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统编版纲要(上) 授课题目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教学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福州市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他们日常对于科普类的历史节目感兴趣,在初中已学过秦朝时期相关史事,对于秦统一六国、颁布统一措施、秦朝灭亡等基本知识较为熟悉。经过第二课的学习,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化带来的生产关系变化,以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有所了解,因而能够在本课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含义。但高一学生知识零散,对于秦朝的统一措施多为死记硬背,对秦朝官僚政治形成及作用并不明晰。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上承春秋战国时期各方面大动荡下孕育出统一趋势,下启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分为三个子目,按照事件发展顺序依次讲述秦的统一,秦的暴政以及秦的速亡。学好本课,有利于让学生了解秦朝作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从而对之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设计立意 本课以“里耶秦简背后的秦朝兴衰”为立意,以对里耶秦简的认识和解读为主线,将本课进行有机整合,分为四部分:为何旧属楚地的里耶能够出土大量秦简?——秦的统一与扩张里耶秦简主要记载了些什么?——秦统一之制与秦政之严苛为何里耶秦简被发现于井中?——秦的速亡流传千年的里耶秦简——秦建立之思里耶秦简的内容为秦朝迁陵县的政府公文和档案。通过将本课内容与里耶秦简部分内容及整体状况相融合,挖掘历史细节,让课堂富有趣味性,使学生从中了解秦朝统一业绩与秦政之苛,感受秦朝自上而下官僚政治的发展,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及秦朝崩溃原因。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历史实物史料与文献材料,养成论从史出的学习思维。通过将东周与秦代的制度进行对比,理解秦代制度的进步性与秦政的局限性,加强唯物史观。通过对“迁陵以邮行洞庭”一语的提问与相关材料的探析,对于秦代统一制度及措施有关联性的理解,进而理解官僚政治的形成与作用,作出初步的历史解释。通过了解里耶秦简形成的背景与发展近况,感受千年之前秦制的高度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及秦朝崩溃的原因难点:统一措施颁布与官僚政治形成之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课本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教学方法史料研习法、问题探究法、故事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用里耶秦简中的《九九乘法表简》进行导入,询问学生是否见过两千多年前的九九乘法表,并将图片中的一小部分放大,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内容。接着引出本课的主线——里耶秦简,其被誉为“一个时代浓缩于一个城,一个城又浓缩于片片木简”。展示2019年国家博物馆里耶秦简展览的海报,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海报信息,点明里耶现处湖南湘西,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而秦简中记载着“郡”——秦朝地方行政制度,进而进入本课的第一部分:为什么如今相对偏远的湘西里耶,又旧属于楚地,能够出土记载秦朝信息的秦简? 课堂气氛活跃,有同学表示知道,看过《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学生积极辨别图中内容。观察海报,思考。 用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辨别,增加其成就感以及提高学生兴趣。运用海报,让学生有身边的历史感,留心身边事务。通过设问进入本课第一部分。
一、为何旧属楚地的里耶能够出土大量秦简?——秦的统一与扩张新课讲授 过渡:为何旧属楚地的里耶能够出土大量秦简?展示学生熟悉的第二课的战国形势图,并给出合纵连横的相关材料,提问:“从亲”指的是战国时期的什么战略?结合地图中的动画指出这是合纵战略。对材料中的“一军下武关,一军下黔中”进行讲解,指出里耶原为楚国的军事堡垒,是秦军连横战略中下黔中攻打楚国的必经之地。(星星处)接着再给出《战国策》的材料,提问:能从中看出何种政治局势?与学生一同分析,此材料表示出列国林立走向一国独大的统一局势,即在合纵连横中不同战略的成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过渡提问:为何在战国末期形成统一局势?展示本课导语部分的文献材料,不同货币流通区域开始出现重合图片以及诸子百家统一共识的表格。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统一的客观条件。过渡提问:既然统一是趋势,那为什么这个统一事业是由秦国来完成?给出课本P19问题探究的材料,以及P14学思之窗的材料,以及历代秦国重臣身份的相关表格,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商鞅变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肯定并进一步带领学生分析材料,讲解秦国统一的基础。展示课本地图,让学生观察图例,并结合课本讲解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功业。并且联系主线,讲解里耶从楚国的军事堡垒变为秦帝国向南延伸的前沿军事政治城池,讲解秦朝疆域的扩张及影响。 阅读材料,思考,看到来源是苏秦列传反应出是合纵战略。阅读课本,阅读材料,回答战争带来灾难,人民开始有统一共识以及经济交流的加强。翻阅课本,回顾前一课内容,对于大段材料的解读有些吃力,但总体上能够解读出相关要点。观察地图,认真听课。 一方面紧密联系里耶秦简,另一方面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此时战略的成果代表不同的结局,为之后为何能有统一之势与为何是秦国来统一做铺垫。由于在第二课已经较为深入地讲解了春秋战国经济发展,以及动荡中蕴含的统一趋势,因而这里不对铁器牛耕生产工具的发展等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荀子》的材料中不仅有吏治的内容,还有地理优势以及四代秦王勤勉治国的信息,因而作为讲述统一基础的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养成论从史出的思维,而不是直接从课本找出答案。多次使用课本地图,让学生养成常读细读课本地图的习惯。
里耶秦简主要记载了些什么?——秦统一之制与秦政之严苛新课讲授 过渡提问:里耶在秦朝时期是重要的城池,名为迁陵郡,那么里耶秦简主要记载了些什么?给出里耶秦简的两张实物图片并配上文字,点明据考古学家研究,里耶秦简的内容为迁陵县政府的公文档案。而给出的两张图片则是迁陵县邮行以上交公文的相关秦简。让学生观察两张图片,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提问。过渡提问:统治者是否需要足够的权力?怎么实现?让学生对比周代与秦代的政治制度,并用思维导图讲解三公九卿,最后点明秦代皇帝制度和君主专制的特点。过渡提问:统治者拥有至高的权力,也就是专制,在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国也逐步建立君主专制的制度。但专制并不代表集权,那么又要如何建立中央集权呢?给出王绾和李斯关于秦国地方制度的争论,并让学生思考两者的合理性。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肯定其发现了郡县制的合理性,指出对于此时设置分封制确实有弊端,但是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此点之后再进行讲述)接着运用思维导图讲解郡县制之下的官僚设置。给出两则材料,让学生再次对比周代制度,思考秦朝的“天下之治”有何不同。讲解官僚政治是与贵族政治相对应的,也就是这些官员都是由中央任免,并不通过自身贵族的血缘和身份得到权力,因而受中央的管制。财富来源也不是供奉而是税收。而且这些官员在职业才有权力,不在职位就没有权利。从中央官制到乡里都设置了官员进行管理,层层分布,各司其职,也就形成了官僚政治的形态。过渡:秦朝从上至下设置了官僚机构,而上下之间怎么交流呢?对,下发公文通知或者上传文件。里耶秦简的公文档案在当时就属于需要被送到上级审查的文件。给出里耶秦简上计简的实物图片,并展示里耶秦简博物馆对此的解说词。让学生找出上交文件中包含什么,为什么需要记载这些,如果要传递文件又需要什么呢?(如文字需要统一,收取税收度量衡要统一)最后点明秦朝形成了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官僚体系。过渡:这些文字,货币,度量衡确实是统一,但是全部都是按照秦的标准而设置的。其实回看刚才王绾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秦国快速地统一了六国,但是六国的习俗和文化都各不相同,直接用郡县制进行管理的话,六国故地能够“吃得消”吗?秦朝是“统治”还是“压制”呢?给出《荀子·强国篇》的后续(对字词进行简单的讲解),以及商鞅的变法理念,让学生思考两者的差异及秦朝是否有做出改变。过渡:我们来看看里耶秦简中民众的生活状况。给出里耶秦简中关于追债案的文字内容,将百姓盐由于欠税,家贫而不得不去做劳役的事件当成小故事来讲,并且给出当时一日的工资,让学生计算盐什么时候才能还完。讲述完秦朝日常部分法律的惩罚力度,以及 提出问题:这个是什么字?秦简记载了什么?怎么邮行呢?统治者怎么管理迁陵县?等等。回顾前一课内容,认真听讲。阅读材料,思考,不少学生因为知道秦朝采用的是郡县制,因为不认为王绾的建议有何合理性。回顾上一课阶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化,能够回答出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对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有点不清楚。阅读材料,小组讨论,翻阅课本。思考,回答一个是注重用道德来治理百姓,另一个为了强国,主张弱民,秦朝依然沿用。听讲,进行计算,思考。 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之后的讲授中,结合课本进行讲解和回答。进而让学生理解秦统一措施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秦朝政治制度的进步之处,运用思维导入让学生直观了解三公九卿的设置。进一步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进步之处,步步突破本课重点,为之后整体突破奠定基础。以里耶秦简上计简为中心,一方面贴合主线,另一方面通过讨论,与讲解,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巩固统一的制度的实际功用,对此有关联性的理解。在此前针对邮行简提问的基础上,对难点进行化解。将第一则的材料与之前荀子夸赞秦国遥相呼应。让学生将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的思想进行对比,对秦国乃至秦朝的统治思想有更深刻的了解,进而理解秦国的暴政。聚焦于小事件,挖掘历史细节,让学生直观感觉和理解“沉重赋税,严苛刑罚,繁重徭役”是秦速亡的原因。
百姓税收与徭役、农耕之间的恶性循环后,讲述同一秦简记录中的另一位叫小欬的人罚金为钱11211,按照当时人工作一天的报酬是8个钱计算,他要服役近三年零十一个月,让学生直观感受秦法的严酷性以及徭役、赋税的繁重,初步理解秦速亡的原因。过渡提问:那么这种差异能在短时间消除吗?秦朝如何“消除”?讲述焚书坑儒的事件,让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作为基层秦朝吏“三老”在陈胜起义中倒向了起义军,以及展示课本P17的材料,分与学生一起分析材料,讲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学生回答:不行,结合课本回答进行焚书坑儒。学生对“三老”表示出惊讶。 通过进一步的追问,让学生思考文化的差异,为接下来讲授的秦朝灭亡原因奠定基础。“三老”的出现,让学生直观体会秦朝官僚体系并非短时间能够无缝衔接在六国故地。而秦直接且残暴地“移植”制度,实施暴政,使得百姓忍无可忍,最终起义,也是秦朝走向灭亡的原因。在此对重点进行深入讲解。
三、为何里耶秦简被发现于井中?——秦的速亡 过渡:秦的暴政也使里耶秦简的命运发生转折。1分钟40秒左右的视频,大意:秦的暴政使得各地起义,迁陵县的官员们在迁陵县被攻破前,将秦简焚烧,未烧完的投入水井中。结合课本地图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结合材料讲述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并且点明六国复国运动,呼应此前秦国残暴消灭“差异”。最后简单讲述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 观看视频阅读、思考。 串联起整课,合理进入第三部分。通过地图,材料让学生知道农民起义以及楚汉战争的相关知识。
四、流传千年的里耶秦简——秦建立之思新课讲授 过渡:速亡的秦朝没有留下多少记载和文字,正是里耶秦简的出土让我们能够再次了解千年前的秦朝。展示国家博物馆里耶秦简展览中的迁陵县邮路示意图,以及里耶秦简中记录蛮夷的相关材料。通过了解对地区交往交流和民族交往交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作用,里耶秦简让我们能够感受千年前的秦朝社会。最后,让学生翻看书本目录寻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字样,并展示秦朝建立意义的材料,讲述秦制的进步性以及秦政的局限性。 阅读材料,思考。阅读材料,思考,翻看课本。 通过了解里耶秦简形成的背景与发展近况(进行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感受千年之前秦制的高度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智慧。用最简单的方式,结合材料让学生理解秦朝建立的意义,再次对重点进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