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1 22: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 一 学期教案
课 题 第 一 单元第 二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总(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 日期 2023 年 9月 4 日
背景 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在这期间西方列强曾向我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入侵。本课所讲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五次入侵中的一部分。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在中国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统治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进行民族自救运动的重要依据。
学习 目标 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学习 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 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烧前后的影像资料以及相关图片,将书上的有关图片、表格、地图等教学资源制作成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 评价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9世纪50年代,以哪两个国家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A.英、美 B.美、俄 C.俄、法 D.英、法 2.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虎门销烟 D.闭关锁国 3.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 D.《北京条约》 4.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B.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C.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个性修改
(一)英国再次发动战争 1、师: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生: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他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师: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论从史出”能力与学史方法) 继续:(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扩大:从战争的进程来看:(1)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2)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3)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4)签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从战争的影响看:(1)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处,割香港岛。第二次开11处,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丧失东北及西北边疆大片领土。(2)赔款增加;第一次是赔款2 100万银元;第二次新增巨额赔款。(3)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 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二)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1.英法──火烧圆明园(幻灯片) 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侵略国:主凶──英法联军。 帮凶──美、俄。 教师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 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学生对圆明园产生直观印象,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 英法联军进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它化为灰烬。出示圆明园遗迹和《泰晤士报》有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证据。 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面对外来无理的要求,大声说“不”等等。(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除了焚毁圆明园外,在其它地方的表现也暴露了他们的海盗本性。更为可恶的是俄国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今天的新疆那么大。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去的?通过哪些条约割去的?我们学习完下面的内容,同学们就会明白的。 2.《北京条约》的签订 (1)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訢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初,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2)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请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然后试着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多媒体展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学生再看书并结合图表,总结出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特点。 控诉侵略者罪行:请一名同学结合书上图表痛诉沙俄野蛮割占我国领土罪行。进行历史和地理学科渗透,一方面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史实的印象。 师: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生: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和中国的落后。 投影《两次鸦片战争比较表》从目的,时间,规模,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的一场农民运动,它担负着反对清朝统治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双重任务。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过程中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