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4 08:2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2、明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时间 :传统农业区,全国经济重心农业区,当时不易开发 传统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3、特点: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一、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域汉代 2、分布: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 1、原因②天灾2、高潮西晋永嘉之乱后唐朝安史之乱后北宋靖康之乱后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①战乱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为江南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先进农具和农技,促进了江南发展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江南2、原因: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大批南移,带去先进农具、农技和大量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1、路线:关中中原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江南2、原因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路线:关中中原初步开发(孙吴、东晋、南朝)逐渐超过北方(中唐以后)完全超过北方(南宋以后)3、过程4、影响文化重心随之南移促进城市繁荣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沈约《宋书》△思考(课本P13): 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思考: 古代对江南的开发与现在对西部的开发有什么异同?为逃避战乱而自发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推动了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A1、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
地位的是( )
①山东地区 ②山西地区
③江南地区 ④龙门碣石以北
A.①② B.② ③ C.③④ D.①④△巩固练习:BD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
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 )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
( )
A.自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兵役徭役繁重 D.高利贷盘剥重BD5、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
A.社会环境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的发展6、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
A.北民南迁,带去先进农具、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A△作业:P14,自我测评第2题传统农业区传统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西晋以来北方向江南移民路线示意图匈 奴鲜 卑鲜 卑羌氐羯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安史之乱地图靖康之乱
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 将
宋徽宗、宋钦宗及许多百姓俘虏压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南宋初年人口南迁图关中平原关中郑国渠北宋首都东京布局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临安(今浙江杭州)杭州西湖 南宋都城临安,湖光山色,街市繁华,人口达百万。手工业和商业种类繁多,非常兴旺。南京秦淮河今貌 秦淮河是东晋、南朝建康对外的交通要道。由苏、杭供应建康的粮食都由此运送。秦淮河区域的繁荣, 是大量北方人民南迁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有力见证。唐代扬州城遗址 成都平原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宋人《农耕图》南宋杭州北关夜市棉花种植的推广北宋:两广福建南宋: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