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地处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读图并结合所学,描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分析自然条件(气候、河流)。
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1)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2)河流:
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
气候温暖湿润,
河水泛滥给沿河地带耕作带来足够多的淤泥,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发展农业。
2.发展历程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早期文明
摩亨佐﹒达罗遗址
哈拉帕遗址
哈拉帕和摩亨佐 达罗都是城市遗址。从遗址看,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经过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2.发展历程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早期文明
(2)外敌入侵
雅利安人是古代印度主要居民。雅利安一词源于古波斯语 Aryan,意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是指使用雅利安语(属印欧语言)的人。原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
雅利安人
2.发展历程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早期文明
(2)外敌入侵
(3)鼎盛时期
华氏城
阿育王
(前265—前238或前273
—前232年在位)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到公元约前187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 ,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统治时期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
古史籍记载,华氏城长约15公里,宽约2.8公里,城周围环有宽阔壕沟,护城墙有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皇宫花园养着孔雀,绿树成荫。
氏
城
华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前23C
前1500
前6C
前324
再次分裂
前23世纪
出现
城市国家
前6世纪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前1500年
半岛逐渐统一
前324年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
基本统一半岛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种姓制度建立
佛教创立
佛教向外传播
吠陀时代
印度河文明时代
列国时代
孔雀帝国时代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3.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
相关史事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进,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烂
文
灿
明
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字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阿育王石柱
石窟——阿旃(zhān)陀石窟
大象之国
黄金之国
雕刻:阿旃( zhān )陀石窟
3.文明成就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在进入印度之前,雅利安人分为军事贵族或武士、从事祭祀的僧侣和普通牧民三类群体… …(征服印度后)那些被征服的印度原住民和沦为卑微奴隶的人被视为最低贱的等级… …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等级的差异逐渐以制度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四种社会群体分别成为种姓制度中的四级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朱寰等编《世界古代史》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
二、种姓制度
1.背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梨俱吠陀·原人歌》:
婆罗门是原人的嘴
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
吠舍是原人的大腿
首陀罗是原人的脚
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等级名称 职责和义务 实质
维护奴隶主利益的等级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掌管祭祀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等级服务
“不可接触者”——贱民
2.内容
二、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2)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3)不同的人不得通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1993年底的报道说,印度北方某村一对不同种姓的青年在私奔五年后,回到村子,希望能被乡亲们接纳,结果被族长的“法庭”宣布枭首示众!这对青年被以极其残酷的行刑方式处死,围观的村民却欢呼,而这对青年的父母也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邱永辉:《“纯洁与污秽”——论印度的种姓婚姻》
印度电影《流浪者》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3.特点
二、种姓制度
4.影响
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这种制度)扼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当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没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动力时,社会怎能不缺乏生机与活力?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积极: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及社会安定。
消极:制造了种姓隔离,激化了社会矛盾,对以后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穷人的地狱
富人的天堂
印度被种姓制度赋予了深深烙印,复杂又徘徊着前进。复杂的国情与沿袭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这使得印度在发展的道路上步履艰难而又缓慢,充满着矛盾与坎坷......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2.创立
3.创始人
种姓制度激化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4.教义
婆罗门是人间之神
等级分明
杀牲祭祀
佛是境界圆满之人
众生平等
反对杀生
战胜自我
(1)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2)宣扬“忍耐顺从”
获得上层统治者支持
获得下层人民的支持
取悦天神
VS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5.佛教的传播
佛教传播路线图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C
3世纪
BC
1世纪
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传入我国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教与中国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
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为什么这些亚非文明会诞生在大河流域?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代中国
古埃及
亚非文明出现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1、这些大河流域位于北纬30度,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2、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摇篮
大河流域
大河文明
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河流
自然环境
影响
黄河、长江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恒河
大河流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农耕
农业发达;
最早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
使亚非成为最早出现统一国家的地区
古代亚非国家
本课小结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森严的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朝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概况:各等级间贵贱分明,各等级世代相袭,不能通婚等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外传:北传和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