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共有4个子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每一个子目大致都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背景,解决的措施以及措施产生的影响样的逻辑来安排的。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产生了官员数量过多和费用吃紧等问题,其军事制度也导致了“将兵不相识”。为了消除社会的动乱,范仲淹、王安石等展开了变法活动,但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归于失败。在金朝攻击之下,北宋灭亡,赵构定都临安,南宋建立。本设计将“南宋的偏安”做拆分处理,一说愁,即南宋退守,二说情,即以文官武将们的活动与热忱为线索串联,他们或变法,或战争,燃烧着自己的光和热,以此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学生情况分析高一阶段的学生经过初中的历史课程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但由于其阅历尚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和影响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该阶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高峰期,其记忆力、理解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对一些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能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繁杂的历史概念,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
通过地图和时序数轴图,理解北宋初建的政治形势,理清两宋时期重要事件的历史顺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借助图表、文字等史料,梳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利弊,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趋势。(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阅读北宋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相关材料,理解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感悟仁人志士为整顿国家做出的种种努力,培养不畏艰难的大无畏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评价、宋代社会问题教学难点宋代仁人志士的努力,家国情怀的涵养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祖宗之法不可废——制度建立愁云惨淡万里凝——细说流弊愿得此身长报国——为天下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史料、朝代歌引入新课 背诵朝代歌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教学问题
一、祖宗之法不可废——制度建立 【变化:物转星移】展示《五代十国形势图》和《北宋疆域图》,说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藩镇割据严峻。通过时序数轴图说明梳理两宋时期的重要事件。【问策:醍醐灌顶】通过史料说明北宋统治者在历史经验中认识到了国家治理的重要问题,一是方镇太重,二是君弱臣强。【解决:方镇太重】梳理课本,提炼北宋为加强地方控制采取的措施,归纳其特点。【解决:君弱臣强】用结构图的形式说明宋代中央权力分配,对比汉唐中央官制,归纳相权、君权的变化趋势;通过材料的呈现介绍宋代地方权利的分配,引导学生理解“地方权利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的含义。【评价:成效与流弊并存】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宋代政治制度的积极影响,引出下一目题:细说流弊。 解读图片,谈谈对新的政治形势的认识分析和提炼特点谈谈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何特点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愁云惨淡万里凝——细说流弊 【积贫】通过文字材料,简要说明宋朝的积贫局面是怎么形成的。【积弱】通过文字材料,理解宋朝的积弱是如何表现的。【南宋退守】介绍“靖康之变”的相关史实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材料,归纳出答案。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
三、愿得此身长报国——为天下忧 【文官的改革——庆历新政】通过图文介绍庆历新政的相关史实,介绍范仲淹的结局。【文官的改革——熙宁变法】通过材料突出王安石展开变法活动的大无畏精神,与商鞅变法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唯物史观。【文官的改革——熙宁变法】梳理改革措施和作用。通过材料阅读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进行思考与探索。【武将的热忱——岳飞抗金】介绍岳飞的个人经历,通过诗词感悟岳飞的爱国情怀。 知道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对比商鞅变法的结局,谈谈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何认识?感悟,思考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唯物史观培养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