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在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之下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宋元,以来棉纺织业、制瓷业、矿冶业等均得到较快发展,印刷业成为新兴手工业。这一时期商业与城市繁荣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时期,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完全取代了原先北方经济区的地位,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宋朝社会与前代社会相比门第观念更为淡薄社会成员的身份更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宽松。每一领域的发展和出现的变化是有着联系性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在了解该时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外,能够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这一课主要讲宋代的经济与社会变化,对于辽、夏、金、元,课本一笔带过,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宋代没有多大改变。基于课本的表述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认识宋代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本课题表述为:“婚姻观念”视角下的宋代经济与社会。【教学立意】 婚姻关系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婚姻观念深受社会发展影响,所以婚姻观念的变化可以折射社会的发展,宋代的婚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通过对这一时期婚姻观念变迁的了解和探究,学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透视宋代的经济、社会领域发生的变化。本设计主要使用生活化,故事化的史料创设情境,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习和探究,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时期时期的社会特征,拓宽视野,见微知著,培养“生活即历史” 的 历史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史料解析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相关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表现,但对材料的归纳概括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另外,学生在理解该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上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梳理清楚才能理解到位。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唯物史观:学生通过对唐宋婚姻观念变迁的了解和探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透视唐宋时期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时空观念:学生通过构建知识导图、思维树、三维坐标系的形式呈现唐宋社会的发展变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构建整体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学生通过对“生活化”史料的研习和探究,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特征,拓宽视野,见微知著,培养“生活即历史” 的 历史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史料解析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历史解释:结合宋代科举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当时社会的变化。家国情怀: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宋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发达、商业和对外贸易繁荣,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宋代社会流动性增强的探究,认识到“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在初中学过宋代的经济发展,认识这一时期的经济在前代继续发展的同时,还呈现了以前没有的新变化,即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于自然经济的突破、古代商品经济的顶峰等。【教学难点】宋代的社会的新变化。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非诚勿扰》音乐,渲染气氛。这是现在很火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男嘉宾出场曲。那请大家想想为什么相亲节目这么火? 在今天,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原因,出现了很多大龄青年,即所谓的“剩男”、“剩女”,成为今天婚姻中的一大现象。其实,这一现象并不是现在就有,在一千多前的唐宋就有,尤其是宋代为甚,那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穿越到一千多年前,以婚姻为视角,探寻宋代“剩男”、“剩女”出现的原因,以及这一婚姻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宋代经济、社会的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
一一、宋代婚姻现象举偶 过渡:宋代婚姻有哪些现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材料一和二:问题1:材料一中,向敏中、张齐贤为什么争着求取柴氏?从材料一、二看宋代婚姻中存在什么现象?教师:两位士大夫(宰相)为了贪图资财,不惜娶有钱财的寡妇为妻,反映了宋代婚姻重财。民间发展到“以财论婚”的地步,聘财成了婚姻连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财婚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板书 :婚姻观念变化1.“财婚”风尚盛行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门阀氏族势力发展的高峰期,门阀士族为了维持自己贵族血统,坚持“士庶不婚”,“门当户对”的原则,这一原则对唐代的婚姻观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人以能与士族大姓通婚为荣,即使是皇族也不例外,唐文宗想把真源公主、临真公主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却遭到拒绝。对此,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出示材料三:问题2:材料三反映唐代婚姻最看重什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教师:门阀士族势力,虽经隋唐以来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冲击,但至唐代仍保有较强大的势力及影响。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从材料看,皇帝想“高攀”世家大族,结果竟然不能如愿。看来“士庶不婚”,“门当户对”对婚姻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现象到了宋代则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材料四:问题3:材料四反映宋代婚姻中的什么现象?宋代“择婿”的重要标准是什么?从材料三到材料四,宋代婚姻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在发榜之日各地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们会乘坐择婿车,带着女儿、家仆全家出动,使出浑身解数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冯京,连中三元成为当时的状元,先被国丈张尧佐的家丁抢到府中,后又被枢密使张耆看中,最后被宰相富弼的女儿成功拿下。这情景哪里是择,分明是捉,坊间便称其为“捉婿”。榜下捉婿成为宋代婚姻的一大奇观。王安石在《临津》中写道:“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描写的就是每到发榜之日,在赴琼林宴(金明池)的路上,新科进士(绿衣郎)会吸引众多的迷妹前来膜拜。板书 婚姻观念变化2:以“才”择婿风行出示材料五和六:问题4:材料五《唐律疏议》《户婚》规定了什么婚姻现象?问题5:奴是指什么人?良人是什么人?问题6:从材料五到材料六,这种婚姻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婚姻观念变化3.良贱不婚松弛教师:在宋朝的历史上,良人与奴婢、娼妓等通婚者比比皆是,宋代士与妓相爱而结成夫妻者亦有之。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婚姻观念的一个新突破。 分析和解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根据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归纳答案。分析和解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根据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出答案。分析和解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出答案。分析和解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出答案。 学生通过解读宋代婚姻现象的史料解读,能够认识到由唐入宋,婚姻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二、探究宋代婚姻观念变化的原因 教师:婚姻观念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而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婚姻变迁的基础,宋代婚姻观念的演变是当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方面的变革的反映。请阅读课本,归纳宋代经济、社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因素为宋代婚姻观念变化提供了可能性?探究一:为什么“财婚”风尚盛行?设问1:婚姻看中彩礼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设问2:那同学们能举出例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吗?其实大家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图》就是研究宋朝商业和城市发展最具有价值的文物。设问3:请结合课本p61-62,通过《清明上河图》感受当时的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程度。从以下这些角度思考宋代商业的发展?(市场、商路、货币、城市、政策的变化?)活动1:出示:送外卖、赵太丞家、修面、修车图片,设问:这些图片反映的哪些行业?反映宋代境内的商业主流是什么?活动2:出示住宅和茶坊图片(这几个人在门前聊天、打盹,旁边却是热闹的街市),,这反映了宋代商业的什么特点?出示灯笼、灯牌图片,这是高高挂起的灯笼和灯牌光靠,这又反映了宋代商业的什么特点?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说明了什么?设问4:榷场是什么?在边境设置的专门贸易的场所,政府在边境设置很多榷场鼓励边境贸易。活动3: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宋代海外贸易有什么特点?教师: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的观念,由重义轻利到义利并重,使得这一时期的婚姻观念日趋世俗化和功利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念,财富逐渐成为婚嫁的重要依据之一。设问5:商业的发展,又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它们的发展情况如何?活动4:以表格的形式梳理手工业和农业发展基础知识。活动5:宋代经济分布图,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分布看,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农、手、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之变→经济“变革”性发展探究二.为什么以“才”择婿风行?设问1:为什么尚“才”盛行(都抢着与新科进士联姻)?设问2:为什么宋代文臣地位高?设问3:怎样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板书:婚姻观念变化2.以“才”择婿风行→国家政策变动→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探究三:为什么良贱不婚松弛?设问1:宋代良贱不婚松弛,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状况?设问2:为什么国家对人身自由的控制松弛?板书:婚姻观念变化3.良贱不婚松弛→土地政策变动→人身自由增加 学生阅读课本,小组活动,回答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小组活动,回答问题。观察分析图片,思考、回答问题。阅读课本,观察分析图片,思考、回答问题。观察分析图片,思考、回答问题。观察分析图片,归纳特点。阅读教材,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基础知识分析和解读材料,回答文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分析两宋榷场设置的影响和宋朝“钱荒”的原因,学生能够认识到民族间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宋代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华文明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同时增进了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加强了民族交融,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通过史料解读,学生能够从商业繁荣的角度论证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是社会意识变化的重要原因。由经济过渡到社会结构、政府管理等角度论证这一时期总体发展变化,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发展趋势的理解,增强学生关于历史进程演变趋势的解释水平。
三、课堂小结 小结:正所谓“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面对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代人们已经认识到,所谓门第、身份、等级均是虚的东西,而政治地位和特权以及金钱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富有的商人和科举及第的士人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宋代婚姻中尚“才”、尚“财”现象风行,国家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控制松弛,良贱不婚松弛。由宋代婚姻观念的变化这一视角,管中窥豹,我们看到了宋代的经济、社会与之前的朝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史学界也提出了“宋代变革论”的论断。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理学与艺术》一书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小切口中我们看到了这一时期宏大的历史。史料中反映的都是小事件,小事件里也有大历史,历史不总是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它有时就是家常里短,鸡毛蒜皮,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当善于从小事中发掘大历史,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现历史的温度。大家学了这一课,你能回答开篇中的问题:为什么宋代会有很多的“剩男”“剩女”吗?教师:士人地位高使得很多女子都想嫁给官郎,但是高中进士的读书人,毕竟是少数啊,很多丈母娘开始感叹“女婿不够用啊”!挑不到怎么办呢?挑不到也不气馁不将就,来年再挑,这一来二去姑娘们就都成老姑娘了,也就造成了“剩女盛行”的现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士人的优厚待遇和科举及第便能迎娶“白富美”,使得当时的男子“六经勤向窗前读”,同样考中的人凤毛麟角,因考试而失时,成为“剩男”。婚姻尚“财”,厚嫁风气风行,但也使得一些不富裕的家庭没有足够的嫁妆嫁女,导致“剩女”的出现。女子等官郎,男子忙科举,厚嫁风气风行,造就了宋代的“剩男”,“剩女”现象。思考题:台湾《中国通史论文选》编者说:“历史的最大特性就‘变’,研究历史就是要明了它的变化情形,若不分期,就不易说明其变化真相。历史分期的目的即在于帮助我们找出历史的变点,进一步观察它的质变和量变,从而了解各时代的特性。”思考:你心目中的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的拐角吗? 感悟,思考思考、回答问题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归纳概括能力以“唐宋变革论”作为本课的结尾,引发学生对宋代历史地位深层次的思考。宋代经济的高度发达和社会自由之风的日渐盛行,是源于中华文明强大的感召力和驱动力,源于各族人民共同的智慧创造,宋代是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朝代。
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的“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28届年会展示课,现将自己本次上课的所思所想,所获所得整理如下。一、可取之处1.认真研读教学内容 本课课题为“辽宋夏金元是的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为“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教材主要以四个子目介绍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由此来变的社会变化。虽然教材知识的条理性和层次性明显,但由于纵向上从辽宋对峙到元朝统一时间跨度较长,政权差异较大,横向上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又长期并立,相互还有交融,因此对学生的时空观念还是提出了挑战。教材内容的编写主要以宋朝经济与社会的变化为主,顺带提及辽、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因此,本节课在内容的处理上是以宋朝为圆点,着眼于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存的整个时代,立足课标与教材,既要体现这一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又要讲清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凸显此时民族政权间的经济交往带动的民族交融。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2.精心设计课堂环节 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应该是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共识、共赏、共享的学习共同体。本次年会的主题叫“创享思维课堂,落实核心素养”,教师既要通过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享受课堂,又要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启迪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落实核心素养。因此,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针对不同环节、重点内容创设不同情境,提出更多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体现课堂的高效性,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悦享性。课前渲染。以宋代的“剩男剩女”现象,作为本课的导入,通过宋代婚姻观念的变化,设置明确有趣的学习主题,并以此统领全课的学习。(2)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新课标要求、教材编排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本课在整体设计上并未过于强调创新,以两大部分——宋代婚姻现象举偶和探究宋代婚姻观念变化的原因,感受社会之变展开教学。第一步:以宋代“财婚风尚盛行”的现象,说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突出特点。第二步:以“以才择婿风行”的现象分析科举制等政策的完善发展。第三步:以“良贱不婚松弛”的现象分析社会关系的发变化。最后,以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作为本课的结尾,引发学生对宋代历史地位的深层次思考。3.注重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的熏陶 历史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的课程。辽宋夏金元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政权由并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是民族交融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奠定的重要时期。因此,本课的内容除让学生认识这一时期经济的繁盛、社会的巨变以外,还应该从大时空观念出发,同时关注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与进步,关注不同民族政权间日益频繁的经贸往来和民族交融进程的加快。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一方面让学生明白经济发展带来社会变化,带动社会自由之风的盛行,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认识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民族间更加广泛的沟通和交融的历史大趋势。(4)课堂氛围。整节课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互动频繁,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了课堂合作、探究中,学生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按设计思路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但也存在者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话筒的频繁更换、传递对授课产生了一些小的干扰;比如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但受限于课堂时间,没有给学生留下更多充分地展现自我的机会;部分语言不够简练,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距离自己希望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定距离等等。这些问题,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正。每次参加这样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从压力满满、动力满满、信心满满到最后的收货满满,背后体现的是从选课到磨课,从上课到评课,从懵懂到成长的心路历程。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