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水——分子
铁——原子
氯化钠——离子
下列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
离子?离子是什么样的微粒?离子又是如何形成的?
知识点1 离子
稳定结构:像稀有气体这样最外层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氦只有一层电子,最外层2电子)。
【小知识】物质都有趋向于稳定状态的特点。
(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掉)
原子也不例外,也有趋向稳定的结构的特点。那么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稳定结构?
知识点1 离子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一般小于4
易失去电子
一般大于等于4 (氢为1)
易得到电子
易发生化学反应
等于8(氦等于2)
难于得失电子(为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反应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知识点1 离子
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有密切关系。
结构
决定
性质
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形成离子
知识点1 离子
氯化钠的形成
Na原子
质子数=电子数
Cl原子
质子数=电子数
Na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Cl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知识点1 离子
氯化钠的形成
知识点1 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
铝离子
硫原子
铝原子
硫离子
原子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个数比组成的原子集团。
知识点1 离子
例:Mg2+ Cl- Al3+ O2-
1. 阳离子右上角标的电荷数值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数值
2. 阴离子右上角标的电荷数值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8电子之差
【提示】
1.写法:先写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所带电荷数及电性。
离子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知识点1 离子
离子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 离子符号的意义
例: O2-
(1)表示氧离子。(整体)
(2)表示一个氧离子。(系数1的意义)
(3)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数字的2意义)
知识点1 离子
离子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O
2Na
3Al
2Mg
2O2-
2Na+
3Al3+
2Mg2+
二、说出下面这些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面数字的意思
F-
一、写出氟离子,锂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的离子符号,并说出各离子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Li+
K+
Ca2+
知识点1 离子
离子化合物
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
MgCl2 AlCl3 KCl MgO CaO
由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
知识点1 离子
1.原子和阴,阳离子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原子与离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失电子
得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联系
阳离子
原子
① 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
②原子一般不具有稳定结构,而离子具有稳定结构
①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②都能构成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阴离子
区别
知识点2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它们的质量如下表:
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知识点2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10-27kg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kg千克
太难计算了
知识点2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公式:
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质量
以一个碳原子(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的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知识点2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
由于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即: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读出也不写出。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堂练习
1.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B
课堂练习
2.已知M2—离子核外有n个电子,则该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n B.n-2 C.n+2 D.1-n
B
课堂练习
3.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
A.12:12 B.2:12
C.2:1 D.1:2
B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查阅书后附录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表,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那些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如我国的张青莲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