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课堂笔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4章电路探秘(新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自编课堂笔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4章电路探秘(新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12-03 21: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 第四章 电路探秘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电荷及其相互间的作用
物体内两种带电的粒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等量的正电。
以上现象为摩擦起电,物体所带的电荷叫做静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流与电路
电流:导体内部电荷产生定向运动,形成持续不断的电流。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带负电的电子定向移动与电流方向相反。
电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能量属性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导线:输送电能的通道;
开关:控制电能的输送;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能量属性是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通路:电路连通,用电器和电源正常工作。
短路:电路中断,用电器和电源均不工作。
短路定义:电源或者用电器两极直接连在一起。
电源短路:导致电源烧坏,用电器不工作。
短路 开关短路:电源常通,开关的通断不起作用。
用电器短路:导致用电器不工作也不会损坏,可能导致电源或其它用电器的损坏。
三、电路图
串联电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并联电路
干路:从电源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部分
支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两头电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八年级上 第四章 电路探秘 第2节 电流的测量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方向:正电荷移动到方向;电子或负电荷移动的反方向。
电流强度:衡量电流大小的物理量,单位:安培(A)1A=103mA
电流的测量:使用电流表测量。
电流表的使用要求:
1,正确选择量程。如不能估计,则先选择大量程,采用试触法决定;
2,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用电器旁;
3,电流应从“+”极接入,从“-”极流出。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两极。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八年级上 第四章 电路探秘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
导线经常使用塑料进行包裹,是为了防腐蚀、防止漏电、短路。
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盐溶液导电的微观解释:溶液内部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越大,电阻越大。
绝缘体的电阻非常大,导体的电阻非常小。
电阻的单位:欧姆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材料,不同材料导电能力不同,导电能力最强的依次为:银、铜、铝
长度,长度越大,电阻越大
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温度,一般来讲,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温度越低电阻越小,低到一定程度电阻为零。
特殊地,玻璃的温度升高,导电性增强。
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变阻器改变的原理: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
滑动变阻器的符号:
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上面两个接线柱和下面两个接线柱各接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八年级上 第四章 电路探秘 第5节 电压的测量
电压:衡量电路中自由电荷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单位:伏特(V)
电压是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
电压的测量:使用电压表。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1,正确选择量程。如不能估计,则先选择大量程,采用试触法决定;
2,电流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用电器旁,或并联在电源旁;
3,电流应从“+”极接入,从“-”极流出。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八年级上 第四章 电路探秘 第6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我们首先要分步进行研究:
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测量定制电阻R的两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如下表
电压/伏 电流/安
1 1
2 2
3 3
4 4
结论: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关系。
实验: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更换RX,每次更换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不变,如下表:
电阻/欧 电流/安
1 2
2 4
3 6
4 8
结论:电压不变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关系。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研究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1827年得到以下结论: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
用字母表示: I= 标准单位:电压(V);电流(A);电阻(Ω)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测量导体的电阻,即伏安法测电阻。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处。
闭合开关S,读出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计入表格;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再次读书,记录;再重复一次;
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计算出电阻值,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一般来讲,不能使用小灯泡来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因为温度差异过大,电阻值会变化。
八年级上 第四章 电路探秘 第7节 电路分析与应用
图一 图二
上面这个表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右面两列,经常能够简化解题。
串联电路特点:
整个电路只有一条主线,没有分支
各串联用电器同时工作、同时断电
若有某一用电器损害(断路)则全部电路布工作
并联电路特点:
整个电路分干路和支路,有分支
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可以控制各支路用电器
某支路断路不影响其他支路;某支路短路则全部支路都发生短路
串联电路中,在a、b、c、d接入电流表,可得到结果:
Ia=Ib=Ic=Id
即: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中,在a、b、c接入电流表,可得到:
Ic=Ia+Ib
即: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串联电路中,在L1和L2两端接入电压表,可得到结果:
U=U1+U2
即: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在L1和L2两端接入电压表,可得到:
U=U1=U2
即: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