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流的测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时间:2min) [演示实验] 教师出示台灯,接通电源,灯亮了。再调节旋钮,灯变暗了。 [提问] 灯为什么亮?灯变暗说明什么? [小结] 这说明电流有强弱之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电流的强弱 学生举手发言: 灯泡暗,则通过的电流小 灯泡亮,则通过的电流大 通过演示日常生活中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 小组研学1(时间:20分钟) 一、电流 [提问] 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课件展示] 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大写的的字母I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大写的A表示。 教师简单介绍安培,让学生了解比安培小的单位:毫安,微安,及它们和安培的关系:1A=103mA,1A=106μA。 由新授课题请学生帮忙估计教师家的用电器中通过的电流的大小,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10面的小资料了解一些常见的电流,并进行单位换算的教学。 二、认识电流表 活动二: 电流有强弱,那么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用什么仪器并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呢? 提出问题:仔细观察电流表,说一说你发现它的结构 交流讨论: 观察电流表的结构,并找到给各部分所在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先从接线柱判断量程,再从一大格有10小格过渡到1小格的值,从而得到分度值 [过渡] 量程和分度值都知道了,我们来练习电流表的读数。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总结: 1.电流(I) 2.单位:安培, 简称安,符号是A. 常用的单位还有毫安 1A=1000mA,1mA=1000μA 单位换算: (1)0.5 A=________mA; (2)0.08mA=________μA; (3)70 mA=________A; 问题回答: 电流表 归纳总结: (1)电流表有3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三个接线柱中红色柱上标有“+”,表示正接线柱,黑色柱上标有“-”,表示负接线柱。 (2)电流表的两个量程分别是0~0.6A和0~3A;对应的分度值分别为0.02A、0.1A。 在学习安培单位时,介绍安培的事迹,激发学生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远大志向。 让学生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 引出测量电流的仪器──电流表。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学的测量仪器——电流表,在结构方面,需要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它有两组量程、分度值,与之前学习的测量仪器不同。 分度值是一大难点,学生在读数的时候很容易判断错误,这里需要逐渐推导得到,为之后学习电压表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分析“电流表的两个量程”作铺垫,让学生更好地弄清刻度盘和接线柱之间的关系。
环节三师生互动(时间: 20分钟)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例如:如果要测量灯泡的电流,则电流表和灯泡串联. (2)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红色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黑色接线柱)流出. (3)绝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思考】不知道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量程? 选择正确的量程.初中物理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3 A”量程和“0~0.6 A”量程(如图所示). 阅读书本P46 ——试触法 四、练习电流表的读数 (1)看清电流表所选的量程.即看清是接“0.6”接线柱还是“3”接线柱; (2)确定电流表分度值.即明确每一小格代表的电流是多大. 练习:请说出下图中的电流表读数各是多少 教师根据屏幕上的问题随机提问,学生回答电流表读数 【活动三】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灯泡的电流并填入数据: 1、按照图甲连接电路,测量电流A1 2、如图乙,改变电流表的位置,测量电流A2 (为减少电池损耗,读取示数后要尽快断开电路) 【小结与反思】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怎么处理? 归纳总结: 要观察包括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要调零 要“正”进“负”出 要串联 要试触。 试触法: ①大量程试触,指针偏转太小 ②换成小量程 读数方法: 1、确定量程 2、确定分度值 3、读数 【答案】 0.32 A 0.58 A 1.4 A 结论:串联电路电流表的位置不影响对与用电器电流的测量 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参与读数游戏活动,教师的纠正和补充,促进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提高。电流表读数活动由学生操作。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 展示后让学生评价,可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同时又可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基本形式上区分串并联电路。
环节四小结(时间3分钟)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的内容, 对电流与电流表使用进行再次强化。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电流的测量
一、电流的强弱
二、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
三、电流表的连接
分层作业:《知能》15.4电流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