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卷A卷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长兴期末)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设计方案 D.解释与结论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解答】 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 属于提出问题的阶段;
故答案为:A.
2.(2023七上·临海期末)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科学》课程,进入科学的世界,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公园里哪种花最漂亮
B.种子为什么会长成幼苗
C.鸡蛋放在盐水中为什么会上浮
D.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解答】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无研究价值,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故A符合题意;
B. 种子为什么会长成幼苗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
C. 鸡蛋放在盐水中为什么会上浮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D. 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2023七上·上虞期末)人们为了认识事物,常常要进行比较,并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关于“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
B.比较物体吸热能力,引入科学量——比热
C.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密度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引入科学量——体积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比热容
【解析】【分析】
在物理学中,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意义。
A.根据温度的物理意义进行解答;
B.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进行解答;
C.根据质量的物理意义进行解答;
D.根据体积的定义进行解答。
【解答】
A.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为了比较物理的冷热程度,引入温度,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引入了比热容的概念,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为了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大小的物理量,为了比较不同物质所占空间的大小,引入了体积的概念,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2七上·余杭月考)小科同学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细胞分裂情况,并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记录的方法有:文字描述法、表格记录法,图形记录法。
【解答】 小科同学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细胞分裂情况,并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图形记录法;
故答案为:C.
5.(2023七上·宁海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以及对应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
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测量结果偏小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测量结果偏大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测量结果偏大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体积、长度、温度的测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
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则出的结果等于铁丝直径和中间空隙之和,即测量结果偏大,故B错误;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由于室温远远低于沸水温度,因此拿出后示数会迅速降低,即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此时卷尺上的长度单位会偏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此时测量结果偏小。
故选A。
6.(2023七上·宁海期末)小科在建立健康档案时,用到以下几个数据,其中换算正确的是( )
A.1.6米=1.6×1000=1600毫米
B.2.8小时=2.8×3600秒=10080秒
C.45千克=45千克×1000=45000克
D.2.2升=2.2升×1000毫升=2200毫升
【答案】B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时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解答】A.换算过程中应该有单位毫米,故A错误;
B.小时化秒,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3600,将换算成的单位秒写在进率3600的后面,故B正确;
C.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克,故C错误;
D.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毫升,故D错误。
故选B。
7.(2023七上·余姚期末)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C、36.8C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则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不变,要么升高,而只有升高时读数才是准确的。
根据题意可知,在测量甲的体温前,示数在刻度线以下,而测量甲的体温后为36.8℃,即此时示数增大了,那么甲的体温准确。
测量乙的体温后,示数保持不变,则乙的体温可能低于36.8℃,也可能等于36.8℃,即乙的不准确;
测量丙的体温为37.2℃,示数升高了,那么丙的体温准确。
比较可知,只需再次测量乙的体温即可。
故选B。
8.(2023七上·慈溪期末)以下是小科同学测量记录的一些实验数据,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B.1个鸡蛋的质量为56g
C.某同学1000m中长跑所用的时间为250s
D.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0dm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质量、速度和长度的认识判断。
【解答】A.标准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故A不合题意;
B.10个鸡蛋,大约为1斤,也就是500g,则1个鸡蛋的质量为56g,比较正常,故B不合题意;
C.某同学1000m中长跑所用的时间为250s,那么速度为:,故C不合题意;
D.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0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3七上·长兴期末)小科有下列四次测量:
①用受潮的木尺测量七年级上科学书的长度;
②用量筒测量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
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过于疏松;
④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就读数。
其中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体积和质量测量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①用受潮的木尺测量七年级上科学书的长度,此时木尺膨胀,则长度单位变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此时测量结果会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用量筒测量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过于疏松,则测出的是铜丝和空隙之和,即测量值偏大,故③不合题意;
④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就读数,则右盘偏重,导致天平平衡时放入砝码的质量偏小,即测量结果偏小,故④符合题意。
那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④。
故选C。
10.(2023七上·长兴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测液体温度 D.测硬币直径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绝对不能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可能会造成酒精外溢引发火灾,故A错误;
B.滴加液体时,滴管应该悬停在滴管的正上方,故B错误;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故C错误;
D.测量硬币直径时,可以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硬币,此时两个三角形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硬币的直径,故D正确。
故选D。
11.(2023七上·玉环期末)在排队等待做核酸时,我们要自觉地与前面的人保持1米距离。以下最接近1米的是( )
A.一块橡皮的长度 B.一只鞋子的长度
C.一张讲台桌的高度 D.一间教室的长度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估算长度
【解答】A. 一块橡皮的长度约3cm,A错误
B. 一只鞋子的长度约25cm,B错误
C. 一张讲台桌的高度约1m,C正确
D. 一间教室的长度约10m,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3七上·玉环期末)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
A.1cm3 B.3cm3 C.6cm3 D.9cm3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利用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
【解答】通过对比第3和第4幅图可以得出塑料盒体积为60mL-54mL=6mL=6cm3
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3七上·婺城期末)小科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总是存在的,所以四次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
C.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D.用正确的求平均值的方法算得该书宽度是12.35c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A.根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进行解答;
B.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测量过程中都存在误差;
C.根据记录的结果包括哪几部分进行解答;
D.多次测量求平均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A.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故A错误;
B.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这四次测量结果中12.46cm是错误的结果,故B错误;
C.在数据“12.36cm”中的3是准确值,6是估计值,故C错误;
D.在四个数据中,12.46cm是错误结果,另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2七上·镇海期末)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与我们现代温度计的原理不同,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装有空气,下方的容器内盛水,一天内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上方的球形容器是用来感知空气温度的,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气体受冷,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解答】
气温降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上升,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2022七上·义乌期中)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 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实验设计的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的因素都处于才能共同,派出其他因素对本实验的干扰。对照实验实质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的实验。C选项中,只有细菌的为对照组,抗生素A加细菌和抗生素B加细菌为实验组。
【解答】 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 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世纪实验时,应该遵循对照原则,设计一组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与含有抗生素A或B的实验组进行对比;还应该遵循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抗生素的种类。
故答案为:C.
16.(2022七上·义乌期中)如图所示为巧测一高度为 l 的薄瓶的容积的示意图,用刻度尺先测出瓶底直径为d ,瓶 口向上倒入一定量水,测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瓶盖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 的高度为l2 ,则瓶子的容积约为( )
A.πd2l1 B.πd3
C.πd2 (l1+l2) D.πd2 (l1 ﹣l2)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V=SL分别计算出水的体积和空白部分的体积,然后相加得到瓶子的容积。
【解答】根据图片结合公式V=SL可知,水的体积为V水=S×l1;
空白的体积为V空=S×l2;
则瓶子的容积V=V水+V空=S×l1+S×l2=S×(l1+l2);
而瓶子的底面积S=πr2=;
则瓶子的容积:V=.
故选C。
二、填空题
17.(2023七上·金华期末)下列仪器中,用来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填序号,下同),可直接 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答案】⑤;③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解答。
【解答】用来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药匙,故选⑤;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试管,故选③。
18.(2022·余姚期中)在下列空格处填上合理的科学计量单位:
(1)余姚市区龙泉山海拔高度67.4
(2)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伫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质量是60
(3)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体积是550
【答案】(1)米(或m)
(2)吨(或t)
(3)毫升(或ml、厘米3、cm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进率。
【解答】(1)余姚市区龙泉山海拔高度67.4米。
(2)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伫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质量是60吨。
(3)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体积是550毫升。
19.(2022七上·富阳期中)单位换算:
(1)2300毫米= 米= 微米
(2)500毫升= 升= 立方米。
【答案】(1)2.3;2300000
(2)0.5;0.0005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解答】(1)2300毫米=2300×米=2.3米;
2.3米=2.3×106微米=2300000微米;
(2)500毫升=500×升=0.5升;
0.5升=0.5×立方米=0.0005立方米。
20.(2023七上·金华期末)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 100mL (设杯底到最大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 25mL 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h/4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下同);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过程中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则实际量取的液体 25mL
【答案】大于;小于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量筒与量杯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它们的最大不同在于: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下细上粗的敞口形状,表现在刻度上,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则是“下疏上密”的。据此来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即可。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解答】(1)如图所示,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上口大下口小,所以当在量程为10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别倒入25mL的液体时,量筒中所装液体的液面将等于,量杯中所装液体的液面高度将大于。
(2)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俯视俯凹液面最低处,读数比实际偏大,而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25mL。
21.(2022七上·金东期中)在测金属丝直径时,为了减小误差,采用下图方法进行测量
(1)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直径为 毫米。
(2)与上述测量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有 。(可多选)
A.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B.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C.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
D.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答案】(1)1.40
(2)A;B;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金属丝的直径和,最后除以圈数即可。
(2)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金属丝的直径和为:1.90cm-0.50cm=1.40cm,圈数为10,则金属丝的直径为:。
(2)本实验使用了“累积法”。
A.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使用了累积法,故A符合题意;
B.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使用了累积法,故B符合题意;
C.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使用直接测量法,故C不合题意;
D.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使用累积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22.(2022七上·鄞州期中)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下图所示有四把刻度尺,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比较正确的有 ,其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 厘米;
(2)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若所用砝码已锈蚀,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若游码未放在天平左端的零刻线处就进行称量,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就进行称量,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1mm;AC;2.20cm
(2)偏小;偏大;偏小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大格长度÷小格数。根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解答。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根据“长度结果=准确值+估读值”记录即可。
(2)根据对天平使用方法的认识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A上一个大格表示10m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它的分度值为:10mm÷10=1mm。刻度尺B和D的刻度都没有贴近被测物体,因此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C。刻度尺A的分度值较小,测量更准确,因此木块的长度为:2.2cm+0.00cm=2.20cm。
(2)①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若所用砝码已锈蚀,则砝码的质量变大,那么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②若游码未放在天平左端的零刻线处就进行称量,根据m物=m砝码+m游码可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③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就进行称量,此时左盘轻右盘重,那么左盘放入物体后,部分质量用于平衡两个托盘的质量差,剩余的质量才能被测量出来,因此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23.(2022七上·杭州期中)
(1)一支没有刻度的煤油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4cm,把它插入沸水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24cm。用它测一杯水的温度时,煤油柱长度为15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2)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4℃。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3)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 ;
(4)一量筒中原有50mL水,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答案】(1)55℃
(2)20℃
(3) πD2(h1+h2)
(4)24cm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2)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3)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和空白部分体积之和;
(4)根据描述找到水的体积、木块体积和量筒示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得到:;
解得:t=55℃。
(2)根据得到:;
解得:t=20℃。
(3)根据图片可知,水的体积为:V水=h1S;空白的体积:V空=h2S;
则瓶子的容积为:V=V水+V空=h1S+h2S=(h1+h2)×= (h1+h2) 。
(4)原来量筒内水的体积-吸收水的体积+木块浸入的体积=后来量筒内水的体积;
则:50mL-V+V=56cm3;
解得:V=24cm3。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3七上·嘉兴期末)小禾发现大蒜露出地面部分是绿色的,而地下部分却是白色的,据此她开展了相关探究。
(1)小禾猜想:大蒜露出地面部分呈绿色与光照有关。她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
(2)小禾用蒜瓣进行探究。将2粒蒜瓣分别栽种在甲、乙两个相同的花盆中,然后将甲花盆放在阳光下,乙花盆放在黑暗的纸箱中。小嘉认为她的设计有问题,理由是 。
(3)如果“大蒜露出地面部分呈绿色与光照有关”的猜想成立,一段时间后黑纸箱内乙花盆中长出的蒜苗颜色将为 。
【答案】(1)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2)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只有1粒蒜瓣,可能由于偶然因素蒜瓣无法生长而导致实验失败,存在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黄色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基质中悬浮有由膜囊构成的类囊体,内含叶绿体DNA。是一种质体。叶绿素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
【解答】(1)从现象可以提出的猜想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2)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是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只有1粒蒜瓣,可能由于偶然因素蒜瓣无法生长而导致实验失败,存在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由于叶绿素中合成需要光照,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其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所以 大蒜露出地面部分呈绿色与光照有关”的猜想成立,一段时间后黑纸箱内乙花盆中长出的蒜苗颜色将为类胡萝卜的颜色,呈现黄色;
故答案为:(1)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2)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只有1粒蒜瓣,可能由于偶然因素蒜瓣无法生长而导致实验失败,存在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黄色
25.(2023七上·余姚期末)教育部要求初中生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 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而不是一只进行实验,是为了 。
(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减少,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睡眠时间
(2)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4)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每组选取多只实验样本数量,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对照实验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的实验方法。即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为“实验组”,给予实验处理因素;另一为“对照组”,不给实验处理因素。
【解答】(1) 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睡眠时间;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而不是一只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从图片中可以看出A组比B组走出迷宫花了更多的时间,所以可以的得出的结论是: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4)本实验对你的启示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 睡眠时间 (2) 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 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4) 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6.(2023七上·临海期末)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小海查找了有关伽利略温度计的资料后,自制了如图的测温装置。小塑料瓶内充满了空气,水槽中的液体为红墨水,吸管通过一个橡胶塞与小塑料瓶连通,吸管的下端竖直插在红墨水中,吸管中液柱的高度记为h。小海分别测出了不同温度下的高度h。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
(2)若该测温装置上A点所对应的温度为15℃,则B点对应的温度应 (填“大于”或”小于”)15℃。
(3)若想提高该测温装置的精确度,可采用的改进措施有 。
【答案】(1)气体
(2)大于
(3)塑料瓶体积大一些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时:外界大气压等于容器内气体压强和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容器内气体体积膨胀,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水柱压强减小,水柱高度降低,所以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由小到大。
【解答】(1)该温度计的工作物质是容器中的气体,所以该温度计是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因为该温度计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由小到大。B再A的下面,所以B点对应温度高。
(3)要想提高该测温装置的精确度, 可以让塑料瓶的体积大一些或者选用更细的吸管。
27.(2023七上·南浔期末)为了研究管道中水流动快慢与管道倾角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按下图进行实验。
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在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B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
组别 管道倾角 流经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1 10° 4.0 4.1 3.9 4.0
2 20° 2.5 2.4 2.4 2.43
3 30° 1.3 1.4 1.4 1.37
③记录数据如下表。
(1)该实验是通过 来比较水流的快慢;
(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据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结合实验数据判断下列图中哪个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
【答案】(1)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的时间
(2)管道倾角在10~30°范围内,水流动快慢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转化法指在科学实验中将那些不易观察的物理量转化为易观察的物理量的方法;
(2)分析表格中管道倾角变化时,水流速度的变化即可;
(3)综合水流速度和管道倾角即可判断;
【解答】(1)利用转换法, 通过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的时间比较快慢;
(2)分析表格中管道倾角变化,结论为: 管道倾角在10~30°范围内,水流动快慢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
(3)水流速度大,管道倾角大,土壤侵蚀最严重,故为A
28.(2022七上·镇海期末)小科用自制的温度计(如图甲)来探究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选用横截面积为S1、S2(S1>S2)的细管进行实验,把玻璃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横截面积 温度t/℃ 液柱高度h/cm
1 S1 0 4
2 S1 10 9
3 S1 30 19
4 S2 0 6
5 S2 10 12
6 S2 30 24
(1)根据表格可知,若用横截面积为S3的细管进行实验,把玻璃瓶浸没在30℃的水中,液柱高度为16cm,那么S3的大小是 (填“S3>S1”,“S3(2)分析比较序号1、2、3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小科把自制的温度计(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2)放入水中,稳定后测得液柱高度为15厘米。请结合表格数据分析,此时水的温度是 ℃。
【答案】(1)S3>S1
(2)薄壁细管的液柱高度与温度有关,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薄壁细管的液柱高度越高
(3)1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1)温度计示数相同,玻璃泡内液体体积相等,内径粗细不同的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度不同;
(2)根据控制变量法,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温度,观察液柱高度的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3)由表中数据求出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时,液柱每增加1cm,温度增加的数值,再求液柱高度为15厘米时,水的温度。
【解答】
(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细管横截面积越小,液柱上升越多。现在温度升高30℃,液柱高16cm,最短,说明此时细管横截面积最大,所以有S3>S1。
(2)1.2.3三组实验,细管横截面积相同,温度不同,研究液柱高度与温度的关系。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横截面为S2的细管,液柱高度与温度的关系为h=6+0.6t,所以当h=15cm时,t=15℃。
29.(2023七上·嘉兴期末)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实验时,小禾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做出了如下猜想: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秒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有关。
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规律: 。
(3)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 相同。
【答案】(1)秒表
(2)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倾角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的因果关系。控制变量衍生到生活中的作用是控制一定影响因素从而得到真实的结果。
【解答】(1)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还需要的器材是秒表;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规律: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 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倾角相同。
故答案为:(1)秒表(2)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3)倾角;
30.(2023七上·临海期末)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如果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近似地看做自由落体运动。为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海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验证以上猜想,小海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材料 质量/kg 下落的高度/m 时间/s
1 铁球 1 20 1.96
2 铁球 1 30 2.47
3 铅球 1 20 1.96
4 铅球 2 20 1.96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 两次实验(填实验序号)。
(2)实验中,他选用铁球而不选用相同质量的泡沫球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原因是 。
(3)若航天员在月球上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将质量相同的铁片和羽毛由静止释放,根据表中数据,它们将______。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答案】(1)1和3
(2)相同质量的铁球体积小,受到的空气阻力小, 运动更接近于自由落体运动,更具科学性
(3)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可以分析:12的变量是下落高度,下落高度越高,下落时间越长。13变量是物体材料,物体材料不同,下落时间相同。34变量是物质质量,质量不同,下落高度相同。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两者做自由落体运动,因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质量无关,所以小铁片和羽毛会同时落地,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解答】(1)要探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物体下落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物体的材料不同,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序号1和3符合;
(2)自由落体的条件就是尽可能的减小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质量的铁球相对于棉球,体积更小受到的空气阻力更小,运动更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3)A.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材料都无关,所以两者同时落地,故A正确;
B.铁片羽毛都在作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与物体材料无关,故B错误;
C.铁片羽毛都在作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与物体材料无关,故C错误;
故选:A。
四、解答题
31.(2023七上·上虞期末)学校新一届秋季田径运动会就要开幕了,各个班级都展开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合适的单位:
(1)在铅球项目上,男生用铅球的质量为5 ,在选拔中小虞同学投掷出10 的好成绩而入选。
(2)选拔结束,小虞带来矿泉水给同学们解渴,一瓶矿泉水体积约500 。
【答案】(1)千克;米
(2)毫升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日常生活中对质量、长度和体积的认识,选择合适单位作答。
【解答】
(1)在铅球项目上,男生用铅球的质量为5千克,在选拔中小虞同学投掷出10米的好成绩而入选。
(2)选拔结束,小虞带来矿泉水给同学们解渴,一瓶矿泉水体积约500毫升。
故答案为:(1)千克;米;(2)毫升。
32.(2023七上·上虞期末)在酒精灯、温度计、量筒、玻璃棒、体温计、镊子等实验室常见仪器中:
(1)用于搅拌的仪器是 。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是 。
(2)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答案】(1)玻璃棒;镊子
(2)量筒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作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
(1)玻璃棒用于搅拌;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选用镊子;
(2)量筒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1)玻璃棒;镊子;(2)量筒。
33.(2023七上·上虞期末)玩游戏用的游戏币(放入水中会沉于水中),其形状类似于圆柱形,其表面凹凸不平,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虞特别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与体积有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经过思考,他设计了以上四种测圆柱体直径的方法,你认为图 是正确的。
(2)采用了正确方法后,小虞进行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20厘米、2.21厘米、2.95厘米、2.20厘米、2.22厘米,你认为他得到的结果是 厘米。
(3)小虞用排水法测量游戏币的体积时,他按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然后再按图戊B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如此测得游戏币的体积比实际体积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丁
(2)2.21
(3)偏小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判断是否正确标准要保证测量的长度是硬币的直径或与硬币直径相等;
(2)去掉错误数据后,取平均值得到物体的长度;
(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俯视读数会使读出的水的体积偏大。
【解答】
(1)辅助法测量硬币的直径,图丁是正确的;图甲的0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图乙、图丙测量的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
(2)期中的2.95cm是错误数据,应该去掉,所以,硬币的直径:;
(3)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会导致读数偏大,即VA偏大,图戊B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VB是正确的,游戏币的体积:V=VB-VA,所以,游戏币的体积V偏小。
故答案为:(1)丁;(2)2.21;(3)偏小。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卷A卷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长兴期末)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设计方案 D.解释与结论
2.(2023七上·临海期末)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科学》课程,进入科学的世界,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公园里哪种花最漂亮
B.种子为什么会长成幼苗
C.鸡蛋放在盐水中为什么会上浮
D.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3.(2023七上·上虞期末)人们为了认识事物,常常要进行比较,并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关于“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
B.比较物体吸热能力,引入科学量——比热
C.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密度
D.比较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引入科学量——体积
4.(2022七上·余杭月考)小科同学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细胞分裂情况,并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5.(2023七上·宁海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以及对应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
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测量结果偏小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测量结果偏大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测量结果偏大
6.(2023七上·宁海期末)小科在建立健康档案时,用到以下几个数据,其中换算正确的是( )
A.1.6米=1.6×1000=1600毫米
B.2.8小时=2.8×3600秒=10080秒
C.45千克=45千克×1000=45000克
D.2.2升=2.2升×1000毫升=2200毫升
7.(2023七上·余姚期末)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C、36.8C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
8.(2023七上·慈溪期末)以下是小科同学测量记录的一些实验数据,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B.1个鸡蛋的质量为56g
C.某同学1000m中长跑所用的时间为250s
D.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0dm
9.(2023七上·长兴期末)小科有下列四次测量:
①用受潮的木尺测量七年级上科学书的长度;
②用量筒测量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
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过于疏松;
④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就读数。
其中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10.(2023七上·长兴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测液体温度 D.测硬币直径
11.(2023七上·玉环期末)在排队等待做核酸时,我们要自觉地与前面的人保持1米距离。以下最接近1米的是( )
A.一块橡皮的长度 B.一只鞋子的长度
C.一张讲台桌的高度 D.一间教室的长度
12.(2023七上·玉环期末)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
A.1cm3 B.3cm3 C.6cm3 D.9cm3
13.(2023七上·婺城期末)小科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总是存在的,所以四次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
C.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D.用正确的求平均值的方法算得该书宽度是12.35cm
14.(2022七上·镇海期末)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与我们现代温度计的原理不同,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装有空气,下方的容器内盛水,一天内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2022七上·义乌期中)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 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6.(2022七上·义乌期中)如图所示为巧测一高度为 l 的薄瓶的容积的示意图,用刻度尺先测出瓶底直径为d ,瓶 口向上倒入一定量水,测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瓶盖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 的高度为l2 ,则瓶子的容积约为( )
A.πd2l1 B.πd3
C.πd2 (l1+l2) D.πd2 (l1 ﹣l2)
二、填空题
17.(2023七上·金华期末)下列仪器中,用来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填序号,下同),可直接 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18.(2022·余姚期中)在下列空格处填上合理的科学计量单位:
(1)余姚市区龙泉山海拔高度67.4
(2)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伫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质量是60
(3)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体积是550
19.(2022七上·富阳期中)单位换算:
(1)2300毫米= 米= 微米
(2)500毫升= 升= 立方米。
20.(2023七上·金华期末)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 100mL (设杯底到最大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 25mL 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h/4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下同);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过程中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则实际量取的液体 25mL
21.(2022七上·金东期中)在测金属丝直径时,为了减小误差,采用下图方法进行测量
(1)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直径为 毫米。
(2)与上述测量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有 。(可多选)
A.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B.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C.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
D.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22.(2022七上·鄞州期中)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下图所示有四把刻度尺,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比较正确的有 ,其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 厘米;
(2)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若所用砝码已锈蚀,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若游码未放在天平左端的零刻线处就进行称量,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就进行称量,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3.(2022七上·杭州期中)
(1)一支没有刻度的煤油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4cm,把它插入沸水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24cm。用它测一杯水的温度时,煤油柱长度为15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2)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4℃。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3)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 ;
(4)一量筒中原有50mL水,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3七上·嘉兴期末)小禾发现大蒜露出地面部分是绿色的,而地下部分却是白色的,据此她开展了相关探究。
(1)小禾猜想:大蒜露出地面部分呈绿色与光照有关。她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
(2)小禾用蒜瓣进行探究。将2粒蒜瓣分别栽种在甲、乙两个相同的花盆中,然后将甲花盆放在阳光下,乙花盆放在黑暗的纸箱中。小嘉认为她的设计有问题,理由是 。
(3)如果“大蒜露出地面部分呈绿色与光照有关”的猜想成立,一段时间后黑纸箱内乙花盆中长出的蒜苗颜色将为 。
25.(2023七上·余姚期末)教育部要求初中生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 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而不是一只进行实验,是为了 。
(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减少,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写出一条即可)
26.(2023七上·临海期末)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小海查找了有关伽利略温度计的资料后,自制了如图的测温装置。小塑料瓶内充满了空气,水槽中的液体为红墨水,吸管通过一个橡胶塞与小塑料瓶连通,吸管的下端竖直插在红墨水中,吸管中液柱的高度记为h。小海分别测出了不同温度下的高度h。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
(2)若该测温装置上A点所对应的温度为15℃,则B点对应的温度应 (填“大于”或”小于”)15℃。
(3)若想提高该测温装置的精确度,可采用的改进措施有 。
27.(2023七上·南浔期末)为了研究管道中水流动快慢与管道倾角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按下图进行实验。
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在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B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
组别 管道倾角 流经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1 10° 4.0 4.1 3.9 4.0
2 20° 2.5 2.4 2.4 2.43
3 30° 1.3 1.4 1.4 1.37
③记录数据如下表。
(1)该实验是通过 来比较水流的快慢;
(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据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结合实验数据判断下列图中哪个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
28.(2022七上·镇海期末)小科用自制的温度计(如图甲)来探究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选用横截面积为S1、S2(S1>S2)的细管进行实验,把玻璃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横截面积 温度t/℃ 液柱高度h/cm
1 S1 0 4
2 S1 10 9
3 S1 30 19
4 S2 0 6
5 S2 10 12
6 S2 30 24
(1)根据表格可知,若用横截面积为S3的细管进行实验,把玻璃瓶浸没在30℃的水中,液柱高度为16cm,那么S3的大小是 (填“S3>S1”,“S3(2)分析比较序号1、2、3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小科把自制的温度计(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2)放入水中,稳定后测得液柱高度为15厘米。请结合表格数据分析,此时水的温度是 ℃。
29.(2023七上·嘉兴期末)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实验时,小禾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做出了如下猜想: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秒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有关。
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规律: 。
(3)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 相同。
30.(2023七上·临海期末)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如果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近似地看做自由落体运动。为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海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验证以上猜想,小海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材料 质量/kg 下落的高度/m 时间/s
1 铁球 1 20 1.96
2 铁球 1 30 2.47
3 铅球 1 20 1.96
4 铅球 2 20 1.96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 两次实验(填实验序号)。
(2)实验中,他选用铁球而不选用相同质量的泡沫球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原因是 。
(3)若航天员在月球上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将质量相同的铁片和羽毛由静止释放,根据表中数据,它们将______。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四、解答题
31.(2023七上·上虞期末)学校新一届秋季田径运动会就要开幕了,各个班级都展开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合适的单位:
(1)在铅球项目上,男生用铅球的质量为5 ,在选拔中小虞同学投掷出10 的好成绩而入选。
(2)选拔结束,小虞带来矿泉水给同学们解渴,一瓶矿泉水体积约500 。
32.(2023七上·上虞期末)在酒精灯、温度计、量筒、玻璃棒、体温计、镊子等实验室常见仪器中:
(1)用于搅拌的仪器是 。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是 。
(2)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33.(2023七上·上虞期末)玩游戏用的游戏币(放入水中会沉于水中),其形状类似于圆柱形,其表面凹凸不平,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虞特别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与体积有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经过思考,他设计了以上四种测圆柱体直径的方法,你认为图 是正确的。
(2)采用了正确方法后,小虞进行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20厘米、2.21厘米、2.95厘米、2.20厘米、2.22厘米,你认为他得到的结果是 厘米。
(3)小虞用排水法测量游戏币的体积时,他按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然后再按图戊B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如此测得游戏币的体积比实际体积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解答】 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 属于提出问题的阶段;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解答】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无研究价值,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故A符合题意;
B. 种子为什么会长成幼苗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
C. 鸡蛋放在盐水中为什么会上浮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D. 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比热容
【解析】【分析】
在物理学中,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意义。
A.根据温度的物理意义进行解答;
B.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进行解答;
C.根据质量的物理意义进行解答;
D.根据体积的定义进行解答。
【解答】
A.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为了比较物理的冷热程度,引入温度,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引入了比热容的概念,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为了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大小的物理量,为了比较不同物质所占空间的大小,引入了体积的概念,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记录的方法有:文字描述法、表格记录法,图形记录法。
【解答】 小科同学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细胞分裂情况,并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图形记录法;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体积、长度、温度的测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
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则出的结果等于铁丝直径和中间空隙之和,即测量结果偏大,故B错误;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由于室温远远低于沸水温度,因此拿出后示数会迅速降低,即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此时卷尺上的长度单位会偏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此时测量结果偏小。
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时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解答】A.换算过程中应该有单位毫米,故A错误;
B.小时化秒,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3600,将换算成的单位秒写在进率3600的后面,故B正确;
C.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克,故C错误;
D.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毫升,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则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不变,要么升高,而只有升高时读数才是准确的。
根据题意可知,在测量甲的体温前,示数在刻度线以下,而测量甲的体温后为36.8℃,即此时示数增大了,那么甲的体温准确。
测量乙的体温后,示数保持不变,则乙的体温可能低于36.8℃,也可能等于36.8℃,即乙的不准确;
测量丙的体温为37.2℃,示数升高了,那么丙的体温准确。
比较可知,只需再次测量乙的体温即可。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质量、速度和长度的认识判断。
【解答】A.标准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故A不合题意;
B.10个鸡蛋,大约为1斤,也就是500g,则1个鸡蛋的质量为56g,比较正常,故B不合题意;
C.某同学1000m中长跑所用的时间为250s,那么速度为:,故C不合题意;
D.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0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体积和质量测量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①用受潮的木尺测量七年级上科学书的长度,此时木尺膨胀,则长度单位变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此时测量结果会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用量筒测量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过于疏松,则测出的是铜丝和空隙之和,即测量值偏大,故③不合题意;
④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就读数,则右盘偏重,导致天平平衡时放入砝码的质量偏小,即测量结果偏小,故④符合题意。
那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④。
故选C。
10.【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绝对不能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可能会造成酒精外溢引发火灾,故A错误;
B.滴加液体时,滴管应该悬停在滴管的正上方,故B错误;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故C错误;
D.测量硬币直径时,可以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硬币,此时两个三角形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硬币的直径,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估算长度
【解答】A. 一块橡皮的长度约3cm,A错误
B. 一只鞋子的长度约25cm,B错误
C. 一张讲台桌的高度约1m,C正确
D. 一间教室的长度约10m,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利用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
【解答】通过对比第3和第4幅图可以得出塑料盒体积为60mL-54mL=6mL=6cm3
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A.根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进行解答;
B.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测量过程中都存在误差;
C.根据记录的结果包括哪几部分进行解答;
D.多次测量求平均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A.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故A错误;
B.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这四次测量结果中12.46cm是错误的结果,故B错误;
C.在数据“12.36cm”中的3是准确值,6是估计值,故C错误;
D.在四个数据中,12.46cm是错误结果,另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上方的球形容器是用来感知空气温度的,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气体受冷,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解答】
气温降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上升,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实验设计的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的因素都处于才能共同,派出其他因素对本实验的干扰。对照实验实质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的实验。C选项中,只有细菌的为对照组,抗生素A加细菌和抗生素B加细菌为实验组。
【解答】 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 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世纪实验时,应该遵循对照原则,设计一组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与含有抗生素A或B的实验组进行对比;还应该遵循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抗生素的种类。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V=SL分别计算出水的体积和空白部分的体积,然后相加得到瓶子的容积。
【解答】根据图片结合公式V=SL可知,水的体积为V水=S×l1;
空白的体积为V空=S×l2;
则瓶子的容积V=V水+V空=S×l1+S×l2=S×(l1+l2);
而瓶子的底面积S=πr2=;
则瓶子的容积:V=.
故选C。
17.【答案】⑤;③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解答。
【解答】用来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药匙,故选⑤;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试管,故选③。
18.【答案】(1)米(或m)
(2)吨(或t)
(3)毫升(或ml、厘米3、cm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进率。
【解答】(1)余姚市区龙泉山海拔高度67.4米。
(2)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伫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质量是60吨。
(3)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体积是550毫升。
19.【答案】(1)2.3;2300000
(2)0.5;0.0005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解答】(1)2300毫米=2300×米=2.3米;
2.3米=2.3×106微米=2300000微米;
(2)500毫升=500×升=0.5升;
0.5升=0.5×立方米=0.0005立方米。
20.【答案】大于;小于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量筒与量杯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它们的最大不同在于: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下细上粗的敞口形状,表现在刻度上,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则是“下疏上密”的。据此来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即可。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解答】(1)如图所示,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上口大下口小,所以当在量程为10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别倒入25mL的液体时,量筒中所装液体的液面将等于,量杯中所装液体的液面高度将大于。
(2)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俯视俯凹液面最低处,读数比实际偏大,而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25mL。
21.【答案】(1)1.40
(2)A;B;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金属丝的直径和,最后除以圈数即可。
(2)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金属丝的直径和为:1.90cm-0.50cm=1.40cm,圈数为10,则金属丝的直径为:。
(2)本实验使用了“累积法”。
A.用量筒和水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求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使用了累积法,故A符合题意;
B.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使用了累积法,故B符合题意;
C.测量课本长度时取五次测量的平均值,使用直接测量法,故C不合题意;
D.测量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使用累积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22.【答案】(1)1mm;AC;2.20cm
(2)偏小;偏大;偏小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大格长度÷小格数。根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解答。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根据“长度结果=准确值+估读值”记录即可。
(2)根据对天平使用方法的认识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A上一个大格表示10m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它的分度值为:10mm÷10=1mm。刻度尺B和D的刻度都没有贴近被测物体,因此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C。刻度尺A的分度值较小,测量更准确,因此木块的长度为:2.2cm+0.00cm=2.20cm。
(2)①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若所用砝码已锈蚀,则砝码的质量变大,那么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②若游码未放在天平左端的零刻线处就进行称量,根据m物=m砝码+m游码可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③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就进行称量,此时左盘轻右盘重,那么左盘放入物体后,部分质量用于平衡两个托盘的质量差,剩余的质量才能被测量出来,因此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23.【答案】(1)55℃
(2)20℃
(3) πD2(h1+h2)
(4)24cm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2)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3)瓶子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和空白部分体积之和;
(4)根据描述找到水的体积、木块体积和量筒示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得到:;
解得:t=55℃。
(2)根据得到:;
解得:t=20℃。
(3)根据图片可知,水的体积为:V水=h1S;空白的体积:V空=h2S;
则瓶子的容积为:V=V水+V空=h1S+h2S=(h1+h2)×= (h1+h2) 。
(4)原来量筒内水的体积-吸收水的体积+木块浸入的体积=后来量筒内水的体积;
则:50mL-V+V=56cm3;
解得:V=24cm3。
24.【答案】(1)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2)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只有1粒蒜瓣,可能由于偶然因素蒜瓣无法生长而导致实验失败,存在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黄色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基质中悬浮有由膜囊构成的类囊体,内含叶绿体DNA。是一种质体。叶绿素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
【解答】(1)从现象可以提出的猜想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
(2)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是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只有1粒蒜瓣,可能由于偶然因素蒜瓣无法生长而导致实验失败,存在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由于叶绿素中合成需要光照,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其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所以 大蒜露出地面部分呈绿色与光照有关”的猜想成立,一段时间后黑纸箱内乙花盆中长出的蒜苗颜色将为类胡萝卜的颜色,呈现黄色;
故答案为:(1)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2)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只有1粒蒜瓣,可能由于偶然因素蒜瓣无法生长而导致实验失败,存在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黄色
25.【答案】(1)睡眠时间
(2)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4)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每组选取多只实验样本数量,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对照实验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的实验方法。即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为“实验组”,给予实验处理因素;另一为“对照组”,不给实验处理因素。
【解答】(1) 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睡眠时间;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而不是一只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从图片中可以看出A组比B组走出迷宫花了更多的时间,所以可以的得出的结论是: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4)本实验对你的启示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 睡眠时间 (2) 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 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4) 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6.【答案】(1)气体
(2)大于
(3)塑料瓶体积大一些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时:外界大气压等于容器内气体压强和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容器内气体体积膨胀,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水柱压强减小,水柱高度降低,所以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由小到大。
【解答】(1)该温度计的工作物质是容器中的气体,所以该温度计是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因为该温度计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由小到大。B再A的下面,所以B点对应温度高。
(3)要想提高该测温装置的精确度, 可以让塑料瓶的体积大一些或者选用更细的吸管。
27.【答案】(1)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的时间
(2)管道倾角在10~30°范围内,水流动快慢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转化法指在科学实验中将那些不易观察的物理量转化为易观察的物理量的方法;
(2)分析表格中管道倾角变化时,水流速度的变化即可;
(3)综合水流速度和管道倾角即可判断;
【解答】(1)利用转换法, 通过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的时间比较快慢;
(2)分析表格中管道倾角变化,结论为: 管道倾角在10~30°范围内,水流动快慢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
(3)水流速度大,管道倾角大,土壤侵蚀最严重,故为A
28.【答案】(1)S3>S1
(2)薄壁细管的液柱高度与温度有关,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薄壁细管的液柱高度越高
(3)1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1)温度计示数相同,玻璃泡内液体体积相等,内径粗细不同的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度不同;
(2)根据控制变量法,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温度,观察液柱高度的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3)由表中数据求出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时,液柱每增加1cm,温度增加的数值,再求液柱高度为15厘米时,水的温度。
【解答】
(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细管横截面积越小,液柱上升越多。现在温度升高30℃,液柱高16cm,最短,说明此时细管横截面积最大,所以有S3>S1。
(2)1.2.3三组实验,细管横截面积相同,温度不同,研究液柱高度与温度的关系。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横截面为S2的细管,液柱高度与温度的关系为h=6+0.6t,所以当h=15cm时,t=15℃。
29.【答案】(1)秒表
(2)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倾角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的因果关系。控制变量衍生到生活中的作用是控制一定影响因素从而得到真实的结果。
【解答】(1)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还需要的器材是秒表;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规律: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 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倾角相同。
故答案为:(1)秒表(2)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3)倾角;
30.【答案】(1)1和3
(2)相同质量的铁球体积小,受到的空气阻力小, 运动更接近于自由落体运动,更具科学性
(3)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可以分析:12的变量是下落高度,下落高度越高,下落时间越长。13变量是物体材料,物体材料不同,下落时间相同。34变量是物质质量,质量不同,下落高度相同。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两者做自由落体运动,因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质量无关,所以小铁片和羽毛会同时落地,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解答】(1)要探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物体下落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物体的材料不同,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序号1和3符合;
(2)自由落体的条件就是尽可能的减小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同质量的铁球相对于棉球,体积更小受到的空气阻力更小,运动更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3)A.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材料都无关,所以两者同时落地,故A正确;
B.铁片羽毛都在作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与物体材料无关,故B错误;
C.铁片羽毛都在作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与物体材料无关,故C错误;
故选:A。
31.【答案】(1)千克;米
(2)毫升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日常生活中对质量、长度和体积的认识,选择合适单位作答。
【解答】
(1)在铅球项目上,男生用铅球的质量为5千克,在选拔中小虞同学投掷出10米的好成绩而入选。
(2)选拔结束,小虞带来矿泉水给同学们解渴,一瓶矿泉水体积约500毫升。
故答案为:(1)千克;米;(2)毫升。
32.【答案】(1)玻璃棒;镊子
(2)量筒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作用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
(1)玻璃棒用于搅拌;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选用镊子;
(2)量筒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1)玻璃棒;镊子;(2)量筒。
33.【答案】(1)丁
(2)2.21
(3)偏小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判断是否正确标准要保证测量的长度是硬币的直径或与硬币直径相等;
(2)去掉错误数据后,取平均值得到物体的长度;
(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俯视读数会使读出的水的体积偏大。
【解答】
(1)辅助法测量硬币的直径,图丁是正确的;图甲的0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图乙、图丙测量的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
(2)期中的2.95cm是错误数据,应该去掉,所以,硬币的直径:;
(3)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会导致读数偏大,即VA偏大,图戊B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VB是正确的,游戏币的体积:V=VB-VA,所以,游戏币的体积V偏小。
故答案为:(1)丁;(2)2.21;(3)偏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