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8、卖火柴的小女孩 主备人 第2课时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基础性 目标 1、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让学生从小女孩身上体会并学习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挑战性 目标 通过安徒生其他童话故事结尾的对比,总结出特点,初步了解安徒生童话的结尾特色,并能进行仿写创作。
教学重点 整合朗读、想象、对比、批注等方法,走进小女孩的心灵,读懂小女孩的渴望与追求,进而更深一层感受小女孩现实的可怜、命运的悲惨。
教学难点 感受小女孩在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 学 过 程 差异教学策略运用
预 学 查 异 通过听写等形式课前测查学生对生字及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质态,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通过表格,结合课文,感悟现实残酷,可以以第一次为例,重点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后面的几次幻想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由扶到放,先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说,再请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说。
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 规范书写剩下的生字。
查 安徒生的其他作品。
问 童话有什么特点?
预学查异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3、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回到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身边。 (出示相关语句,教师引读) 大年夜应该是团圆幸福的,小女孩却——( 出示)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 出示)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一一( 出示)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初学适异 1、快速浏览课文第 5-9 自然段,结合上节课的表格,思考: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中, 你读懂了什么? 次数小女孩所见小女孩所盼第( 1 )次火炉温暖第( 2 )次烤鹅饱餐第( 3 )次圣诞树快乐第( 4 )次奶奶关爱第( 5 )次 奶奶把她抱了起来,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到了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幸福的生活
2、对比阅读:体会幻景的美好,现实的残酷。 研学导异 1、第一次憧憬——温暖 (1)指名朗读第 5 自然段。 (2)师生集体合作交流。 ①“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敢”抽出火柴吗?②第一次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谁来读一读? ③这段话中,哪些是小女孩的幻想?(多么温暖多么明亮……多么舒服啊!) ④再指名朗读表示小女孩想象的句子,读出幸福的感觉。学生齐读。⑤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的残酷。 ⑥ 指导朗读,注意用不同的语速、语调,读出小女孩感情的变化。 2、第二次憧憬——饱餐 (1)指名朗读第 6 自然段。 (2)师生集体合作交流。 ①第一次小女孩在火光中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②读一读小女孩想象的句子,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神奇?③这神奇而美好的想象,源于什么?④你有过饥饿的感觉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一只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背上插着刀和叉的烤鹅“主动”奔向小女孩的情景。 ⑤指名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⑥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样? ⑦指导朗读,注意用不同的语速、语调,读出小女孩感情的变化。 3、第三次憧憬——快乐 指名朗读第 7 自然段。 (2)这一次,小女孩想象到了什么?然而现实是什么情景? 4、第四次憧憬——关爱 (1)指名朗读第 8 自然段。 (2)小女孩为什么会想到奶奶?(3)一次次的憧憬,一次次的失望,就在这时,这个世上唯一疼她的人出现了。小女孩此时心情怎样?(4)指名学生自由朗读小女孩看到奶奶时说的话,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 (5)想象说话:小女孩好不容易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除了说这些,她可能还有好多好多话儿想讲给奶奶听,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6)配乐朗读,全班齐读小女孩的话。 5、第五次憧憬——幸福的生活 (1)教师紧接着朗读第 9 自然段。 (2)引导学生比较小女孩这一次擦着火柴与前四次有什么不同。 (3)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4)你又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5)但是,作者却写道:(出示句子)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思考:如何理解这两个“幸福”的含义? (6)指导朗读,读出丰富的感情。 小结:小女孩是不幸的,在这个冷酷的现实世界里,她最终的结局是死亡; 小女孩又是幸福的,她终于不用再忍受饥饿、寒冷、痛苦,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读到这里,我们既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感到深深的同情,又为她最终的离去而满怀欣慰。这是回甘的苦涩,是含泪的微笑!一起读一读最后这句话。 6、故事结束了。回过头来我们再看题目中的“小”,小小的女孩,小小的火柴,却创造了大大的憧憬和幸福,有哪些憧憬? (1)出示两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对幸福的追求。 第一组:大风大雪,大拖鞋,大马车,大人,高墙(残酷的现实生活) 第二组:大火炉,大烤鹅,高大的圣诞树,高大的奶奶(美好的梦想) 正因为现实的不幸,她就无比渴望内心的幸福;越是没有,便越渴望拥有。 (2)思考:小女孩遭遇了那么多不幸,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幸福? 拓学展异 1、比较阅读安徒生其他童话故事的结尾,感悟安徒生童话创作的特点。 过渡:研究安徒生童话的一位专家孙建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安徒生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人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出示安徒生童话的一组结尾。 明确: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故事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结尾,除了给人欣慰的感受以外,这种以喜衬悲的写法让故事更加凄美,让每一位读者为之动情。 想象说话: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作业设计 1、读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 2、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3、完成《补充习题》、大练习册相关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依据《课标》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在引导中不仅注重了对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图片等,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