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测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A卷】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测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0 20:45:0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A卷】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测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3七上·新丰期末)“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这体现了生物(  )
A.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B.能够繁殖后代
C.可以生长发育 D.需要获取物质和能量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鸟儿因受到惊吓而起飞,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23七上·凤县期末)某活动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蜜蜂、蝗虫、蚯蚓、蘑菇及多种树木花草。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都能进行呼吸 B.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呼吸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A正确;
B、排出体内的废物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B正确;
C、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C正确;
D、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的特征,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也叫生命现象)如下:
①生物能进行呼吸。
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2023七上·龙岗期末)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 B.智能机器人 C.电脑病毒 D.生石花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珊瑚、B智能机器人、C电脑病毒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具有生长发育等现象,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2023七上·宁强期末)下列各项中都是生物的是(  )
A.珊瑚和珊瑚虫 B.蝌蚪和冬眠的青蛙
C.蘑菇和朽木 D.新冠病毒和电脑病毒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珊瑚是珊瑚虫的骨骼,不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B.蝌蚪和冬眠的青蛙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符合题意。
C.朽木不具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D.电脑病毒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2023七上·内江期末)下列诗句中没有描述到生命现象的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中没有出现生物,因此不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的特征如下: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6.(2022七上·高州月考)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B.饰品店的珊瑚
C.电脑里的木马病毒 D.农田里啃食白菜叶的菜青虫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C.石笋、珊瑚、电脑病毒都不具有生命特征,不属于生物,ABC不符合题意。
D.农田里啃食白菜叶的菜青虫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2022七上·乾安期中)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选择合适的调查路线 B.只记录个人喜好的生物
C.设计生物调查表格 D.做好归类和整理
【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C、首先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设计生物调查表格,选择合适的调查路线,AC不符合题意;
B、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B符合题意;
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做好归类和整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8.(2022七上·罗湖期中)某探究小组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采取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制定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B.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
C. 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 D. 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
【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BC、结合分析可知:“制定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都是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的恰当做法,ABC正确;
D、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动物,不能“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前需要明确调查目的,提前规划好观察路线。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植物和伤害动物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动物。调查后,要进行成果交流,并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
9.(2022七上·福田期中)调查中不应该(  )
A.明确调查目的 B.凭借个人喜好取舍
C.如实记录 D.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所以,调查中不应该凭借个人喜好取舍,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调查法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10.(2023七上·长顺期末)小明调查了公园内的生物,他将珙桐、木棉和杉树归为一类,蚯蚓、蝴蝶和蚂蚁归为另一类,小明分类的依据是()
A.形态结构特点 B.生活环境
C.用途 D.生物数量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 珙桐、木棉和杉树归为一类,属于植物,而蚯蚓、蝴蝶和蚂蚁归为另一类,属于动物。所以,小明分类的依据是形态结构特点。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归类:
(1)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
(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
(3)按用途分: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
11.(2020七上·岑溪期中)下列各组生物生活环境相同的是(  )
A.鱼和鲸 B.金鱼和麻雀 C.海葵和蛇 D.狗和虾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A.鱼和鲸生活在水中,都是水生生物,生活环境最相似,符合题意。
B.金鱼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麻雀是陆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C.海葵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蛇是陆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D.狗是陆生生物;虾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12.(2023七上·海口期末)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在此生活的红树林根系发达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红树林生长在海岸边上,长期受到海浪的侵蚀,但是它的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当中,能进行固着,从而适应了环境,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
13.(2023七上·海丰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影响生物的生长
B.草盛豆苗稀——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
D.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万物生长靠太阳”表达了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A正确。
B.“草盛豆苗稀”描述了生长在同一环境中的草和豆苗,为争夺阳光、水分等生存资源而存在的种间的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适应干旱贫瘠的沙漠环境。这说明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C正确。
D.“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4.(2023七上·罗湖期末)下列诗句中能表示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惟有葵花向日倾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江水变暖了,鸭子最先感觉到,可见这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A不符合题意。
B.“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光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5.(2023七上·南海期末)风滚草又称草原“流浪汉”,在干旱时它会将根系收起来,卷成一团,随风滚动,在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停留,然后生根发芽。这主要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风滚草“流浪汉”干旱时它会将根系收起来,能减少水分散失,适应干旱的环境;可随风,连根拔起,在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停留,生根发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6.(2023七上·东莞期末)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雨露滋润禾苗壮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属于生物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属于生物影响生物,B不符合题意。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属于生物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雨露滋润禾苗壮属于水分影响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7.(2023七上·通川期末)下图是亚马孙河流的一种瓶子树,在雨季吸收大量的水分贮存在树干中,这些贮存水分可以使其顺利度过旱季,同时,这些瓶子树也改善了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这反映了(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亚马孙河流的一种瓶子树,在雨季吸收大量的水分贮存在树干中,这些贮存水分可以使其顺利度过旱季,说明生物适应环境,同时这些瓶子树也改善了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8.(2023七上·渭滨期末)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种说法揭示了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无机盐 B.水分、有机物
C.无机盐、有机物 D.温度、空气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有收无收在于水,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与无机盐供植物生命活动需要。
19.(2023七上·绿园期末)据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是日本附近海域中的一条食物链,若将核污水排入海中,则这条食物链中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 C.小鱼 D.大鱼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最高营养级是大鱼,所以大鱼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20.(2023七上·云县期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动物 B.植物
C.腐生细菌和真菌 D.病毒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1.(2023七上·罗湖期末)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以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东门街道 B.仙湖苗圃 C.梧桐山区 D.梅林水库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东门街道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最弱,A不符合题意。
B.仙湖苗圃属于草原生态系统,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因此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较弱,B不符合题意。
C.梧桐山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动调节能力最强,C符合题意。
D.梅林水库属于淡水生态系统,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2.(2023七上·渭滨期末)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A.狮子 B.斑马 C.草 D.老鼠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可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并且,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所以,绿色植物处在第一营养级,数量应最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数量就越少,C草为生产者,A狮子、B斑马、D老鼠都为消费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力流动特点,为基础题,熟知: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是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食物链最前端的生物数量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一般绿色植物。
23.(2023七上·宁强期末)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 B.草→兔→鹰
C.鼠→蛇→鹰 D.鹰→蛇→青蛙→昆虫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生产者草与消费者兔、鹰的捕食关系,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而该食物链以消费者开始,C不符合题意。
D.都是动物为消费者,缺少生产者,而且鹰、蛇、青蛙、昆虫吃与被吃的关系搞错,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24.(2022七上·振兴期末)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比较强,A错误。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最强,B正确。
C.草原生态系统,较为干旱,缺乏高大植物,主要以低矮的草原植被为主,生物的种类比较单一,自动调节能力比较弱,C错误。
D.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主要是农作物;自动调节能力最弱,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25.(2022七上·昌邑期末)下列植物种类最丰富,叶片终年常绿,全年都有植物开花,终年高温多雨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农田 C.草原 D.荒漠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终年高温多雨,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18℃,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植物四季长青,全年都有植物开花,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的栖息居所,动、植物种类丰富,A符合题意。
B.农田又称为耕地,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主要存在的植物种类是农作物,农田不属于植被,B不符合题意。
C.草原多为半干旱气候条件的地区,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的草本植物,C不符合题意。
D.荒漠的生态条件严酷的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植物种类十分贫乏,植被稀疏,非常耐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②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③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④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⑤草原: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⑥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
26.(2022七上·西安期中)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河流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森林生态系统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强,A符合题意。
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地区,雨水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动植物种类要少,C不符合题意。
D.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27.(2022七上·临渭期中)生物圈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
A.月球的表面 B.岩石圈的上层
C.大气圈的下层 D.水圈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月球的表面。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8.(2022七上·陇县期中)下列生态系统中,被称为是“绿色水库”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水是咸的,不能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以及工业用水,错误。
B.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是“绿色水库”,正确。
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为人类提供粮食,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等作用,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29.(2022七上·西安期中)下列哪种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
A.河流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A错误。
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30.(2022七上·龙马潭期中)有“地球之肾”的是哪个生态系统(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二、填空题(共9分)
31.对调查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的方法: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将生物归为   、   、   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    和    等。
(3)按照用途,可分为    、   、   、   等。
【答案】(1)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水生;陆生
(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水生、陆生等。(3)按照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通过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了解生物的分类。
三、读图理解题(共8分)
32.(2022七上·顺昌月考)下图是王明同学调查某生态系统后绘制的简图,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其中狐和蛇是   关系;构成生态系统除了生物外还包括   。
(2)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任意写三种)。
(3)图中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   。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   。
(5)鹰视觉敏锐,爪和喙1呈钩状,适于捕捉小动物,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答案】(1)捕食;环境(非生物部分)
(2)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3)草;狐;鹰
(4)生态因素
(5)生物适应环境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狐和蛇都吃鼠,因此狐和蛇的关系是竞争;生态系统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因此构成生态系统除了生物外还包括非生物。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图中,兔子吃草,还被狐和鹰吃,因此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草、狐、鹰。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5)猫头鹰的眼睛可以对红外线产生视觉,所以猫头鹰在夜间却有很好的视力,其喙和爪呈钩状,且尖而锐利,这些特征更适于夜间捕食小动物,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四、资料分析题(共3题,共23分)
33.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温带地区,春季来临,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冬季到来后,树木落叶,小草枯萎,动物或产卵死亡,或悄悄找地方过冬.
资料二:海洋中,水面200米以下没有阳光,是一片完全黑暗的世界,在那里只有很少的微生物和动物,几乎找不到植物的踪迹.
资料三:非洲的热带草原地区,雨季到来的时候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旱季到来时植物则枯萎或死亡.
(1)资料一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    .
(2)资料二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    .
(3)资料三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    .
(4)资料一、二、三说明环境中的    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答案】(1) 温度 
(2) 光 
(3) 水分 
(4) 非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温带地区,春季来临,大地一片生机.冬季到来后,树林落叶小草枯萎,部分动物死亡或悄悄找地方过冬.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
(2)海洋中,水面200米以下没有阳光,是一片完全黑暗的世界,在那里只有少量的微生物和动物.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阳光;
(3)非洲热带草原地区,雨季到来时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旱季到来时植物则枯萎或死亡.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4)通过资料一、二、三说明环境中的温度、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故答案为:(1)温度
(2)光
(3)水分
(4)非生物
【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不仅是指生存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4.(2020七上·安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0.7℃时才会出汗。荒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为了生存,不断地生长根系,以至于根系深达一二十米,辐射范围宽达几亩大。
材料二:海豹是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海豹身体均呈纺锤形,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
材料三: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   和   环境。
(2)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   。
(3)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和企鹅都是以一些海洋鱼类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具有   关系。
【答案】(1)适应;适应;影响
(2)水分
(3)竞争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骆驼生活在沙漠上,沙漠干旱缺水,骆驼很少出汗、排尿量很少,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废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蚯蚓对环境有影响。
(2)骆驼和骆驼刺生活在沙漠上,沙漠干旱缺水,骆驼很少出汗、排尿量很少,(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可以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说明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3)海豹和企鹅都是以一些海洋鱼类为食,因此它们之间有竞争关系。
【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35.(2022七上·鹿寨期中)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对于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他很早就认识到了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曾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痛心不已:“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母亲河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他曾为干部“去掉紧筛咒”“不单以GDP论英雄”,在他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资料二:2018年7月20日,我国北极科学考察队第九次搭乘“雪龙号”科考船出发,一路向北继续探寻北极的秘密。在本次航行中,“雪龙号”将深入北极中心区域,视冰情探索北极中央航道的适航性。希望通过对地形地貌的精密探测和考察,获取更多中央区域的自主数据,收集水文海冰等方面的数据,为国家海洋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除了   部分外,还有   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2)习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看出绿色植物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显著,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有“   ”“地球之肺”之称。请你为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策。写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
(3)去北极科考的人员,回来时不仅要将垃圾带离,还要将自身产生的粪便一同带离,这是因为北极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限。
【答案】(1)生物;非生物
(2)绿色水库;大力植树造林,防止环境污染,低碳绿色出行等
(3)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利于减弱温室效应;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其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和增加降雨量。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由“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人人有责,为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大力植树造林,防止环境污染,低碳绿色出行等。
(3)去北极科考的人员,回来时不仅要将垃圾带离,还要将自身产生的粪便一同带离,这是因为北极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能力有限,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平衡会破坏,难以恢复。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A卷】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测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3七上·新丰期末)“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这体现了生物(  )
A.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B.能够繁殖后代
C.可以生长发育 D.需要获取物质和能量
2.(2023七上·凤县期末)某活动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蜜蜂、蝗虫、蚯蚓、蘑菇及多种树木花草。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都能进行呼吸 B.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3.(2023七上·龙岗期末)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 B.智能机器人 C.电脑病毒 D.生石花
4.(2023七上·宁强期末)下列各项中都是生物的是(  )
A.珊瑚和珊瑚虫 B.蝌蚪和冬眠的青蛙
C.蘑菇和朽木 D.新冠病毒和电脑病毒
5.(2023七上·内江期末)下列诗句中没有描述到生命现象的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6.(2022七上·高州月考)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B.饰品店的珊瑚
C.电脑里的木马病毒 D.农田里啃食白菜叶的菜青虫
7.(2022七上·乾安期中)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选择合适的调查路线 B.只记录个人喜好的生物
C.设计生物调查表格 D.做好归类和整理
8.(2022七上·罗湖期中)某探究小组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采取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制定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B.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
C. 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 D. 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
9.(2022七上·福田期中)调查中不应该(  )
A.明确调查目的 B.凭借个人喜好取舍
C.如实记录 D.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10.(2023七上·长顺期末)小明调查了公园内的生物,他将珙桐、木棉和杉树归为一类,蚯蚓、蝴蝶和蚂蚁归为另一类,小明分类的依据是()
A.形态结构特点 B.生活环境
C.用途 D.生物数量
11.(2020七上·岑溪期中)下列各组生物生活环境相同的是(  )
A.鱼和鲸 B.金鱼和麻雀 C.海葵和蛇 D.狗和虾
12.(2023七上·海口期末)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在此生活的红树林根系发达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3.(2023七上·海丰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影响生物的生长
B.草盛豆苗稀——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
D.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14.(2023七上·罗湖期末)下列诗句中能表示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惟有葵花向日倾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大树底下好乘凉
15.(2023七上·南海期末)风滚草又称草原“流浪汉”,在干旱时它会将根系收起来,卷成一团,随风滚动,在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停留,然后生根发芽。这主要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6.(2023七上·东莞期末)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雨露滋润禾苗壮
17.(2023七上·通川期末)下图是亚马孙河流的一种瓶子树,在雨季吸收大量的水分贮存在树干中,这些贮存水分可以使其顺利度过旱季,同时,这些瓶子树也改善了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这反映了(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18.(2023七上·渭滨期末)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种说法揭示了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无机盐 B.水分、有机物
C.无机盐、有机物 D.温度、空气
19.(2023七上·绿园期末)据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是日本附近海域中的一条食物链,若将核污水排入海中,则这条食物链中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 C.小鱼 D.大鱼
20.(2023七上·云县期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动物 B.植物
C.腐生细菌和真菌 D.病毒
21.(2023七上·罗湖期末)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以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东门街道 B.仙湖苗圃 C.梧桐山区 D.梅林水库
22.(2023七上·渭滨期末)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A.狮子 B.斑马 C.草 D.老鼠
23.(2023七上·宁强期末)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 B.草→兔→鹰
C.鼠→蛇→鹰 D.鹰→蛇→青蛙→昆虫
24.(2022七上·振兴期末)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5.(2022七上·昌邑期末)下列植物种类最丰富,叶片终年常绿,全年都有植物开花,终年高温多雨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农田 C.草原 D.荒漠
26.(2022七上·西安期中)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河流生态系统
27.(2022七上·临渭期中)生物圈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
A.月球的表面 B.岩石圈的上层
C.大气圈的下层 D.水圈
28.(2022七上·陇县期中)下列生态系统中,被称为是“绿色水库”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29.(2022七上·西安期中)下列哪种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
A.河流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30.(2022七上·龙马潭期中)有“地球之肾”的是哪个生态系统(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共9分)
31.对调查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的方法: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将生物归为   、   、   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    和    等。
(3)按照用途,可分为    、   、   、   等。
三、读图理解题(共8分)
32.(2022七上·顺昌月考)下图是王明同学调查某生态系统后绘制的简图,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其中狐和蛇是   关系;构成生态系统除了生物外还包括   。
(2)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任意写三种)。
(3)图中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   。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   。
(5)鹰视觉敏锐,爪和喙1呈钩状,适于捕捉小动物,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四、资料分析题(共3题,共23分)
33.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温带地区,春季来临,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冬季到来后,树木落叶,小草枯萎,动物或产卵死亡,或悄悄找地方过冬.
资料二:海洋中,水面200米以下没有阳光,是一片完全黑暗的世界,在那里只有很少的微生物和动物,几乎找不到植物的踪迹.
资料三:非洲的热带草原地区,雨季到来的时候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旱季到来时植物则枯萎或死亡.
(1)资料一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    .
(2)资料二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    .
(3)资料三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    .
(4)资料一、二、三说明环境中的    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34.(2020七上·安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0.7℃时才会出汗。荒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为了生存,不断地生长根系,以至于根系深达一二十米,辐射范围宽达几亩大。
材料二:海豹是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海豹身体均呈纺锤形,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
材料三: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   和   环境。
(2)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   。
(3)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和企鹅都是以一些海洋鱼类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具有   关系。
35.(2022七上·鹿寨期中)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对于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他很早就认识到了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曾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痛心不已:“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母亲河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他曾为干部“去掉紧筛咒”“不单以GDP论英雄”,在他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资料二:2018年7月20日,我国北极科学考察队第九次搭乘“雪龙号”科考船出发,一路向北继续探寻北极的秘密。在本次航行中,“雪龙号”将深入北极中心区域,视冰情探索北极中央航道的适航性。希望通过对地形地貌的精密探测和考察,获取更多中央区域的自主数据,收集水文海冰等方面的数据,为国家海洋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除了   部分外,还有   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2)习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看出绿色植物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显著,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有“   ”“地球之肺”之称。请你为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策。写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
(3)去北极科考的人员,回来时不仅要将垃圾带离,还要将自身产生的粪便一同带离,这是因为北极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鸟儿因受到惊吓而起飞,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呼吸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A正确;
B、排出体内的废物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B正确;
C、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C正确;
D、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的特征,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也叫生命现象)如下:
①生物能进行呼吸。
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珊瑚、B智能机器人、C电脑病毒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具有生长发育等现象,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珊瑚是珊瑚虫的骨骼,不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B.蝌蚪和冬眠的青蛙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符合题意。
C.朽木不具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D.电脑病毒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中没有出现生物,因此不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的特征如下: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6.【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C.石笋、珊瑚、电脑病毒都不具有生命特征,不属于生物,ABC不符合题意。
D.农田里啃食白菜叶的菜青虫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C、首先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设计生物调查表格,选择合适的调查路线,AC不符合题意;
B、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B符合题意;
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做好归类和整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8.【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BC、结合分析可知:“制定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都是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的恰当做法,ABC正确;
D、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动物,不能“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前需要明确调查目的,提前规划好观察路线。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植物和伤害动物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动物。调查后,要进行成果交流,并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
9.【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所以,调查中不应该凭借个人喜好取舍,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调查法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10.【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 珙桐、木棉和杉树归为一类,属于植物,而蚯蚓、蝴蝶和蚂蚁归为另一类,属于动物。所以,小明分类的依据是形态结构特点。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归类:
(1)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
(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
(3)按用途分: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
1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A.鱼和鲸生活在水中,都是水生生物,生活环境最相似,符合题意。
B.金鱼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麻雀是陆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C.海葵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蛇是陆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D.狗是陆生生物;虾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12.【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红树林生长在海岸边上,长期受到海浪的侵蚀,但是它的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当中,能进行固着,从而适应了环境,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
13.【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万物生长靠太阳”表达了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A正确。
B.“草盛豆苗稀”描述了生长在同一环境中的草和豆苗,为争夺阳光、水分等生存资源而存在的种间的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适应干旱贫瘠的沙漠环境。这说明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C正确。
D.“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4.【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江水变暖了,鸭子最先感觉到,可见这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A不符合题意。
B.“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光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5.【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风滚草“流浪汉”干旱时它会将根系收起来,能减少水分散失,适应干旱的环境;可随风,连根拔起,在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停留,生根发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6.【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属于生物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属于生物影响生物,B不符合题意。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属于生物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雨露滋润禾苗壮属于水分影响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7.【答案】D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亚马孙河流的一种瓶子树,在雨季吸收大量的水分贮存在树干中,这些贮存水分可以使其顺利度过旱季,说明生物适应环境,同时这些瓶子树也改善了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8.【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有收无收在于水,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与无机盐供植物生命活动需要。
19.【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最高营养级是大鱼,所以大鱼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20.【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1.【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东门街道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最弱,A不符合题意。
B.仙湖苗圃属于草原生态系统,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因此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较弱,B不符合题意。
C.梧桐山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动调节能力最强,C符合题意。
D.梅林水库属于淡水生态系统,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2.【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可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并且,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所以,绿色植物处在第一营养级,数量应最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数量就越少,C草为生产者,A狮子、B斑马、D老鼠都为消费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力流动特点,为基础题,熟知: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是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食物链最前端的生物数量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一般绿色植物。
23.【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生产者草与消费者兔、鹰的捕食关系,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而该食物链以消费者开始,C不符合题意。
D.都是动物为消费者,缺少生产者,而且鹰、蛇、青蛙、昆虫吃与被吃的关系搞错,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24.【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比较强,A错误。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最强,B正确。
C.草原生态系统,较为干旱,缺乏高大植物,主要以低矮的草原植被为主,生物的种类比较单一,自动调节能力比较弱,C错误。
D.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主要是农作物;自动调节能力最弱,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2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终年高温多雨,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18℃,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植物四季长青,全年都有植物开花,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的栖息居所,动、植物种类丰富,A符合题意。
B.农田又称为耕地,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主要存在的植物种类是农作物,农田不属于植被,B不符合题意。
C.草原多为半干旱气候条件的地区,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的草本植物,C不符合题意。
D.荒漠的生态条件严酷的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植物种类十分贫乏,植被稀疏,非常耐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②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③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④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⑤草原: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⑥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
26.【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森林生态系统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强,A符合题意。
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地区,雨水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动植物种类要少,C不符合题意。
D.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27.【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月球的表面。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8.【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水是咸的,不能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以及工业用水,错误。
B.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是“绿色水库”,正确。
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为人类提供粮食,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等作用,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29.【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A错误。
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30.【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31.【答案】(1)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水生;陆生
(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水生、陆生等。(3)按照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通过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了解生物的分类。
32.【答案】(1)捕食;环境(非生物部分)
(2)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3)草;狐;鹰
(4)生态因素
(5)生物适应环境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狐和蛇都吃鼠,因此狐和蛇的关系是竞争;生态系统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因此构成生态系统除了生物外还包括非生物。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图中,兔子吃草,还被狐和鹰吃,因此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草、狐、鹰。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5)猫头鹰的眼睛可以对红外线产生视觉,所以猫头鹰在夜间却有很好的视力,其喙和爪呈钩状,且尖而锐利,这些特征更适于夜间捕食小动物,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33.【答案】(1) 温度 
(2) 光 
(3) 水分 
(4) 非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温带地区,春季来临,大地一片生机.冬季到来后,树林落叶小草枯萎,部分动物死亡或悄悄找地方过冬.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
(2)海洋中,水面200米以下没有阳光,是一片完全黑暗的世界,在那里只有少量的微生物和动物.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阳光;
(3)非洲热带草原地区,雨季到来时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旱季到来时植物则枯萎或死亡.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4)通过资料一、二、三说明环境中的温度、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故答案为:(1)温度
(2)光
(3)水分
(4)非生物
【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不仅是指生存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4.【答案】(1)适应;适应;影响
(2)水分
(3)竞争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骆驼生活在沙漠上,沙漠干旱缺水,骆驼很少出汗、排尿量很少,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废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蚯蚓对环境有影响。
(2)骆驼和骆驼刺生活在沙漠上,沙漠干旱缺水,骆驼很少出汗、排尿量很少,(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可以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说明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3)海豹和企鹅都是以一些海洋鱼类为食,因此它们之间有竞争关系。
【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35.【答案】(1)生物;非生物
(2)绿色水库;大力植树造林,防止环境污染,低碳绿色出行等
(3)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利于减弱温室效应;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其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和增加降雨量。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由“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人人有责,为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大力植树造林,防止环境污染,低碳绿色出行等。
(3)去北极科考的人员,回来时不仅要将垃圾带离,还要将自身产生的粪便一同带离,这是因为北极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能力有限,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平衡会破坏,难以恢复。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