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会导致生物质自然界中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
植物受到环境中的某些因素的刺激,如:
引力刺激,使植物具有向地性;光照刺激,使植物具有向光性;
水源刺激,使植物具有向水性;化肥刺激,使植物具有向化性;
触摸刺激,使植物具有向触性;温度刺激,使植物具有向热性;等等
二、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达尔文实验:
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光照有关,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发现(1)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
如果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
如果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锡帽罩起来,胚芽则直立生长;
如果单侧光只照射胚芽尖端,胚芽仍然向光源生长。
以上实验说明:胚芽的尖端促进胚芽生长,并感受光照、影响生长方向。
温特实验: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做了以下实验:
将切下的胚芽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尖端;(目的是:将胚芽尖端生成的影响胚芽生长的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上。)
将琼脂快切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侧,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目的是:将扩散到琼脂块上物质放在胚芽上,观察实验现象)
将没有接触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 ( http: / / www.21cnjy.com )端胚芽切面的一侧,发现这个胚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目的是:作为对照试验,确定琼脂块不会对实验有所影响。)
以上实验说明:胚芽尖端确实产生了某些能够影响胚芽生长的物质。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它,由于这种物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所以取名为生长素。(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但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是植物死亡,可利用它来防治杂草。)
单侧光照影响植物生长的原理:单侧光会使植物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导致两侧生长速度不同,从而产生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原理类似)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是对植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生命活动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的物质,这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内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植物激素。
八年级上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人体重要的激素有:胰岛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等
胰岛素和血糖含量:
为人体各器官的生长和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人体正常的血糖含量:90mg/100mL,正常情况下进食前后,血糖含量基本不变。
人体调节原理:当身体发生某些变化时,会引发体内其他生理活动。这些活动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来抵消这些变化,以使人体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
举例:当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引发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这样胰岛素会是血糖合成为糖元暂时储存,使血糖的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
当人体血糖浓度降低时,会引发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这样暂时储存的糖元会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到正常水平。
其他重要激素
生长激素: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少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症状: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突出,寿命不长。
成年时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症状: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
幼年时分泌不足:侏儒症,症状: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甲状腺激素: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幼年时分泌不足:呆小症,症状: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分泌旺盛:甲亢,症状: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
胰岛素:控制人体血糖水平。
分泌不足:糖尿病,症状: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
分泌过多:低血糖
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肾上腺激素: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内分泌腺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胆各种生理活动。
八年级上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
对刺激的反应
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在各器官协调下,会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过程:接受信息 传导信息 处理信息 传导信息 做出反应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脑
脊髓
神经系统 脑
脑神经
脊神经
大脑:表面为大脑皮层,是神经元高度集中的地方,有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脊髓: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够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是脑与躯干和内脏的重要信息传递通道。
应答反应和反射弧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反射弧:完成发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当人预知被针刺时,可以抑制缩手动作,说明:高级神经中枢有时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需要不断强化。
非条件反射:在相应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够引起的反射性反应。
八年级上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条件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动物的行为是由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
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大脑皮层一下的神经中枢完成,不需要后天的训练的发射性反应。
如:婴儿啼哭、吮奶;动物的繁殖行为、求偶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鸟类迁徙、鱼类洄游、群体生活动物的社会行为等。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后天性行为是后天学习后获得的,由大脑皮层参与各种刺激的反应。
体温的恒定
鸟类、哺乳类都有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恒温的优势:生长快、体内酶活性高、与外界环境相对独立、活动范围大等。
与体温有关的因素有:部位、年龄、性别、环境、精神状态、体力活动等。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维持恒定体温的原因: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安静时产热依次为:内脏、骨骼肌、脑
运动时产热依次为:骨骼肌、内脏
散热:90%靠皮肤散发出去
当产热较少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2) 当产热较多时: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3) 当产热很多,或外界温度高于体表时,直接散热不起作用,汗液蒸发时主要散热方式。
人的产热和散热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控制的。
大脑
小脑
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