训练(人教版必修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优化训练(人教版必修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4 08:50: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历史·必修1(人教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1.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区域自治” B.“政治协商”
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
答案:C
2.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B.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C.特别行政区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D.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答案:D
3.(2014·天津六校联考)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 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状态
C.标志着我国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意味着对台政策由长期的武力统一转向和平统一,故选B项。
答案:C
4.(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5.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两个瞬间,这两个瞬间之所以出现,其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
C.邓小平的主观努力
D.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6.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中的“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献上一炷香”体现了台湾民众回大陆,打破两岸隔绝的迫切愿望。故选A项。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B、C、D三项分别是1992年、1979年、2008年。
答案:A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香港回归前夕,一般市民对于中国对香港政策还是有一点担心。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人的信心。即使是英美政府,亦对中国的表现表示满意,他们只能挑剔一下香港的选举制度尚未算十分民主。本来香港市民对解放军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怀有戒心的,但驻港解放军严格的纪律改变了港人的印象。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香港问题形成的过程。
(2)香港市民担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不干预”政策体现了中国政府和平统一祖国的政策。此政策是什么政策?是由我国哪位领导人首先倡导的?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香港、澳门问题为什么能解决?
解析:本题围绕香港问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理解分析能力。
第(1)问,根据香港问题的历史成因概括。
第(2)问,从香港市民的切身利益考虑其担心的原因。
第(3)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应从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等方面分析归纳。
答案:(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并通过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又强租今“新界”地区。
(2)担心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方式会受到影响。
(3)“一国两制”。邓小平。
(4)中国政府提出了符合国情和香港、澳门历史现实的正确方针;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国际地位的提高。

1.“一国两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次成功运用于解决澳门问题
B.是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方针
C.20世纪50年代得到系统阐述
D.20世纪60年代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答案:B
2.(2014·北京海淀区期末考)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  )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②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
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 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③④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979年、2008年、1990年、1992年,故选B项。
答案:B
3.(2014·济南调研)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国家统一样本 B.经济发展标本
C.文明交流枢纽 D.社会制度示范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结合题意和“一国两制”的含义,可知A、B、C三项说法正确,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因此社会制度示范的说法错误,故选D项。
答案:D
4. 201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当选后明确表示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  )
A.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反对外国干涉势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由“九二共识”可知指的是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C项。
答案:C
5.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三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一系列的差异。因此“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三个地区实施的内容不完全一样。其不同点是(  )
A.回归祖国后都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B.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C.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都享有国家主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首先是针对台湾地区,而先在港、澳地区得到实施。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它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答案:B
6.(2014·广东百校联考)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变(见下面所示)反映出其(  )
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
——“外交部”
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与“自由中国”反映的是“两个中国”。“中共政权”、“中华民国”体现了“一个中国”的理念,故A项正确。
答案:A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
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 2008年12月17日报道 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温,包括台海两岸‘大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三 “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及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实际,分析两岸基本实现“大三通”的意义。
(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解析:本题涉及了台湾问题的由来、“三通”的意义和两岸统一的原因及展望,综合性较强。
第(1)问,从解放战争的结果上思考台湾问题的由来,阻碍因素从材料中概括,所做的努力结合课本概括。
第(2)问,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回答。
第(3)问,要从祖国统一的有利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1)由来:解放战争蒋介石失败,退往台湾。
阻碍因素:①美国的介入;②“文化大革命”干扰;③台独势力。
做出的努力: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反分裂国家法》、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
(2)意义:①方便了两岸人们的生活;②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④有利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3)①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②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③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④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七子之歌》序
1925年春,在国内革命浪潮影响和爱国心的驱使下,闻一多先生创作了一组现代诗——《七子之歌》。他把被列强侵占的中国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母亲失散多年的七个儿子,分别写了一首诗。诗序中,闻一多写道:“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注:阿尔萨斯-洛林)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