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论
语
十二章
你们知道我姓甚名谁吗?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冷知识:“孔”是氏,“子”才是我的姓
活动一:了解文化常识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
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你们了解我的思想主张吗?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活动二:初读文本,明确字音:
自省 x ng
如乐 yuè 何
文质彬彬 bīn
譬 pì 如
未成一篑 kuì
八佾 yì
小组讨论交流,初步梳理文本内容
第一小组:1-4章
第二小组:5-7章
第三小组:8-10章
第四小组:11-12章
活动三:再读课文,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活动三:再读课文,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一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①慎于言,就有道而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而:①表并列 ②表顺承
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思考: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好学”?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舞蹈用人的多少,表示贵族之间的等级差别。《谷梁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三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朝:在早上,名词做状语。
夕:在晚上,名词做状语。
思考:如何理解孔子对“道”的态度?你是否认同?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四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谈谈你对孔子阐述的义利观的看法(运用举例论证或者道理论证)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五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齐:形作动,看齐。
内:名作状,在心里。
结合生活、学习实际谈谈你对此则的看法。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六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七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以为:把…作为。
孟子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你如何评价曾子和孟子的处世方式?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八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堆积。
平:形作动,填平。
覆:倾倒。
结合生活、学习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的“止”与“往”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九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谈谈你对此则的理解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十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事:实践
读完此则,你有何感悟与思考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十一章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恕:原谅,宽容;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篇》)
活动三:梳理字词,明确内涵
第十二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结合所学《诗经》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搜集和整理的。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共311篇,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他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诗经》有“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在艺术风格上,分为赋比兴。
小结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将课堂内容的思考与心得总结成读书笔记或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