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大附中高三开学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
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
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
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文化差异
2.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洛阳
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而西汉京装区
隋京装区
3.研究发现,气温每变化1℃,我国的农
作物产量就变化10%左右:年平均气温下降2.1℃,生物的分布区域就要南移24个纬度。
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近三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以下可用此图解释成因的现象为()
26
酉周
春秋
隋唐
宋
元
明
南北朝
2006
3
32
21
30年来均温度
20
小冰川期
-1000
-500
0
500
1000
1500
2006(年)
注:图中横线(23℃)代表2006年我国海面温度
A,周平王将国都东迁洛邑
B,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C.元朝蒙古人大规模西征
D.明朝初年政治中心北迁
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
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
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5.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
情况。其中甲是(
年份
比重货物
甲
乙
丙
丁
18711873
2.8
30.2
0.9
0.9
18811883
5.8
22.8
0.3
1.1
18911893
14.6
20.5
5.9
1.8
19011903
18.6
19.7
4.2
1.7
19091911
12.8
16.7
4.8
3.0
19191921
9.6
18.4
2.4
5.0
A.钢铁
B.棉纱
C.米
D.棉布
6.《苏报》创刊于1896年,初为“日商”报纸。1900年陈范接手后,开始“高唱保皇立宪之论”。
1902年《苏报》特辟“学界风潮”,对国内外学生的爱国运动和革命运动作连续报道,在
邹容的《革命军》出版后,立即加以介绍推荐,大加赞赏。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预备立宪暴露清廷本质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7.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
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
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8.1940年12月,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强调:“关于土地政策,必须向党员和农民说
明,目前不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的时期,过去土地革命时期的一套办法不能适用于现在。”
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旨在(
A.奠定苏维埃政权经济基础
B.满足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C.为工作重心转移积累经验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
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
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
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10.1958年,中国开始援助非洲中小型工业项目、农场建设以及粮食供应,截至1966年中国援
非金额累计已达4.23亿美元。在2000一2011年间,中国对非洲的51个国家援建了1673
个项目,总额约750亿美元,援建范围很广:涉及卫生、教育等。这表明我国致力于()
A.维护非洲各国粮食安全
B.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C.保障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D,践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11.有学者指出,古罗马“大法官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权、抗辩权或准予恢
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