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
积累与运用(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间壁(jiān) 蝉蜕(tuì) 搓捻(niǎn) 人迹罕至(hǎn)
B. 白颊(jiá) 啄食(zhuó) 迁徙(xǐ) 冥思暇想(xiá)
C. 脊梁(jí) 倜傥(tǎng) 锡箔(bó) 花团锦蔟(cù)
D. 菜畦(qí) 脑髓(suǐ) 遨游(áo) 落英缤纷(bī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雾霾天气,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呼吸系统,戴上了防尘口罩。
B.当派出所民警表示该所并无此人时,男子才恍然大悟,那个做好事的人并不想被找到。
C.近日,柳州市区的紫荆花相继绽放,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象啊!
D.我们对精读课文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求甚解。
3.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3分)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__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_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尽善尽美 内容 脱颖而出 境界
B.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
C.炉火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
D.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 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D.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5.请你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注意:内容相关,句式相同。(3分)
教师节前夕,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衷心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6.关于《朝花夕拾》,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朝花夕拾》总共有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是鲁迅作品中极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集合。
C.《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回忆性小说集,原名《旧事重提》,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D.《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去读,你可能会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7.按要求默写填空。(6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文中有许多含义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论语>十二章》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坚定志向。
8.综合性学习。(6分)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广告陷阱。 (2分)
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俗语,取其谐音换新意,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A.淋浴器——随心所浴( )
B.咳嗽药——咳不容缓( )
C.洗衣机——爱不湿手( )
D.蚊香——默默无蚊( )
(3)赏评广告。 (2分)
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
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阅读理解(40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二)《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C.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D.饭疏食,饮水(热水)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惑之年”,这些成语都出自上面的选文。
B.选文第七章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择”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11.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得到的帮助。(4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10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 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12. 作者将受教育之前的自己比喻为“大雾中的航船”,有何精妙之处?(3分)
13.本段中“光明”一词反复出现,有何表达效果?(3分)
结合全文,说说莎莉文老师带给海伦·凯勒的最大帮助是什么?请简要总结。(4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20分)
老师!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15、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3分)
16、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5分)
17、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8、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4分)
19、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4分)
三、写作(50分)
20、根据要求作文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
D 2.D 3.C 4.A 5.示例您不是作家 却谱写着我们人生的篇章 6.C
7.(1)影入平羌江水流(2)岐王宅里寻常见
(3)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4)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8、(1)读经典书,做文明人;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2)欲 刻 释 闻 (3)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9.D 10.D 11.[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甚至会陷入迷茫;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不断学习,深入思考。(意思符合即可)
12、生动而确切,有力的突出了“我”当时的迷茫与失望的心理。
13、“光明”一词反复出现,烘托出“我”对光明的极度渴望。
14、示例:我认为莎莉文老师带给海伦的最大帮助是信心与希望。正是因为拥有了自信与毅力,海伦才最终取得了成功。
15、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16、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17、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18、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
19、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