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杞人忧天
《列子》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
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
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
国人。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
治。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共成《列子》一书。
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作者简介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之一,是一部能够开启人们的心智的智慧之书,相传为列子所著,该书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较为珍贵的先秦史料。在书中也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纪昌学射》《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作品简介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虛,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读音停顿
杞(qǐ)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
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崩塌坠落
为他的忧虑而担心
睡不着觉,
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翻译: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
(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人。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
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
有哪个地方没有气。
无,没有
疏通文意
若 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翻译: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在气体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果真是聚积的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泛指列星
你
表反问或疑问
疏通文意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
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纵使,即使
伤害,受伤
地塌怎么办?奈……何,拿……怎么办?
翻译: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的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疏通文意
翻译: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很高兴。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聚积的土块
四方
踩、踏
同“释”,解除、消除
疏通文意
1、通假字
(1)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
(2)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
解除,消除)
2、特殊句式
倒装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定语
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
文言积累
3、古今异义
(1)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懂得)
(2)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假若、如果)
(3)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受伤;今义:诬陷或恶意造谣)
文言积累
朗读课文,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本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杞国有一个人总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被人开导后才放下心来。
整体把握
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分别用文中的哪三个词语归纳?
忧
整体把握
→ 晓
→ 喜。
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合作探究
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活动在天中,不用担心。
合作探究
接着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晓之者”说的“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日月星辰,也是聚积的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合作探究
杞人最后又担忧什么?晓之者又是怎么开导他的?
大地会塌陷下去。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合作探究
最后两个人都“舍然大喜”,他们高兴的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相同。
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
合作探究
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合乎科学?
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依现在的科学知识看,有其合理的部分但也不完全正确。但是此人的解释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天地都是一种物质存在。从这点评价,在当时应该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合作探究
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刻画了“杞人”和“晓之者”怎样的形象?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杞人:庸人自扰,患得患失,胆小怕事,胸无大志。
晓之者:热心解忧,耐心劝导。
合作探究
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请你写出“杞人忧天”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寓意:讽刺那些庸人自扰,患得患失的人,告诉我们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近义词:庸人自扰。
反义词:高枕无忧(乐天知命)。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这则寓言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那些庸人自扰,患得患失的人,告诉我们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说说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鹬蚌相争: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
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
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
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
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
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拓展延伸
寓意: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1、填空。
(1)《杞人忧天》选自《___________》,作者相传为战国时著名的道家人物。
(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课堂检测
列子·天瑞
庸人自扰
2、从现在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从现在来看,杞人忧天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环保观来说,还是有理由的。比如大气污染、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全球气温升高等问题就值得我们忧虑。所以我们要“忧天”。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