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孤独之旅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眺望(tiào) 觅食(mì) 嘻闹(xī)
B. 撩逗(liáo) 戳破(chuō) 稠密(chóu)
C. 狗吠(fèi) 掺杂(chān) 给予(gěi)
D. 恶劣(liè) 空旷(kuàng) 纯碎(cuì)
2.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恐慌 B.胆怯 C.恐惧 D.害怕
(1)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 )。
(2)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 )。
(3)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 )。
(4)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 )中安静下来。
3.下面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鸭群在船前形成--个倒置的扇面形。
4.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干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②④①⑥③ D.⑤②⑥④①③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B.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
C.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激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D.他喜欢吹毛求疪,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缺点大做文章。
6.下列各句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鸭们十分乖巧”中“十分”是程度副词。
B.“一个悲惨的童话”的短语结构类型是偏正短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的短语结构类型是主谓短语。
C.“在我的记忆中,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用美妙的语言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一句中,“在我的记忆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是状语。
D.“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旋风卷到天上”。
7.成长中烦恼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对待它。某校七(2)班正在开展“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材料研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起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冷嘲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发感受】仿照示例,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示例:烦恼是前进路上的羁绊,消除它,就能阔步前行。
仿写:烦恼是___________,消除它,_________;烦恼是________,消除它,_______。
(3)【观点辩论】一个九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就要趁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请说明理由。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②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③杜小康突然感觉累极了,就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④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⑤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⑥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⑦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⑧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⑨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⑩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儿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8.按常情,有悲哀才会哭,而文中说:“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9.第⑥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
10.第⑨段对“鸭们也长大了”的优美而深情的描写,其深层含义是什么
11.同是见鸭“下蛋了”,杜小康是“大叫”,而杜雍和是“嘴里不住地说”,他们此时虽都满怀喜悦,但各自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请你试做揣摩。
阅读先烈文章,回答问题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美]威廉·萨洛扬
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已足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用亚美尼亚语说道,“是一匹马。你没有在做梦。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我的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然而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过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穆拉德说道。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
“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做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离我们部落有十英里远。“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也还没见它回来。可是这匹马花了我60美元啊!”约翰·拜伦对穆拉德的父亲说。
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
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居然已经私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
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
“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
“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留这么长时间。”穆拉德头也不抬回答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
“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稳。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请问,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小心肝。”穆拉德答道。
“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
“当然可以。”穆拉德说道。
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约翰·拜伦说道:“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就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
“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
(有删改)
12.请从穆拉德的角度,围绕“白马”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①私藏白马——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13.下面两个句子都写“我”“无法相信”看到的情况。“无法相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
(2)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14.小说说“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出三点即可)
15.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肯定了人们应该坚持以诚实为荣,是非分明的原则。
B.鼓励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率性自由成长的做法。
C.倡导大人们用约翰·拜伦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D.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丢弃诚实的美德。
16.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境和结局,并用简明的语言叙写出来。(要求:50字左右)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7. 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__________
高潮 (2)__________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8. 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_____)→(________)→认同
19. 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0. 第 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 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⑾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⑿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⒀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⒁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⒂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⒃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⒄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18)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19)或许是怕打扰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20)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21)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22.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23.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4.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25.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B19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26.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答案
B 2.CDBA 3.A 4.A 5.C 6.D
7、(1)图一:捕捉刻画典型细节“红领巾”。图二:准确定格专注伏案写作场景。
(2)只有读书才能引领我们抵达远处,想要幸福,就做一个读书人。(意对即可)
8.因为如此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他这样幼小的心灵和柔弱的身躯来承担,他觉得受了委屈,所以“哭”了;但他凭着自己的坚强和毅力战胜了孤独和恐惧,经受住了磨难,因激动而“哭”,所以“并不是悲哀”。
9.用美好的景色衬托主人公(杜小康)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战胜磨难)后的那种轻松、喜悦而又平静的心情。
10.这些“长大了”的“漂亮”的鸭们映衬出主人公的身影和成长经历,使读者看到了杜小康这个少年也长大了,坚强了,成熟了。
11.杜小康发现鸭下蛋了,兴奋地“大叫”,这叫声流露出了对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自豪,一切甘苦都化在了“鸭下蛋了”的惊喜之中;杜雍和见“鸭下蛋了”,觉得自己带孩子出来放鸭,那么多的艰辛与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鸭长大了,孩子也长大了,家境的改变又有希望了。
12. 约堂弟骑马 拒不还马 归还白马
13.(1)因为黎明前堂兄骑在漂亮的白马上,让“我”觉得意外(惊讶),不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情景。(2)因为贫穷,部落和堂兄都不可能买到白马,这让“我”觉得疑惑,不知道马是从哪里来的。
14.示例:①穆拉德对马的痴迷到了狂热的程度,竟然不顾部落诚实的美誉,长时间私藏(偷)约翰·拜伦家的马。②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凌晨四点敲窗叫醒“我”,约“我”骑马,并连续几个星期都陪“我”骑马。③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做客时,穆拉德得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④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约翰·拜伦,穆拉德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拜伦的马。
15.B
16.符合题意即可
17. (1). (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2). (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18. (1). 理解 (2). 关心(关爱、挂念)
19. “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为“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
20. 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
21. 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勇于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22.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们家住宿,了解了她们家的情况;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做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24、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25.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26.“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