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清朝的制度与政策(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清朝的制度与政策(共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3 21:1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8张PPT。谨祝: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内外同治,千秋光绪,万众宣统!愿新春佳节快乐!(贺岁信息)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贺岁信息里蕴含着多少个皇帝,想想他们都是哪个朝代的?满族服饰第17课 清朝的制度与政策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清朝的制度与政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满洲的崛起、清军入关和统一全国、君主集权和设立军机处、清初的海禁与闭关等等史实。
2.认识清朝前期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闭关锁国的前因后果。 学习重点:
清朝前期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习难点:
清朝前期为什么要实行海禁与闭关。自学指导:1、学生阅读课本p92—P96页,了解、知道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满洲的来历,清朝的建立时间,人物,清军入关时间,明末农民起义领导人,明朝灭亡时间,清军入关和统一全国。
2、知道“康乾”盛世。
3、知道清朝前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和设立军机处使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
4、知道清朝的海禁与闭关以及闭关锁国的后果。自主学习题: 1、明朝末年,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领______创建八旗制度,统一了女真各部。 ____年,______称汗,建立政权,国号为__,史称___。
2、努尔哈赤的儿子____改女真族名为___。 ____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__。 ____ 年清军入关进占北京,不久,顺治帝将都城从___迁到北京,开始统治全国。
3、清初几代皇帝认真吸取___ 灭亡的教训,勤于___ ,执行______ 、与民休息的政策。百余年间, ______, ______,社会安定,号称“___”盛世。
4、清朝前期加强君主集权制度,顺治帝设置___ ,并设_____。康熙帝又设____ 。雍正年间设立____ ,使君主集权到达了顶峰。乾隆帝取消___________ 。
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初,为切断海上______与东南沿海人民的联系,____ ,严禁民间船只私自出海。又颁布____ 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乾隆年间又将对外通商口岸由__个缩减为___一处,对外贸易均由官府指定的______代理,严格限制外商的活动。
6、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影响 ?一,后金政权的建立和满洲的兴起女真人草原猎狼女真来源于唐代的黑水靺鞨。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分海西、建州和野人三部。其中建州女真原以渔猎为生,后常与汉人接触,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使用明朝输入铁制的生产工具、耕牛等,因此,农业已相当发达。 1、明朝末年,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领______创建八旗制度,统一了女真各部。 ____年,______称汗,建立政权,国号为__,史称___。努尔哈赤1616努尔哈赤金后金后金政权的建立努


赤清太祖女真族杰出首领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八旗制度:八旗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清朝满八旗盔甲 努尔哈赤为增强女真军队战斗力,创建了“八旗制度”。所有女真男子平时生产,战时参加战斗,按照军事需要来组织管理整个民族。 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哪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相似之处? 阿保机(契丹),阿骨打(女真金),元昊(西夏),铁木真(蒙古国)想一想: 他们统一了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族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2、努尔哈赤的儿子____改女真族名为___。 ____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__。 ____ 年清军入关进占北京,不久,顺治帝将都城从___迁到北京,开始统治全国。皇太极满洲1636清1644沈阳满洲的兴起→清军入关清太宗皇

极努尔哈赤的儿子努尔哈赤皇太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明朝灭亡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明朝灭亡。李自成大顺政权印信明末总兵吴

桂镇守山海关明末降清将领吴三桂“恸哭三军皆缟素”,意思是:痛哭流涕,让军队的战士们都披麻戴孝。缟素,就是指白色的孝服。
“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是:因为生气,头发竖起来,把帽子都顶起来了,为什么这样生气呢?因为他的爱人被抢走了。
明朝末年,将军吴三桂,他的爱人叫做陈圆圆,陈圆圆是个绝世美女。吴三桂在山海关驻守,他的全家老小都在北京。后来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希望吴三桂投降他。吴三桂本来决定投降李自成的,但是他听说李自成手下有个叫刘宗敏的将军霸占了陈圆圆,他非常生气,于是就投降了清朝,率军跟李自成决一死战。
他之所以披麻戴孝,一是给自杀的崇祯皇帝,二是为了他的父亲和家人。因为李自成听说他投降了清朝,就把他全家老小都给杀了。他为之冲冠一怒的红颜,自然就是指陈圆圆了。山 海 关 清军是如何入关的?吴三桂投降清军。明朝是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的,而清军入关的第一个对手也是李自成起义军。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明崇祯帝
(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清顺治帝1644年北京的三位皇帝清朝顺治帝沈阳故宫北京故宫↓1644年,顺治帝将都城迁到此 沈阳故宫大政殿 沈阳故宫崇政殿北京故宫乾清宫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1616年——后金1636年——清朝1644年——北京3、清初几代皇帝认真吸取___ 灭亡的教训,勤于___ ,执行______ 、与民休息的政策。百余年间, ______, ______,社会安定,号称“___”盛世。明朝政事轻徭薄赋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康乾“康乾”盛世:看课文P93页完成下面填空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清代帝王努尔哈赤:后金开国君主,大清奠基者,清太祖姓爱新觉罗。→
皇太极: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清太宗,努尔哈赤第8子。 →
顺治:清代入关后的第1代皇帝,即清世祖,名福临,皇太极第9子。 →
康熙:清代入关后的第2代皇帝,即清圣祖,名玄烨,顺治第3子。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
雍正:清代入关后的第3代皇帝,即清世宗,名胤禛,康熙第4子。 →
乾隆:清代入关后的第4代皇帝,即清高宗,名弘历,雍正第4子。在位61年,实际统治64年。 →
嘉庆《盛世滋生图》局部 又称《姑苏繁华图》二、君主集权与 军机处看课文P94页完成下面填空
4、清朝前期加强君主集权制度,顺治帝设置___ ,并设_____。康熙帝又设____ 。雍正年间设立____ ,使君主集权到达了顶峰。乾隆帝取消___________ 。内阁翰林院南书房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加强君主集权制度的措施:1、顺治帝:设内阁和翰林院2、康熙帝:设南书房3、雍正帝:设军机处 (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4、乾隆帝: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君主集权的强化军机处内景军机处皇 帝军机处君主集权强化的标志 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政令传达途径示意图: 史料阅读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清朝的军机大臣与秦朝的丞相在职权上有什么不同?秦朝的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是最高行政长官,具有一定的权力。
而清朝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只能跪受笔录,不能独立行使权力。三、从海禁到闭关看课文P95页完成下面填空
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初,为切断海上______ 与东南沿海人民的联系,______ ,严禁民间船只私自出海。又颁布____ 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乾隆年间又将对外通商口岸由__个缩减为___一处,对外贸易均由官府指定的________代理,严格限制外商的活动。抗清势力厉行海禁迁海令四广州广州十三行 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
以加恩体恤。”

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军入关后,一些抗清力量转入南洋
一带,清政府担心这些人重新打回来。而这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
沿海经常进行海盗活动,甚至把炮艇开到中国沿海、内河,进行
武装讹诈,这更使清政府忐忑不安,担心中国人民跟外界接触
后会“滋扰生事”,威胁它的统治,故实行闭关政策。
阅读上述材料,找出: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原因:   1、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2、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初严行海禁,将沿海人民内迁50里的措施,目的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以及台湾郑成功为代表的抗清势力。清政府下令海禁。
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至此,全国归于统一。
1684年,设置台湾府后,一度开放海禁,允许商民出海贸易,但禁止做枪械军火的贸易。
清政府在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南云台山四处设立海关,准许外商来华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1757年,乾隆下令封闭沿海通商口岸,只许欧洲船只在广州一处通商,并且只许和朝廷特许的“行商”做买卖,实行闭关政策。乾隆后期拒绝同英通商,嘉庆时继续拒绝通商。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综上所述,清朝对外政策的大致过程:海禁——开放——闭关(顺治——康熙——乾隆、嘉庆)清朝前期为什么要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 第一步:------海禁: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沿海居民不得出海贸易。
第二步:------设关: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4个港口。
第三步:-------闭关: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闭关锁国的过程闭关锁国政策2、原因:
1)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2)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具体表现:4、评价:1、含义: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四口通商海禁政策1)积极方面:防御侵略2)消极方面:限制发展,阻碍交流
迁海令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乾隆年间的广州十三行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⑴ 清初40年——⑵ 统一台湾后——⑶乾隆年间严厉海禁政策四口通商 但有严格限制广州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片板不准下海”广州一口通商 从积极发展对外交往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历史现象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觐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双方互赠礼物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中国赠给英国国的礼物太阳系天体运行仪
航海望远镜
战舰模型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你从这两份礼物单的比较中能看出中英国有何差距?数据比较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闭关锁国的恶果  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那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马戛尔尼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因为闭关政策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用枪炮轰开
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影响 ?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带有一定的自卫意义。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不能真正阻止外国侵略势力,反而严重损害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从而使中国拉开了同西方的差距。当堂训练题:
一、选择题1、后金的建立者 (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A2、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B3、军机处是谁在位时设立的?(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D4、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 B八股取士 C 军机处的设立 D中书省的设立5、后金的建立者努尔哈赤,建立时间是( )
A、1607年 B、1618年 C、1639年 D、1616年D6、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年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A、1636年 B、1632年 C、1634年 D、1635年AC7、乾隆年间又将对外通商口岸由四个缩减为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均由官府指定的( )代理,严格限制外商的活动。 A、贸易商行 B、广州十三行 C、贸易局 D、外商交易局
8、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将迁都城从( )北京。
A沈阳 B北平 C南京 D开封BD参与原地 答: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强化君主集权制度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顺治帝设置内阁、翰林院;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选择亲信大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以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置的军机处,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乾隆帝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C1、清人入关时的族民是( )
A.大金 B.女真 C.满洲 D.蒙古2、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强化君主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思考与讨论 清初,为切断海上抗清势力与东南沿海人民的联系,厉行海禁,严禁民间船只私自出海。又颁布迁海令,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设界不得逾越。这就是清朝的闭关政策。闭关政策使沿海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对外贸易也大受影响。乾隆年间又将四个通商口岸缩减为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均由官府指定的广州十三行代理。又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严格限制外商的活动。这些政策妨碍了清朝正常的对外交往。清朝的闭关政策虽然带有一定的自卫意义,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不能真正阻止外国侵略势力,反而严重损害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从而使中国拉开了同西方的差距。 你如何理解清朝的闭关政策?后金清清军入关(1616年)(1636年)(1644年)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赫图阿拉沈阳北京课堂小结加强君主集权制度的措施:1、顺治帝设内阁和翰林院2、康熙帝设南书房3、雍正帝设军机处 (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4、乾隆帝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厉行海禁颁布迁海令外通商口岸由四个缩减为广州一处外贸易均由官府指定的广州十三行代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带有一定的自卫意义。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不能真正阻止外国侵略势力,反而严重损害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从而使中国拉开了同西方的差距。以史为鉴: 开放与包容,锐意探索乃铸造国运昌盛之道!

自我封闭、夜郎自大则会断送民族生机! 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认为政府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呢?以史为鉴民主自由开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