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卷】第五单元2.3社会行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提升卷】第五单元2.3社会行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0 17:16:5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提升卷】第五单元2.3社会行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澄城期末)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
A.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
B.蚁群中的工蚁承担觅食、筑巢等工作,不能繁殖
C.狒狒首领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权
D.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
【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这是繁殖行为,A符合题意。
B、蚁群中的工蚁承担觅食、筑巢等工作,不能繁殖,体体现了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狒狒首领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权,这体现了群体内具有明显的等级,属于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体体现了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2.(2023八上·海口期末)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①菜粉蝶、③苍蝇,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②蚂蚁、④蜜蜂,各成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因此都具有社会行为;
⑤黑猩猩,具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具有社会行为。
所以,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②蚂蚁、④蜜蜂、⑤黑猩猩。
故答案为:D。
【分析】(1)社会行为指的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点: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群体内部还形成等级。
3.(2023八上·南山期末)柑橘大实蝇是一种农业害虫,据报道,国际上已发现柑橘大实蝇的性外激素,成功突破了“果树控害”的难题。喷洒柑橘大实蝇性外激素直接干扰了柑橘大实蝇的(  )
A.生长 B.通讯 C.运动 D.觅食
【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喷洒柑橘大实蝇性外激素直接干扰了柑橘大实蝇的通讯,从而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1)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2)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意义: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常见的信息交流方式:
①大雁飞翔时不断变换飞行“方阵”;
②蜜蜂的各种舞蹈;
③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
④蚂蚁的气味交流;
⑤雌性白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
4.(2021八上·大石桥期末)蟠龙山公园是大石桥民众休闲娱乐的场所,随着市政府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蟠龙山公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到春天,我们都能看到很多生物,有蜜蜂、蚂蚁、喜鹊、日本猴,这些动物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 B.蚂蚁 C.喜鹊 D.日本猴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指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常见的动物:昆虫类的蚂蚁、蜜蜂;狮子、大象、狒狒、猴子、狼等多数高等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①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②有利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选项中蜜蜂、蚂蚁、日本猴都具有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5.(2023八上·紫金期末)动物群体内需要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传递作用的是(  )
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叫声
B.工蜂在找到蜜源后回巢跳圆形舞
C.壁虎遇到敌害时断掉尾巴
D.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同种雄蛾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这属于用声音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工蜂在找到蜜源后回巢跳圆形舞,这是通过动作向同伴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壁虎遇到敌害时断掉尾巴,这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C符合题意。
D.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同种雄蛾,利用气味进行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6.(2023八上·蓬江期末)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是(  )
①白鹤翩翩起舞进行求偶 ;②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 ;③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④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①白鹤翩翩起舞进行求偶,这是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②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这是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③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这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不是信息交流;④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是在用气味进行交流;由此可知,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是①②④,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7.(2023八上·昆明期末)动物借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下列不是“行为语言”的是 (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
C.蚊子凭借哺乳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寻找猎物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蚊子凭借哺乳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寻找猎物不属于传递信息行为,C符合题意。
D.老母鸡“咕咕”地召唤小鸡,是通过声音进行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8.(2023八上·常平镇期末)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队伍奔向食物,兴趣小组做了有关“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
B.先喂养一段时间,实验时蚂蚁最好处于饥饿状态
C.实验中,所选木条的粗细和长短不需要一样
D.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 A、对照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除了变量外,其他条件均需相同且适宜,因此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可刺激蚂蚁寻找食物,有利于观察,B正确;
C、对照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因此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样,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因为手上的气味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在实验设计中,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他变量需要适宜且相等,不能对实验产生干扰。
9.(2023八上·新会期末)下列现象不属于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
B.蚂蚁用分泌物标记觅食路线
C.乌贼受到威胁释放墨汁
D.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特定的叫声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昆虫性外激素是雌成虫分泌的用以吸引雄虫前来交尾的一类化学物质。如:雌蛾体表腺体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信交流,A正确。
B.蚂蚁用分泌物标记觅食路线,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
C.乌贼受到威胁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C错误。
D.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特定的叫声,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信息交流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10.(2022八上·青岛期末)下列不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是(  )
A.黑长尾猴遇到蛇,发出叫声警示同伴
B.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C.蝶蛾类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D.壁虎遇到敌害自动断尾,以引开敌害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黑长尾猴遇到蛇,发出叫声警示同伴,属于用声音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属于动作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蝶蛾类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属于气味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壁虎遇到敌害自动断尾,以引开敌害,属于防御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信息交流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11.(2022八上·韶关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均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
C.蜘蛛结网,大山雀偷喝牛奶都是先天性行为
D.白蚁营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动物通讯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A正确;
B、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通常,动物越高等,学习的能力越强,B正确;
C、蜘蛛结网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大山雀偷喝牛奶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说明白蚁具有社会行为,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12.(2022八上·泗县期中)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中,群成员有明确分工,一定具有“首领”
B.动物的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外在刺激下所产生出来的活动表现
D.冬天到了,大雁成群南飞的行为既有社群行为也有节律行为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所以,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中,群成员有明确分工,但不一定具有“首领”,A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大雁南飞,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行为。大雁南飞迁徙过程中,雁群会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这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所以,大雁还体现了社会行为(社群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3.(2022·淮北月考)黑猩猩能够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并举起树枝舔食上面的白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黑猩猩与白蚁都具有社群行为
B.黑猩猩举着树枝舔食白蚁时,肱二头肌收缩
C.黑猩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人类不同
D.黑猩猩使用树枝是后天学习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黑猩猩与白蚁的群体内都有组织、有分工,都具有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黑猩猩举树枝舔食白蚁时,是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不符合题意。
C.黑猩猩是哺乳动物,其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和人类相同,C符合题意。
D.黑猩猩使用树枝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14.(2021八上·佛山月考)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雌猫这种行为是:①繁殖行为 ②社会行为 ③先天性行为 ④学习行为 ⑤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⑥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属于对后代的哺育,属于①繁殖行为;刚刚失去幼崽的猫,把小狗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⑤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属于③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5.(2022八上·江油月考)今年5月底,云南15头亚洲象一路向北,这次象群走得比较远,向东北走了400多公里,引起了网友极大的关注。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带头的母象首领经验不足导致迷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象群这种有组织、有分工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B.在象群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C.象群可通过气味、跺脚等方式进行通讯,这对象群觅食、御敌、繁殖后代有着重要意义
D.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 象群这种有组织、有分工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A正确;
B、象群体生活的特点是有其等级次序,社群内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首领”,由它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方向和对外战斗。所以,首领并不一定年长,B错误;
C、象群可通过气味、跺脚等方式进行通讯,这对象群觅食、御敌、繁殖后代有着重要意义,C正确;
D、在象群北迁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沿途各地可疏散居民,封闭街区,供给食物,要保护象群,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2八上·岑溪期中)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   。
(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加   (填“浓糖水”或“清水”)的棉花团。
(3)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   。
(4)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
A.设置重复组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5)蚂蚁群体中有不同成员,且分工明确。它们之间是通过   进行信息交流的。
【答案】(1)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2)清水
(3)避免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A
(5)气味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假设不是随意作出的,它应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设计对照试验,其中一组滴加浓糖水,另一组滴加清水,其他条件都相同,故可知实验变量为糖分,所以,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故答案为: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2)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人为控制变量的组为实验组,所以滴加浓糖水的为实验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变量是理想或接近自然状态的组为对照组,所以滴加清水的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清水。
(3)实验时,若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会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实验结果不能有效地说明问题。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要多,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果和正确的结论。本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避免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避免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设计探究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和误差,需要设置重复组,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故答案为:A。
(5)蚂蚁具有社会行为,群体中有不同成员,且分工明确。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蚂蚁的触角上有嗅觉感受器,它们之间是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
故答案为:气味。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中有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是实验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为对照组。为减少外界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设置重复组,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三、资料分析题
17.请你分析一下,下列各动物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流的?
(1)让母猪来喂养其他母猪产下的小猪,要先在小猪的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才可以让母猪进行喂养:     。
(2)雄性孔雀开屏,吸引雌性孔雀交配:   。
(3)蜜蜂用舞蹈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
(4)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   。
【答案】(1)气味
(2)动作
(3)动作
(4)声音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喂奶期的母猪通过气味分辨小猪是否是自己的,在需喂奶的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后,喂奶母猪闻到了自己熟悉的气味,就会以为这几只小猪是自己生的,因此喂奶母猪尿液的气味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2)动物往往会通过形体姿态、气味、动作、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孔雀通过开屏这一动作与异性进行交流。
(3)蜜蜂跳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他工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的。
(4)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它们之间通过声音进行通讯。
故答案为:(1)气味;(2)动作;(3)动作;(4)声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通讯,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8.(2022八上·惠州期末)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常常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二:白蚁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雄蚁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幼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资料三: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1)在资料一中,海豚的表演属于   行为。动物这种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   ,该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2)由资料二判断,白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它们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
(3)资料三中,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   。
【答案】(1)后天学习;高等
(2)社群;分工
(3)信息交流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在资料一中,海豚的表演属于学习行为,它们的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2)白蚁的群体中,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及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就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因此,由资料二判断,白蚁是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它们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
(3)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蛾类的雄性成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可以用来接收雌性成虫释放的性引诱外激素。资料三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分析】1.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3.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9.(2021八上·潮安期中)阅读分析下面的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枝枝树林中有2种鹦鹉,一种是卡拉鹦鹉,一种是紫鹦鹉。两者都住在树洞中,有时在同一树洞中住着两种鹦。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经紫鹦鹉育出来的幼卡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的行为,有些行为却变成紫鹉的行为。小卡拉发出的求食声仍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卡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鹦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的食性一样。
材料二: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两只“雁”做“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敌害来临时,这些“放哨”者,或大叫或狂奔或扑翅起飞发出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准备或逃生,而自己却暴露了目标,易为敌害所捕食。
(1)资料一中“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紫鹦鹉的这种行为是   行为,鹦鹉的觅食行为、长大受到惊吓时防御行为没有改变,这些行为由体内的   控制,而长大后的卡拉在防御觅食等行为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受   因素导致改变的,属于   行为。在维持动物生存的意义上,卡拉的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   。
(2)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雁群有的负责站岗放哨,有的负责取食,这属于   行为,且体现了   的特征。
【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环境;学习;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社会;有明确的分工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1)资料一中“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属于先天性行为,紫鹦鹉的这种行为局限性是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小卡拉鹦鹉的觅食行为、长大受到惊吓时防御行为没有改变,这些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而长大后的卡拉在防御觅食等行为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学习行为导致改变的。在维持动物生存的意义上,卡拉的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所以,从行为的目的来看,孤雁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雁群的行为又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有的站岗放哨,有的取食,这就体现了分工明确的特征。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0.(2021八上·普宁期中)资料分析
资料一: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的必经之地用蜜糖写下"霸王自刎于乌江"字样,蚂蚁就爬在蜜糖上,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以为是天意而自杀。
资料二:在长隆动物王国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蜂王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蜂的职能是与蜂王交配;工蜂的主要职能是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1)资料一是利用了蚂蚁的   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   行为,动物的这种行为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   ,该行为就越复杂。
(3)由资料三判断,蜜蜂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形成了一定的   
(4)"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之间也能进行信息交流。蚂蚁靠   进行信息交流,蜜蜂可以通过"圆圈舞""8字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这是蜜蜂通过   _在传递信息。
【答案】(1)取食;先天性;遗传物质
(2)后天学习;高等
(3)社群;分工;组织
(4)气味;动作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资料一可以看出,蚂蚁捕食蜜糖,这属于取食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 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是海豚在出生后,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页脚后天性行为,动物的这种行为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也越复杂。
(3) 资料三判断,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因为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会通过跳舞这种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4)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之间也能进行信息交流。蚂蚁靠气味进行信息交流,蜜蜂可以通过"圆圈舞""8字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这是蜜蜂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的。
故答案为:(1)取食、先天性、遗传物质;(2)后天性、高等;(3)社群、分工、组织;(3)气味、动作。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社会行为的动物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有些高等动物的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提升卷】第五单元2.3社会行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澄城期末)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
A.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
B.蚁群中的工蚁承担觅食、筑巢等工作,不能繁殖
C.狒狒首领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权
D.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
2.(2023八上·海口期末)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3.(2023八上·南山期末)柑橘大实蝇是一种农业害虫,据报道,国际上已发现柑橘大实蝇的性外激素,成功突破了“果树控害”的难题。喷洒柑橘大实蝇性外激素直接干扰了柑橘大实蝇的(  )
A.生长 B.通讯 C.运动 D.觅食
4.(2021八上·大石桥期末)蟠龙山公园是大石桥民众休闲娱乐的场所,随着市政府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蟠龙山公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到春天,我们都能看到很多生物,有蜜蜂、蚂蚁、喜鹊、日本猴,这些动物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 B.蚂蚁 C.喜鹊 D.日本猴
5.(2023八上·紫金期末)动物群体内需要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传递作用的是(  )
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叫声
B.工蜂在找到蜜源后回巢跳圆形舞
C.壁虎遇到敌害时断掉尾巴
D.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同种雄蛾
6.(2023八上·蓬江期末)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是(  )
①白鹤翩翩起舞进行求偶 ;②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 ;③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④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7.(2023八上·昆明期末)动物借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下列不是“行为语言”的是 (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
C.蚊子凭借哺乳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寻找猎物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8.(2023八上·常平镇期末)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队伍奔向食物,兴趣小组做了有关“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
B.先喂养一段时间,实验时蚂蚁最好处于饥饿状态
C.实验中,所选木条的粗细和长短不需要一样
D.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9.(2023八上·新会期末)下列现象不属于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
B.蚂蚁用分泌物标记觅食路线
C.乌贼受到威胁释放墨汁
D.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特定的叫声
10.(2022八上·青岛期末)下列不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是(  )
A.黑长尾猴遇到蛇,发出叫声警示同伴
B.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C.蝶蛾类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D.壁虎遇到敌害自动断尾,以引开敌害
11.(2022八上·韶关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均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
C.蜘蛛结网,大山雀偷喝牛奶都是先天性行为
D.白蚁营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
12.(2022八上·泗县期中)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中,群成员有明确分工,一定具有“首领”
B.动物的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外在刺激下所产生出来的活动表现
D.冬天到了,大雁成群南飞的行为既有社群行为也有节律行为
13.(2022·淮北月考)黑猩猩能够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并举起树枝舔食上面的白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黑猩猩与白蚁都具有社群行为
B.黑猩猩举着树枝舔食白蚁时,肱二头肌收缩
C.黑猩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人类不同
D.黑猩猩使用树枝是后天学习行为
14.(2021八上·佛山月考)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雌猫这种行为是:①繁殖行为 ②社会行为 ③先天性行为 ④学习行为 ⑤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⑥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5.(2022八上·江油月考)今年5月底,云南15头亚洲象一路向北,这次象群走得比较远,向东北走了400多公里,引起了网友极大的关注。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带头的母象首领经验不足导致迷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象群这种有组织、有分工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B.在象群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C.象群可通过气味、跺脚等方式进行通讯,这对象群觅食、御敌、繁殖后代有着重要意义
D.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2八上·岑溪期中)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   。
(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加   (填“浓糖水”或“清水”)的棉花团。
(3)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   。
(4)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
A.设置重复组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5)蚂蚁群体中有不同成员,且分工明确。它们之间是通过   进行信息交流的。
三、资料分析题
17.请你分析一下,下列各动物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流的?
(1)让母猪来喂养其他母猪产下的小猪,要先在小猪的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才可以让母猪进行喂养:     。
(2)雄性孔雀开屏,吸引雌性孔雀交配:   。
(3)蜜蜂用舞蹈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
(4)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   。
18.(2022八上·惠州期末)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常常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二:白蚁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雄蚁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幼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资料三: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1)在资料一中,海豚的表演属于   行为。动物这种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   ,该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2)由资料二判断,白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它们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
(3)资料三中,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   。
19.(2021八上·潮安期中)阅读分析下面的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枝枝树林中有2种鹦鹉,一种是卡拉鹦鹉,一种是紫鹦鹉。两者都住在树洞中,有时在同一树洞中住着两种鹦。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经紫鹦鹉育出来的幼卡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的行为,有些行为却变成紫鹉的行为。小卡拉发出的求食声仍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卡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鹦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的食性一样。
材料二: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两只“雁”做“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敌害来临时,这些“放哨”者,或大叫或狂奔或扑翅起飞发出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准备或逃生,而自己却暴露了目标,易为敌害所捕食。
(1)资料一中“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紫鹦鹉的这种行为是   行为,鹦鹉的觅食行为、长大受到惊吓时防御行为没有改变,这些行为由体内的   控制,而长大后的卡拉在防御觅食等行为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受   因素导致改变的,属于   行为。在维持动物生存的意义上,卡拉的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   。
(2)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雁群有的负责站岗放哨,有的负责取食,这属于   行为,且体现了   的特征。
20.(2021八上·普宁期中)资料分析
资料一: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的必经之地用蜜糖写下"霸王自刎于乌江"字样,蚂蚁就爬在蜜糖上,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以为是天意而自杀。
资料二:在长隆动物王国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蜂王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蜂的职能是与蜂王交配;工蜂的主要职能是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1)资料一是利用了蚂蚁的   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   行为,动物的这种行为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   ,该行为就越复杂。
(3)由资料三判断,蜜蜂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形成了一定的   
(4)"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之间也能进行信息交流。蚂蚁靠   进行信息交流,蜜蜂可以通过"圆圈舞""8字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这是蜜蜂通过   _在传递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这是繁殖行为,A符合题意。
B、蚁群中的工蚁承担觅食、筑巢等工作,不能繁殖,体体现了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狒狒首领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权,这体现了群体内具有明显的等级,属于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体体现了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2.【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①菜粉蝶、③苍蝇,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②蚂蚁、④蜜蜂,各成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因此都具有社会行为;
⑤黑猩猩,具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具有社会行为。
所以,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②蚂蚁、④蜜蜂、⑤黑猩猩。
故答案为:D。
【分析】(1)社会行为指的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点: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群体内部还形成等级。
3.【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喷洒柑橘大实蝇性外激素直接干扰了柑橘大实蝇的通讯,从而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1)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2)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意义: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常见的信息交流方式:
①大雁飞翔时不断变换飞行“方阵”;
②蜜蜂的各种舞蹈;
③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
④蚂蚁的气味交流;
⑤雌性白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
4.【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指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常见的动物:昆虫类的蚂蚁、蜜蜂;狮子、大象、狒狒、猴子、狼等多数高等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①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②有利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选项中蜜蜂、蚂蚁、日本猴都具有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5.【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这属于用声音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工蜂在找到蜜源后回巢跳圆形舞,这是通过动作向同伴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壁虎遇到敌害时断掉尾巴,这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C符合题意。
D.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同种雄蛾,利用气味进行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6.【答案】A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①白鹤翩翩起舞进行求偶,这是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②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这是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③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这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不是信息交流;④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是在用气味进行交流;由此可知,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是①②④,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7.【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蚊子凭借哺乳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寻找猎物不属于传递信息行为,C符合题意。
D.老母鸡“咕咕”地召唤小鸡,是通过声音进行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8.【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 A、对照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除了变量外,其他条件均需相同且适宜,因此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可刺激蚂蚁寻找食物,有利于观察,B正确;
C、对照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因此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样,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因为手上的气味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在实验设计中,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他变量需要适宜且相等,不能对实验产生干扰。
9.【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昆虫性外激素是雌成虫分泌的用以吸引雄虫前来交尾的一类化学物质。如:雌蛾体表腺体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信交流,A正确。
B.蚂蚁用分泌物标记觅食路线,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
C.乌贼受到威胁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C错误。
D.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特定的叫声,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信息交流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10.【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黑长尾猴遇到蛇,发出叫声警示同伴,属于用声音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属于动作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蝶蛾类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属于气味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壁虎遇到敌害自动断尾,以引开敌害,属于防御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信息交流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11.【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动物通讯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A正确;
B、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通常,动物越高等,学习的能力越强,B正确;
C、蜘蛛结网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大山雀偷喝牛奶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说明白蚁具有社会行为,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12.【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所以,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中,群成员有明确分工,但不一定具有“首领”,A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大雁南飞,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行为。大雁南飞迁徙过程中,雁群会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这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所以,大雁还体现了社会行为(社群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3.【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黑猩猩与白蚁的群体内都有组织、有分工,都具有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黑猩猩举树枝舔食白蚁时,是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不符合题意。
C.黑猩猩是哺乳动物,其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和人类相同,C符合题意。
D.黑猩猩使用树枝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14.【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属于对后代的哺育,属于①繁殖行为;刚刚失去幼崽的猫,把小狗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⑤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属于③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5.【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 象群这种有组织、有分工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A正确;
B、象群体生活的特点是有其等级次序,社群内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首领”,由它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方向和对外战斗。所以,首领并不一定年长,B错误;
C、象群可通过气味、跺脚等方式进行通讯,这对象群觅食、御敌、繁殖后代有着重要意义,C正确;
D、在象群北迁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沿途各地可疏散居民,封闭街区,供给食物,要保护象群,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16.【答案】(1)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2)清水
(3)避免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A
(5)气味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假设不是随意作出的,它应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设计对照试验,其中一组滴加浓糖水,另一组滴加清水,其他条件都相同,故可知实验变量为糖分,所以,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故答案为: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2)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人为控制变量的组为实验组,所以滴加浓糖水的为实验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变量是理想或接近自然状态的组为对照组,所以滴加清水的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清水。
(3)实验时,若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会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实验结果不能有效地说明问题。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要多,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果和正确的结论。本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避免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避免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设计探究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和误差,需要设置重复组,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故答案为:A。
(5)蚂蚁具有社会行为,群体中有不同成员,且分工明确。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蚂蚁的触角上有嗅觉感受器,它们之间是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
故答案为:气味。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中有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是实验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为对照组。为减少外界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设置重复组,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17.【答案】(1)气味
(2)动作
(3)动作
(4)声音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喂奶期的母猪通过气味分辨小猪是否是自己的,在需喂奶的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后,喂奶母猪闻到了自己熟悉的气味,就会以为这几只小猪是自己生的,因此喂奶母猪尿液的气味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2)动物往往会通过形体姿态、气味、动作、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孔雀通过开屏这一动作与异性进行交流。
(3)蜜蜂跳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他工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的。
(4)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它们之间通过声音进行通讯。
故答案为:(1)气味;(2)动作;(3)动作;(4)声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通讯,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8.【答案】(1)后天学习;高等
(2)社群;分工
(3)信息交流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在资料一中,海豚的表演属于学习行为,它们的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2)白蚁的群体中,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及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就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因此,由资料二判断,白蚁是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它们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
(3)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蛾类的雄性成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可以用来接收雌性成虫释放的性引诱外激素。资料三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分析】1.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3.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9.【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环境;学习;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社会;有明确的分工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1)资料一中“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属于先天性行为,紫鹦鹉的这种行为局限性是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小卡拉鹦鹉的觅食行为、长大受到惊吓时防御行为没有改变,这些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而长大后的卡拉在防御觅食等行为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学习行为导致改变的。在维持动物生存的意义上,卡拉的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所以,从行为的目的来看,孤雁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雁群的行为又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有的站岗放哨,有的取食,这就体现了分工明确的特征。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0.【答案】(1)取食;先天性;遗传物质
(2)后天学习;高等
(3)社群;分工;组织
(4)气味;动作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资料一可以看出,蚂蚁捕食蜜糖,这属于取食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 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是海豚在出生后,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页脚后天性行为,动物的这种行为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也越复杂。
(3) 资料三判断,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因为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会通过跳舞这种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4)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之间也能进行信息交流。蚂蚁靠气味进行信息交流,蜜蜂可以通过"圆圈舞""8字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这是蜜蜂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的。
故答案为:(1)取食、先天性、遗传物质;(2)后天性、高等;(3)社群、分工、组织;(3)气味、动作。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社会行为的动物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有些高等动物的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