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收心测试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收心测试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13:0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返校收心测试
地 理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75 分钟
【命题单位:辽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号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二整本书+区域地理 1-7讲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一道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7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60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
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 1~2 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距河 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C.3 550~3 650 m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
D.高程 4 500 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下图示意安徽省 1990~2030 年城镇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 3~4 题。
高二地理 第 1 页,共 9 页
{#{QQABaYaQgggAQBAAABhCUQGgCAOQkBEAACgGBAAAIAAASRFABAA=}#}
3.安徽省城镇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 年已进入城镇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 年城镇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 年城镇化速度减缓
D.1990~1995 年城镇化速度最慢
4.目前安徽省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
读“我国主体功能区分类示意图”,完成 5~6 题。
5.图中①~④分别是( )
A.城镇化 重点 生态 农产品 B.生态 城镇化 重点 农产品
C.重点 农产品 生态 城镇化 D.重点 城镇化 生态 农产品
6.下列对优化开发区域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的比例
B.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制造业
C.优化城乡结构,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
D.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 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Ⅰ阶段,
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 a、b、c 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 a、b、c 三国投资
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完成 7~8 题。
7.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Ⅰ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8.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 a、b、c 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
高二地理 第 2 页,共 9 页
{#{QQABaYaQgggAQBAAABhCUQGgCAOQkBEAACgGBAAAIAAASRFABAA=}#}
他们仍然有利于( )
①利用廉价劳动力 ②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③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④降低原材料消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
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图,回答 9~10 题。
9.以某地的四类要素为标准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
6 000、4 500,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0.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兰新高铁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的重点项目,也是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使未来甘肃形成“一群两带多
组团”的城镇化布局。下图为甘肃省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11~12 题。
11.兰新高铁甘肃段将出现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趋势,其影响是( )
A.有利于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B.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
C.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D.有利于区域内人口均衡分布
12.兰新高铁运营后,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①为沿线旅游景点带来更多游客 ②提升原有的兰新铁路的货运运能
③大幅促进劳动力向西部新疆的迁移 ④加强新疆与其他省市之间的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
高二地理 第 3 页,共 9 页
{#{QQABaYaQgggAQBAAABhCUQGgCAOQkBEAACgGBAAAIAAASRFABAA=}#}
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食俗与当地气
候有直接关系。据此完成 13~14 题。
13.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
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而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自然环境
14.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湖南等地居民喜辣的原因,错误的是( )
A.这些地区是我国的高温地区,居民吃辣可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增加体内发热

B.有助于防止高湿期间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少、肠胃蠕动减弱现象
C.有助于防止凉季高湿期间人们易患风湿病、腰肌痛等
D.主要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辣椒生长,辣椒的生产量大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迂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
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 30 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
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
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 15~16 题。
15.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水源丰富 B.水运便利 C.水灾多发 D.耕地划片
16.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读我国某乡村土地利用图,完成 17~18 题。
17.该乡村土地利用形式主要为(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水域
18.该乡村最可能位于( )
高二地理 第 4 页,共 9 页
{#{QQABaYaQgggAQBAAABhCUQGgCAOQkBEAACgGBAAAIAAASRFABAA=}#}
A.青海 B.河北 C.浙江 D.内蒙古
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9~20 题。
19.该地区计划在甲城市和乙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图中四个方案中,
最合理的是( )
A.Ⅰ线 B.Ⅱ线 C.Ⅲ线 D.Ⅳ线
20.选择该线路遵循的原则是( )
A.节约耕地资源 B.缩短线路长度
C.因地制宜 D.依据运输需求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 20 世
纪 80 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
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2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如图表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b 相交于
点 O。读图,完成 22~23 题。
22.如果图中的经纬度差都是 5°,则( )
A.图中四个方块所表示的面积一定相等
B.图中的三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长度一定都相等
C.图中的三条经线长度一定相等
D.图中 O 点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高二地理 第 5 页,共 9 页
{#{QQABaYaQgggAQBAAABhCUQGgCAOQkBEAACgGBAAAIAAASRFABAA=}#}
23.如果纬线 b 刚好是北温带和热带的界线,则在 O 点上空俯视,所见的地球可能为下
图中的( )
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
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
成下题。
24.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 650 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 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
置可能为( )
A.66.5°N B.60°N C.53°N D.40°N
下图中,N 为北极点,外圆为经线圈,ACB 为赤道的一部分。读图,完成 25~27 题。
25.从理论上来说,从 A 点到 B点的最短飞行线路有( )
A.一条 B.三条 C.四条 D.无数条
26.从 A点向正北飞行,最远可以到达( )
A.N点 B.C点 C.B点 D.回到 A 点
27.若考虑地球实际半径,一架飞机从 A 点飞到 B点的最短飞行线路是( )
A.ANB B.AGB C.AMB D.ACB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28~29 题。
28.①、②两地比较( )
高二地理 第 6 页,共 9 页
{#{QQABaYaQgggAQBAAABhCUQGgCAOQkBEAACgGBAAAIAAASRFABAA=}#}
A.①海拔低于② B.①、②海拔相同
C.①海拔高于② D.①、②表示盆地
29.对于③和④两条虚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③表示山谷 B.③表示山脊
C.④表示山谷 D.③、④均表示山脊
下图示意两岛屿 7 月和 1 月等温线(单位:℃)分布。读图,完成 30~32 题。
30.15 ℃等温线在两岛间向南弯曲,说明( )
A.夏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 B.冬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
C.夏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高 D.冬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高
31.甲、乙、丙、丁四点中,年温差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2.M处 1月或 7月的气温可能为( )
A.4 ℃C.17 ℃≤M≤19 ℃ D.13 ℃读图,回答 33~35 题。
33.甲国居民最常见的人种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34.图中四国,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5.丙国使用哪种语言的人数最多( )
A.阿拉伯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D.俄语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一道大题,共 3 小题,计 3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计 30 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 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
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入乙地加工。2013 年,该国
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高二地理 第 7 页,共 9 页
{#{QQABaYaQgggAQBAAABhCUQGgCAOQkBEAACgGBAAAIAAASRFABAA=}#}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3 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3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
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
析,阐述理由。(4分)
37.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1) 图中 白水 河干流 的流 向为 ________ ; A 附近 的白 水河 段海拔 高度 范围 是
________________,甲村的海拔高度范围是____________,虎山的最高峰海拔高度范围是
______________。
(2)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____方向,龙山位于虎山的________方向,你是用________定向法
来判断方向的。
(3)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 B、C 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
点设在 A点。你认为 AB 线和 AC 线哪条路线更省力?并简述理由。(3分)
38.读一组海峡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高二地理 第 8 页,共 9 页
{#{QQABaYaQgggAQBAAABhCUQGgCAOQkBEAACgGBAAAIAAASRFABAA=}#}
(1)A 代表______________(半岛 ),B 代表________(洲 ),C 代表________岛,D 代表
________(国)。
(2)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亚洲和大洋洲的海峡是______________,图中代号是____;
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______________,图中代号是____;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
家内的海峡是______________;周围沙漠气候广布,附近盛产石油的海峡是______________。
高二地理 第 9 页,共 9 页
{#{QQABaYaQgggAQBAAABhCUQGgCAOQkBEAACgGBAAAIAAAS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