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写作指导学 习 改 写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写作指导学 习 改 写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1 10:3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上册 第六单元
单元写作指导
学 习 改 写
目录
01
写作导航
02
技法指导
03
名师导练
写作导航
1.了解改写的常见形式及基本特点,把握改写的基本方法。
2.能够依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改写。
3.明确改写前后文章的风格、角度、顺序一致等基本原则。
技法指导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
1.改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改变文体。对原作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不作改动,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体裁形式。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
(2)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将书面语改成口语。
(3)改变叙述角度。比如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或者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将倒叙改为顺叙。
2.改写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1)改写要有章可依。这里的“章”是指题目对改写的要求。改写之前应先明确要求,再按要求改写。切不可过分地自我发挥。
(2)改写要忠于原著。原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具体写法等,是改写构思的基础。要深入领会原作,把握其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要求,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3)改写要明确重点。如有的文章原本是记事的,改写时要求改成写人的,那么就要相应地改变文章的重点,即由重点记事转为重点写人。而标题自然也不能用原来的,要按照改写后的文章重新确定标题。
(4)改写要有所创新。改写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所以不能大段地照抄原文,而应该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增删或改动部分内容,使作品有新意。
3.改写应注意两个“一致”:
(1)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比如,文章主体部分是现代书面语,中间就不要随意夹杂文言或半文半白的句子,也不要随意混入口语。
(2)叙述角度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比如,改写后的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就要避免混入第一人称的叙述;如果改变了原作的记事顺序,就要精心安排叙事结构,还要有适当的过渡。
名师导练
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3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首先认真阅读要改写的篇目,理解其寓意,这样才能保证改写不脱离原文的主题。古代寓言一般都比较短小,因此,改写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增加必要的情节,甚至可以虚构必要的细节。改写不是翻译,而是要进行
写作实践一
适当的创新。可先把原文中的故事情节,按“起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理清层次,把握重点。再运用“瞬间拉长”的方式进行扩展,这样才能使故事更曲折生动。
【例文赏析】
《愚公移山》改写
北山的山脚下住着一个年近九十岁的老人,名叫愚公。他很是苦恼于高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想借众人之力铲平大山。 经过激烈的商讨,家
人决定支持他。愚公率领子孙上山,开始凿石,挖土,用箕畚装着石头和土块,把它们运到渤海边上,很长时间才往返一次。
邻居京城氏有个七八岁的儿子,也跑来帮忙。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儿听说了这件事,觉得愚公迂腐至极,便跑来阻止愚公:“你怎么这么傻呀!你这么老了,又没力气,连山上的一棵树都拔不动,居然还想搬走一座山!”愚公说:“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哪!”智叟冷笑道:“出入不便又怎么样?你一个人能
行吗?真是不自量力!”愚公说:“你说我不自量力,我倒觉得你顽固不化,甚至连孩子都不如呢!即使我死了, 我还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连续不断,而山不会长高,怎么会铲不平呢?”智叟听完这句话,哑口无言,狼狈地离开了。
山神惧怕愚公一直这样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点评】作者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改写,主要内容和文章寓意都没有改变。在叙述时,六要素交代得很清楚,文章结构也清晰明了。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根据题目要求,首先要在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进行改写,可选择课本中的名家小说,如《我的叔叔于勒》,也可选择学过的名著节选,如《智取生辰纲》。
写作实践二
注意写作要求“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改写一定要忠实于原作,主要的人物、故事情节不应改动,文章的主题思想也不应改动。
从不同的叙事视角来重新讲述故事,就是要对原作中的材料进行一些取舍,如改写《我的叔叔于勒》,原作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改写时可以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
在表达上,要注意尽量与原文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改换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故事,仍要注意把塑造人物形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
【例文赏析】
我 的 自 传
我叫杨志,曾经是一个充军发配的罪人,幸得梁中书的信任,派我到京城给蔡京送生日贺礼。我曾多次听闻,运送的生辰纲在半路上会被人劫走,所以梁中书把
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安全送达,弄不好还可以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为了赶上蔡京六月十五日的生日,我们五月中旬就要出发,天气虽晴朗,却是酷热难行,树上没有一丝风,知了“嘶——嘶”地不停地叫着,使得空气中充满了焦躁的气氛。
我也知负责押送的军汉们很累,但为了不遇到劫匪,只能辰时起身,申时歇息。而他们却像造反一样,专和我对着干,尤其是老都管和那两个虞候,仗着辈分比我
大,就敢对我指手画脚。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了了,对那些人嚷道:“你们这群人懂什么,生辰纲无论是丢了还是没按时送达,怪的不是你们,只有我!以后谁再不听我话,我的藤鞭可不会手下留情!”
有一天正午正走在黄泥冈上,军汉们又喊着要歇息,我自知这一带有劫匪出没,便催促他们快走,可他们却坐在地上不动了,任我怎样拿鞭抽打,他们就是不起来,无奈之下,我只得让他们歇会儿。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卖酒的人,有人要买酒,被我阻止了,我说这酒里不知
放了什么,还是不要喝的好。又一会儿来了几个贩枣的客商,先买了一桶酒,又把另一桶打开喝了一瓢。另一个客人见了,也拿瓢来舀酒。卖酒的见了,抢过瓢来,劈手将酒倒在桶里。殊不知,就在这时,药被放进了桶里。老都管过来问我:“杨提辖,你看他们喝了都没事,我们也渴了,就买点吧。”我思量着,这一桶也被喝过,应该没事,只得同意了。
于是他们便冲上去买酒,有人还给了我一瓢,我接下来喝了。这时我看他们一个个都头重脚轻栽倒在地上,心里暗叫:不好,中计了。但再想站起来,已经不可能了。看见那群“商人”,一个个笑着,我真是懊悔,我真是不该让他们歇息,他们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又一次任务失败了,回去怎么交代……不一会儿我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后,周围一个人也没有,生辰纲果然不见了,无奈之下,我只能逃走,却不知何处是终点……
【点评】人称的变化在改写中有一定的难度,容易改写成与原文几乎一样。但本文的改写很有特点,从第三人称改写成了第一人称。从杨志的角度叙述和描写故事,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理解,有适当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杨志失掉生辰纲后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杨志的自责与后悔,符合原著的形象。故事情节重新安排了详略,详写路上天气的炎热及手下人的不满,详写吴用智取的过程,结构合理。没有改变原作的中心和人物形象,只是叙述故事的角度有变化,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一篇很成功的改写文章。
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剧。
【写作指导】
题目要求从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中选择一篇,将其改写成课本剧。这四篇文章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比较容易改写。确定改写的篇目后,
写作实践三
要注意对原文人物和情节进行梳理,确保改写不改动原文的主题。
课本剧要适合表演,应本着精练、集中的原则,对原文中的一些情节、人物进行取舍,对于时间、地点跨度较大的情节,可分场或分幕来进行改写。
与原小说相比,课本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来塑造人物,因此,要注意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表现出人物的冲突、情节的冲突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外,原文中的心理描写,可以改为独白或旁白形式;环境描写则可以用舞台说明来表现。
【例文赏析】
《智取生辰纲》剧本
人物:晁盖、刘唐、吴用、公孙胜、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杨志、老都管、虞候两人、军汉若干。
时间:北宋年间,六月份
地点:黄泥冈(教室)
旁白:话说杨志正领着众军汉押送十万贯生辰纲为蔡京祝寿。时值六月,天气炎热,加上担子又重,军汉个个大汗淋漓,口干舌燥,苦不堪言,步子慢了下来。
[杨志拿着藤条领路,众军汉步子缓慢地挑着担子在讲台前走]
杨志 (走过讲台停下来,转头用藤条指着众军汉)你们可真是不知好歹!这事要是不成,有你们好看!快点走!
[众人走上讲台]
旁白:到了黄泥冈,众人实在走不动了,便放下担子到路边的树荫下休息。
[众军汉蹲坐下来休息,杨志拿着藤条大骂]
杨志 你们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都给我起来!不起来的,吃俺二十棍再说!
老都管 (上前劝道)杨提辖,天气炎热,担子也重,山路又崎岖,想必大伙实在是累得走不动了。要不就暂且在这休息一下,您就别怪罪他们了。
[晁盖七人上场,站在旁边]
旁白:杨志举起藤条刚要打下,(杨志举起藤条)忽然发现松林里有人在张望,(杨志转头看见晁盖七人张望)便急忙放下藤条,拿起一把朴刀追进松林。(跑到晁盖七人面前)近了一看,林中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子,晁盖七人正在乘凉。
杨志 (举起刀大喝)什么人?你们好大的胆子,敢偷看我货物!
阮小二 这位哥哥,我们几个只是推车到东京贩卖枣子的。这不是天气炎热,又刚好途径黄泥岗,便到林子里来休息了。
杨志 原来如此,看来诸位也是普通的客人。方才看诸位东张西望的,恐怕是埋伏的歹人呢,因此便前来查探一下情况。
[杨志回到众军汉身边,同时白胜挑着一担酒走上冈来。白胜边走边唱,慢悠悠走上冈]
白胜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杨志提刀走到白胜面前]
杨志 你又是干什么的?
白胜 小的只是一介酒商,客官要不要买些尝尝?
虞候 杨提辖,我们又渴又热,买些酒正好消消暑啊!
杨志 (训斥)你们这些人懂什么?全不知路途艰险!多少英雄好汉都被蒙汗药麻翻了,这不知哪来的酒又怎么能买?
白胜 你这客官怎么满口胡话?(无奈、气愤)也罢,既然不信我,我就不卖了。
[晁盖七人走上讲台,刘唐和阮小五走到白胜面前]
刘唐 我们赶了半天路,正口渴呢。遇上卖酒的真是我们的福气啊!
阮小五 卖我们一桶,多少钱?
白胜 不多不少五贯钱,诸位就用酒瓢舀着喝吧!
[阮小五接过酒桶和酒瓢,和其他六人轮流喝酒]
吴用 (舀了半瓢酒)我去货车上取些枣子吃,去去就回。
[吴用回到车边,把酒倒掉,从衣袋里掏出纸包,把蒙汗药洒进酒瓢,取些枣子后回到六人身边]
晁盖 (等吴用回来后)这一桶酒都喝得干干净净了,却还没喝够啊。(夺过吴用手里的酒瓢,放进另一桶酒里搅,再舀起一瓢准备喝)让我再喝一瓢。
白胜(抓住晁盖的手,把酒倒回桶里)哎哎哎,你这客官有头有脸的,做的却不像个君子。
[众军汉与杨志看晁盖七人喝酒]
老都管 (转头道)杨提辖,依我看这酒里也没放蒙汗药。让大家买桶酒吃又有什么关系呢?
虞候 (走到白胜面前指着刚刚晁盖搅过的酒桶给白胜递钱)卖酒的,这桶酒我们要了。
白胜 (不屑)我这酒有蒙汗药,(摆手)不卖不卖。
[众人赔笑]
公孙胜 嗨,一句玩笑话,何必较真?
吴用 (推了白胜一把)大家出门在外,何必在意那么一两句话!
阮小七 是啊,我看这几位哥哥都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卖他们一桶就当是犒劳了。
[白胜勉强点点头,把酒桶给了众军汉,虞候接过酒桶]
吴用 (给众军汉拿些枣子)这些给各位下酒吃。
旁白:众军汉、虞候和老都管纷纷痛饮起来,杨志见没事也放心吃了酒。没过一会儿,杨志等人觉得头昏脑胀,一个个头重脚轻,摔在地上动弹不得了。(杨志等人倒地)晁盖七人把枣子都倒在地上,笑着把生辰纲装到车上,推着车走了。
【点评】本文是对小说的改写,符合剧本的要求。杨志和吴用两个主要人物形象都符合原著,没有改变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又有戏剧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故事矛盾突出,一个想把生辰纲安全押送到目的地,另一个千方百计想把生辰纲夺取过来,这个矛盾,使得故事情节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人物语言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人物性格。作者还在剧本中加上了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尤其是旁白的加入,更好地凸显了人物形象,符合剧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