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卷】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测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3·益阳)大雨过后,菜地里爬出许多蚯蚓,几只鸭子忙着享受“美食”。以上没有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大雨过后,蚯蚓、鸭子等多种生物面对新的环境,做出相应的反应:由于土壤中缺氧,蚯蚓从地里爬出来呼吸;鸭子忙着享受“美食”,为身体补充营养。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摄食、腐生的细菌分解有机物等;
2、生物的生活需要氧气,如鲸浮出水面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排尿、排汗、植物落叶等;
4、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如春种秋收,狗猫产子等;
5、遗传和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既有相似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
6、应激性,即对外界刺激能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如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环境;
7、生物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是适应环境,蚯蚓改良土壤是改变环境
2.(2023八下·盐都月考)生物能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描述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生石花开花 B.钟乳石长高
C.机器人弹琴 D.病毒入侵电脑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生石花开花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A符合题意;
B、钟乳石长高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钟乳石是非生物,B不符合题意;
C、机器人是非生物,机器人弹琴不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电脑病毒是非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2023·垦利模拟)下列生命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物需要营养
B.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竹节虫与竹叶相似
C.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一碰就叶片合拢
D.生物有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C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这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含羞草一碰就叶片合拢,是生物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亲代和子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现象叫变异。A、C、D不符合题意;
B、竹节虫与竹叶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自身生存,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摄食、腐生的细菌分解有机物等;
2、生物的生活需要氧气,如鲸浮出水面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排尿、排汗、植物落叶等;
4、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如春种秋收,狗猫产子等;
5、遗传和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既有相似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
6、应激性,即对外界刺激能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如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环境;
7、生物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是适应环境,蚯蚓改良土壤是改变环境。
4.(2023·耿马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现象及特征的描述,对应错误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人运动后流汗——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D.葵花朵朵向太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螳螂以蝉为食,黄雀又以螳螂为食,体现了生物需要营养,A不符合题意。
B.汗液中含有无机盐、尿素等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所以出汗体现了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不符合题意。
C.一母生九仔,反映了遗传现象;连母十个样,反映了子代个体之间及子代与亲代的差异性,体现了变异现象,C符合题意。
D.葵花朵朵向太阳,反映了葵花对太阳光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2023八下·槐荫月考)下面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表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人出汗——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D.—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是生物的一种应激性,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生物特征,A选项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人出汗,树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选项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鲸鱼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是需要氧气常露出水面进行呼吸换气,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C选项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说明的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体现的是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七大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生物都能进行呼吸;4.生物都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2023七上·茂南期末)下列不是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生命现象是( )
A.生长、发育和生殖 B.呼吸、排泄
C.摄入有机物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动物和植物都会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可以进行生殖,故生长、发育和生殖是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动物和植物都能呼吸,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动物和植物都能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B不符合题意;
C、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从外界摄入有机物,故摄入有机物不是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动物和植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猎豹追捕羚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2022七上·南海期中)在“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活动中,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红因为不喜欢毛毛虫,在调查活动中她回避记录这类生物
B.小平发现一只蟋蟀,他很快就蹦到校园外,但他依然把它记录下来
C.小明抓到一只鸟,把它带回家关在笼子里饲养
D.小徐的调查记录中有蜘蛛,后来发现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了
【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A不符合题意。
B.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B符合题意。
C.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C不符合题意。
D.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能因为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8.(2022七上·无为期中)下列关于调查的方法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整理②调查③分组④设计调查路线⑤选择调查的范围⑥归类
A.③⑤④②⑥① B.⑤④③⑥②①
C.④③⑤②⑥① D.⑤④③②⑥①
【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时的步骤:⑤选择调查的范围,④设计调查路线,③分组,②调查,⑥归类,①整理。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的方法步骤,需要熟记:
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
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
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
四、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
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
六、撰写调查报告。
9.(2022七上·中山月考)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以下项目中,哪项不是调查( )
A.全市中学生进食情况的普查
B.紫马岭公园中鸟的种类的统计
C.小区内生活垃圾中可利用资源的调查
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全市中学生进食情况的普查、B紫马岭公园中鸟的种类的统计、C小区内生活垃圾中可利用资源的调查这三项都是应用了调查法,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用的是实验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是: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10.(2022七上·凤翔期中)某生物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金鱼、水草、河蚌分为一类,将松树、蜜蜂、麻雀分为另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
A.形态结构 B.生理功能 C.生物用途 D.生活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金鱼、水草、河蚌都生活在水中,而松树、蜜蜂、麻雀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11.(2022七上·朝阳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麻雀、鼠妇、鲫鱼等归为一类,而将松、小麦、,荷花等归为另一类。该分类标准是按照生物的( )
A.生活环境 B.用途不同
C.形态结构特点 D.经济价值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麻雀、鼠妇、鲫鱼都属于动物,松、小麦、荷花都属于植物。故将麻雀、鼠妇、鲫鱼等归为一类,而将松、小麦、荷花等归为另一类的分类标准是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故答案为:C。
【分析】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例如,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归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12.(2020七上·连平月考)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的分类,将12358归为一类,将467归为一类。请问,他是按照( )方法归类的。
1.蜂鸟 2.蘑菇 3.玉米 4.河蚌 5.家鸽 6.鲨鱼 7.海带 8.玫瑰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生物有很多,我们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按照生活环境,生物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将1蜂鸟、2蘑菇、3玉米、5.家鸽、8.玫瑰归一类,生活在陆地上,而4河蚌、 6鲨鱼 7海带归一类,生活在水中,所以他是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方法最类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13.(2023·牡丹江)地球表层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 )
A.城市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上下约20千米。
14.(2023八下·西宁月考)以下对诗词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生物的繁殖行为
【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A正确;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说的是杂草对豆苗的影响,属于生物影响生物,B正确;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指的是温度对花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C错误;
D、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子盼母归,雌鸟喂养雏鸟,属于繁殖行为,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分为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合作、寄生等。
15.(2023八下·大石桥月考)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深受人民喜爱。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说的是草生长旺盛但豆苗稀疏,说明草会影响到豆苗的生长,A不符合题意;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说的是春天来了红豆会长出许多新枝条,表示植物的生长,B不符合题意;
C、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 只听的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就在这啼叫声中,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猿在啼叫是一种生命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2023八下·滨海月考)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B.粪是农家宝,庄稼离不了
C.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早 D.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
B、“粪是农家宝,庄稼离不了”体现了营养物质对农作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早”意思是稻麦怕清明时的霜冻,而谷类庄稼则需要秋天来临时的干旱气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体现了雨水对农作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7.(2023·怀化)下列诗句或谚语表示竞争关系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旺苗稀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D.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草盛豆苗稀是说杂草争夺了豆苗生长发育所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生存空间等,使豆苗生长受到抑制。这是竞争关系。A、符合题意;
BCD、螳螂捕蝉,黄雀捕食螳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黄鼠狼吃鸡,反映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不但受到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它们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的捕食、竞争、合作、共生、寄生等多种关系。
18.(2023·儋州模拟)以下诗句中所描述的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不是温度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BC、“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都是描述的温度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阳光,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9.(2023·吉林)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阳光
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上下约20千米,A正确;
B、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
C、一块农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但农田中的农作物只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错误;
D、生物的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
20.(2023八下·射洪期末)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更脆弱,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
A.生态系统组成单一、结构简单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
C.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复杂 D.动植物种类更多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 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A符合题意。
B、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弱,B不符合题意;
C、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结构更简单,C不符合题意;
D、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 动植物种类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稳定性强。
21.(2023·牡丹江)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
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
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谚语中提到的大鱼、小鱼、虾米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正确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最终累积在最高级消费者体内;在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这条食物链中,大鱼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毒物积累最多,C错误;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描述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4)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关系。
22.(2023·无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符合题意;
B、草原上的牛群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应还包括周围的环境,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不符合题意;
D、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3.(2023·三亚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由图可以看出,该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A说法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最高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所以,图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B说法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最高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所以,由柱状图可以看出,甲的数量最多,为生产者,乙、丙、丁为消费者,C说法正确。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环境,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写法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不能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4.(2023八下·休宁期中)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10-6 0.05 68 7 500 0.39
A.D→B→C→E→A B.D→B→C→A→E
C.A→C→E→B→D D.A→E→C→B→D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机汞从少到多依次是A 0.05、E 0.39、C 7、B68、D 500,因此形成的食物链可能是:A→E→C→B→D,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物富集的含义,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进入生物体后难以分解,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有毒物质浓度低的是生产者,有毒物质浓度越高,营养级别越高。
25.(2023·垦利模拟)某小组的同学看到题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
B.在该生态系统中,三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因为数量不一样,所以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D.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捕食链条,叫食物链如:草→鼠→蛇。A不符合题意;
BC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各生物的随着消费级别的升高,数量越来越少,而且各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人为地破坏其中任何一种生物,就会使其他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生态系统中能量和有毒物质都会沿食物链传递,能量传递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各生物的随着消费级别的升高,数量越来越少;而有毒物质的浓度是逐级升高,所以最消费级别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3、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平衡。若人为随意改变任何一种生物的数量,都会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
26.(2023八下·惠州期中)生物圈是一个统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图是生态系统中各不同成分之间关 系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生产者,a过程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B是消费者,参与的食物链可写为A→B→C
C.随着e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入到B体内
D.C是分解者,主要指的是细菌真菌等生物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A既能消耗二氧化碳也能释放二氧化碳,说明A是生产者,A说法正确。
B、B以植物为食物,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B说法错误。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所以,随着e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入到B体内,C说法正确。
D、C是分解者,主要指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生物,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绿色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分解者一般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27.(2022八下·石城竞赛)下列关于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以及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以生物的共同家园,B正确;
C、生物圈指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C正确;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指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作用的深度,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以及岩石圈的表面。
28.(2023八下·休宁期中)日本政府准备将福岛高达130多万吨,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的核污染水向海洋排放,这些核污染水最终会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A.海洋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整个生物圈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根据题干所述,日本如果把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的核污染水向海洋排放,这些核污染水最终会污染整个生物圈,破坏生态平衡,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为基础题,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29.(2023七上·亳州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B.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C.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A不符合题意。
B.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有捕食、共生和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和水、土壤等,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0.(2023·秦都模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以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B.花鸟虫鱼集市
C.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D.渭河生态景观带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花鸟虫鱼集市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二、填空题(共5分)
31.(2021七上·青岛月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著名诗 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枝红杏出墙来”现象。
(1)“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的生活需要 。
(4)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的一棵小树再长成参天大树,这说明红杏具有 的特征。
(5)从红杏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红杏属于 。(填写生物或非生物)
【答案】(1)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能繁殖
(3)营养
(4)能生长
(5)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反映了红杏具有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能繁殖的特征。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为红杏的生命活动提供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的生活需要营养。
(4)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的一棵小树,再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说明红杏具有能生长的特征。
(5)从红杏反映的以上特征来看,红杏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属于生物。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分)
32.(2022七下·南岗月考)鼠妇,又称潮虫,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鼠妇很快就爬到其它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学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或“丙”)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 。
(2)若将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静置一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5次。结果如下:
环境/时间(分钟) 1 2 3 4 5
明亮(只) 1 0 2 1 2
阴暗(只) 9 10 8 9 8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对上述实验数据求出 值。
(3)若某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都不同,应该____(请填写正确选项的对应字母)A.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已经失败
A.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修改实验数据
B.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次重复实验确认结果
(4)如果选择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可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答案】(1)乙;光
(2)平均
(3)B
(4)水分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应选择乙装置。
(2)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全班各组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这样多次实验的结果,可以减少误差。
(3)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是失败的、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都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次重复实验确认结果是否正确,这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因此,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如果选择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铁盘的一侧是干土,另一侧是湿土,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可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四、读图理解题(共2题,共15分)
33.(2023·襄阳模拟)2021年12月6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草案)》,拟通过立法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图1表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 ”之称。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 。
(2)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鹭之间是 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鹭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水生植物固定的 。
(3)政府规定黄河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
(4)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黄河湿地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加,所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1)地球之肾;分解者
(2)蟹;捕食和竞争;太阳能(或光能)
(3)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4)生态系统多样性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故填:地球之肾;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2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与图1中的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对比可知,乙是蟹。鹭捕食蟹,是捕食关系,鹭和蟹都捕食浮游动物,是竞争关系。所以,蟹与鹭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该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所以,从图1可以看出,鹭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或光能)。
故填:蟹;捕食和竞争;太阳能(或光能)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政府规定黄河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填: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4)结合分析可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故填:生态系统多样性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4.(2023·博山模拟)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1相比,图2中缺少的组成成分是 (填图1中的字母)。
(2)请写出图2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碳元素以 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内。若该草原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 (填图2中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多。
(4)若植食性昆虫减少,短期内其捕食者中 的数量下降幅度最大。
【答案】(1)BC
(2)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
(3)有机物;鹰
(4)食虫昆虫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图1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非生物部分,D为生产者;
(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与图1相比,图2中缺少的组成成分是B分解者和C非生物成分;
故填:BC;
(2)图2中的食物链有: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植物→植食性昆虫→蛙→蛇→鹰、植物→老鼠→蛇→鹰、植物→老鼠→鹰,共8条;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或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
故填: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或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3)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内;鹰是该生态系统中消费级别最高的动物。所以若该草原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鹰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多;
故填:有机物;鹰;
(4)若植食性昆虫减少,食虫昆虫除了会因为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外,还会被缺少食物的食虫鸟和蛙捕食,所以短期内其捕食者中食虫昆虫的数量下降幅度最大。
故填:食虫昆虫。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断变化着,但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五、资料分析题(共10分)
35.(2022七上·南海期中)资料一:广东省的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雨水充沛,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森林中的朽木上长有蘑菇,木耳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下而上分布着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森林类型。多样的生态和丰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鼎湖山因而被誉为“天然氧吧”。
资料二:下图一表示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的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 ”之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鼎湖山森林覆盖率高,雨水充沛,气候湿润,体现了生物 (填“适应”或“影响”)环境的关系。鼎湖山物种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较 (填“强”或“弱”)的自动调节能力。
(3)鼎湖山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森林中的朽木上长有的蘑菇、木耳等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除了这两种成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有消费者和 部分。
(4)图一中所示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5)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是 和 的关系。
【答案】(1)地球之肺
(2)影响;强
(3)分解者;非生物
(4)3;草→鼠→蛇→鹰
(5)蛇;捕食;竞争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森林之肺”之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鼎湖山森林覆盖率高,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植物影响环境。一般来说,在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鼎湖山生态系统物种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使这一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除了这两种成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有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4)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5)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二中的甲对应的生物是蛇,图二中的丁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草。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 / 1【B卷】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测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23·益阳)大雨过后,菜地里爬出许多蚯蚓,几只鸭子忙着享受“美食”。以上没有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2023八下·盐都月考)生物能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描述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生石花开花 B.钟乳石长高
C.机器人弹琴 D.病毒入侵电脑
3.(2023·垦利模拟)下列生命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物需要营养
B.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竹节虫与竹叶相似
C.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一碰就叶片合拢
D.生物有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4.(2023·耿马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现象及特征的描述,对应错误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人运动后流汗——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D.葵花朵朵向太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2023八下·槐荫月考)下面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表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人出汗——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D.—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
6.(2023七上·茂南期末)下列不是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生命现象是( )
A.生长、发育和生殖 B.呼吸、排泄
C.摄入有机物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2022七上·南海期中)在“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活动中,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红因为不喜欢毛毛虫,在调查活动中她回避记录这类生物
B.小平发现一只蟋蟀,他很快就蹦到校园外,但他依然把它记录下来
C.小明抓到一只鸟,把它带回家关在笼子里饲养
D.小徐的调查记录中有蜘蛛,后来发现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了
8.(2022七上·无为期中)下列关于调查的方法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整理②调查③分组④设计调查路线⑤选择调查的范围⑥归类
A.③⑤④②⑥① B.⑤④③⑥②①
C.④③⑤②⑥① D.⑤④③②⑥①
9.(2022七上·中山月考)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以下项目中,哪项不是调查( )
A.全市中学生进食情况的普查
B.紫马岭公园中鸟的种类的统计
C.小区内生活垃圾中可利用资源的调查
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0.(2022七上·凤翔期中)某生物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金鱼、水草、河蚌分为一类,将松树、蜜蜂、麻雀分为另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
A.形态结构 B.生理功能 C.生物用途 D.生活环境
11.(2022七上·朝阳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麻雀、鼠妇、鲫鱼等归为一类,而将松、小麦、,荷花等归为另一类。该分类标准是按照生物的( )
A.生活环境 B.用途不同
C.形态结构特点 D.经济价值
12.(2020七上·连平月考)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的分类,将12358归为一类,将467归为一类。请问,他是按照( )方法归类的。
1.蜂鸟 2.蘑菇 3.玉米 4.河蚌 5.家鸽 6.鲨鱼 7.海带 8.玫瑰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13.(2023·牡丹江)地球表层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 )
A.城市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4.(2023八下·西宁月考)以下对诗词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生物的繁殖行为
15.(2023八下·大石桥月考)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深受人民喜爱。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2023八下·滨海月考)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B.粪是农家宝,庄稼离不了
C.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早 D.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17.(2023·怀化)下列诗句或谚语表示竞争关系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旺苗稀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D.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18.(2023·儋州模拟)以下诗句中所描述的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不是温度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19.(2023·吉林)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阳光
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20.(2023八下·射洪期末)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更脆弱,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
A.生态系统组成单一、结构简单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
C.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复杂 D.动植物种类更多
21.(2023·牡丹江)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
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
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
22.(2023·无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3.(2023·三亚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24.(2023八下·休宁期中)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10-6 0.05 68 7 500 0.39
A.D→B→C→E→A B.D→B→C→A→E
C.A→C→E→B→D D.A→E→C→B→D
25.(2023·垦利模拟)某小组的同学看到题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
B.在该生态系统中,三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因为数量不一样,所以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D.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
26.(2023八下·惠州期中)生物圈是一个统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图是生态系统中各不同成分之间关 系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生产者,a过程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B是消费者,参与的食物链可写为A→B→C
C.随着e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入到B体内
D.C是分解者,主要指的是细菌真菌等生物
27.(2022八下·石城竞赛)下列关于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28.(2023八下·休宁期中)日本政府准备将福岛高达130多万吨,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的核污染水向海洋排放,这些核污染水最终会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A.海洋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整个生物圈
29.(2023七上·亳州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B.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C.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0.(2023·秦都模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以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B.花鸟虫鱼集市
C.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D.渭河生态景观带
二、填空题(共5分)
31.(2021七上·青岛月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著名诗 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枝红杏出墙来”现象。
(1)“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的生活需要 。
(4)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的一棵小树再长成参天大树,这说明红杏具有 的特征。
(5)从红杏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红杏属于 。(填写生物或非生物)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分)
32.(2022七下·南岗月考)鼠妇,又称潮虫,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鼠妇很快就爬到其它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学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或“丙”)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 。
(2)若将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静置一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5次。结果如下:
环境/时间(分钟) 1 2 3 4 5
明亮(只) 1 0 2 1 2
阴暗(只) 9 10 8 9 8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对上述实验数据求出 值。
(3)若某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都不同,应该____(请填写正确选项的对应字母)A.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已经失败
A.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修改实验数据
B.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次重复实验确认结果
(4)如果选择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可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四、读图理解题(共2题,共15分)
33.(2023·襄阳模拟)2021年12月6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草案)》,拟通过立法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图1表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 ”之称。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 。
(2)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鹭之间是 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鹭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水生植物固定的 。
(3)政府规定黄河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
(4)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黄河湿地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加,所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4.(2023·博山模拟)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1相比,图2中缺少的组成成分是 (填图1中的字母)。
(2)请写出图2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碳元素以 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内。若该草原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 (填图2中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多。
(4)若植食性昆虫减少,短期内其捕食者中 的数量下降幅度最大。
五、资料分析题(共10分)
35.(2022七上·南海期中)资料一:广东省的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雨水充沛,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森林中的朽木上长有蘑菇,木耳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下而上分布着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森林类型。多样的生态和丰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鼎湖山因而被誉为“天然氧吧”。
资料二:下图一表示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的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 ”之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鼎湖山森林覆盖率高,雨水充沛,气候湿润,体现了生物 (填“适应”或“影响”)环境的关系。鼎湖山物种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较 (填“强”或“弱”)的自动调节能力。
(3)鼎湖山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森林中的朽木上长有的蘑菇、木耳等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除了这两种成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有消费者和 部分。
(4)图一中所示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5)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是 和 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大雨过后,蚯蚓、鸭子等多种生物面对新的环境,做出相应的反应:由于土壤中缺氧,蚯蚓从地里爬出来呼吸;鸭子忙着享受“美食”,为身体补充营养。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摄食、腐生的细菌分解有机物等;
2、生物的生活需要氧气,如鲸浮出水面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排尿、排汗、植物落叶等;
4、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如春种秋收,狗猫产子等;
5、遗传和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既有相似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
6、应激性,即对外界刺激能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如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环境;
7、生物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是适应环境,蚯蚓改良土壤是改变环境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生石花开花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A符合题意;
B、钟乳石长高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钟乳石是非生物,B不符合题意;
C、机器人是非生物,机器人弹琴不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电脑病毒是非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C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这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含羞草一碰就叶片合拢,是生物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亲代和子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现象叫变异。A、C、D不符合题意;
B、竹节虫与竹叶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自身生存,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摄食、腐生的细菌分解有机物等;
2、生物的生活需要氧气,如鲸浮出水面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排尿、排汗、植物落叶等;
4、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如春种秋收,狗猫产子等;
5、遗传和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既有相似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
6、应激性,即对外界刺激能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如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环境;
7、生物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是适应环境,蚯蚓改良土壤是改变环境。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螳螂以蝉为食,黄雀又以螳螂为食,体现了生物需要营养,A不符合题意。
B.汗液中含有无机盐、尿素等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所以出汗体现了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不符合题意。
C.一母生九仔,反映了遗传现象;连母十个样,反映了子代个体之间及子代与亲代的差异性,体现了变异现象,C符合题意。
D.葵花朵朵向太阳,反映了葵花对太阳光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是生物的一种应激性,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生物特征,A选项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人出汗,树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选项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鲸鱼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是需要氧气常露出水面进行呼吸换气,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C选项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说明的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体现的是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七大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生物都能进行呼吸;4.生物都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动物和植物都会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可以进行生殖,故生长、发育和生殖是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动物和植物都能呼吸,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动物和植物都能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B不符合题意;
C、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从外界摄入有机物,故摄入有机物不是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动物和植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猎豹追捕羚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A不符合题意。
B.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B符合题意。
C.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C不符合题意。
D.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能因为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8.【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时的步骤:⑤选择调查的范围,④设计调查路线,③分组,②调查,⑥归类,①整理。
故答案为:D。
【分析】调查的方法步骤,需要熟记:
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
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
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
四、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
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
六、撰写调查报告。
9.【答案】D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全市中学生进食情况的普查、B紫马岭公园中鸟的种类的统计、C小区内生活垃圾中可利用资源的调查这三项都是应用了调查法,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用的是实验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是: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金鱼、水草、河蚌都生活在水中,而松树、蜜蜂、麻雀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麻雀、鼠妇、鲫鱼都属于动物,松、小麦、荷花都属于植物。故将麻雀、鼠妇、鲫鱼等归为一类,而将松、小麦、荷花等归为另一类的分类标准是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故答案为:C。
【分析】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例如,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归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生物有很多,我们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按照生活环境,生物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将1蜂鸟、2蘑菇、3玉米、5.家鸽、8.玫瑰归一类,生活在陆地上,而4河蚌、 6鲨鱼 7海带归一类,生活在水中,所以他是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方法最类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也不相同: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13.【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上下约20千米。
14.【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A正确;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说的是杂草对豆苗的影响,属于生物影响生物,B正确;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指的是温度对花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C错误;
D、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子盼母归,雌鸟喂养雏鸟,属于繁殖行为,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分为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合作、寄生等。
15.【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说的是草生长旺盛但豆苗稀疏,说明草会影响到豆苗的生长,A不符合题意;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说的是春天来了红豆会长出许多新枝条,表示植物的生长,B不符合题意;
C、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 只听的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就在这啼叫声中,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猿在啼叫是一种生命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
B、“粪是农家宝,庄稼离不了”体现了营养物质对农作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早”意思是稻麦怕清明时的霜冻,而谷类庄稼则需要秋天来临时的干旱气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体现了雨水对农作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7.【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草盛豆苗稀是说杂草争夺了豆苗生长发育所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生存空间等,使豆苗生长受到抑制。这是竞争关系。A、符合题意;
BCD、螳螂捕蝉,黄雀捕食螳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黄鼠狼吃鸡,反映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不但受到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它们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的捕食、竞争、合作、共生、寄生等多种关系。
18.【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BC、“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都是描述的温度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阳光,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9.【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上下约20千米,A正确;
B、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
C、一块农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但农田中的农作物只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错误;
D、生物的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
20.【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 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A符合题意。
B、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弱,B不符合题意;
C、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结构更简单,C不符合题意;
D、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 动植物种类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稳定性强。
21.【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谚语中提到的大鱼、小鱼、虾米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正确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最终累积在最高级消费者体内;在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这条食物链中,大鱼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毒物积累最多,C错误;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描述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4)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关系。
22.【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符合题意;
B、草原上的牛群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应还包括周围的环境,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不符合题意;
D、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由图可以看出,该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A说法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最高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所以,图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B说法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最高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所以,由柱状图可以看出,甲的数量最多,为生产者,乙、丙、丁为消费者,C说法正确。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环境,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写法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不能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4.【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机汞从少到多依次是A 0.05、E 0.39、C 7、B68、D 500,因此形成的食物链可能是:A→E→C→B→D,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物富集的含义,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进入生物体后难以分解,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有毒物质浓度低的是生产者,有毒物质浓度越高,营养级别越高。
25.【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捕食链条,叫食物链如:草→鼠→蛇。A不符合题意;
BC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各生物的随着消费级别的升高,数量越来越少,而且各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人为地破坏其中任何一种生物,就会使其他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生态系统中能量和有毒物质都会沿食物链传递,能量传递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各生物的随着消费级别的升高,数量越来越少;而有毒物质的浓度是逐级升高,所以最消费级别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3、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平衡。若人为随意改变任何一种生物的数量,都会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
26.【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A既能消耗二氧化碳也能释放二氧化碳,说明A是生产者,A说法正确。
B、B以植物为食物,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B说法错误。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所以,随着e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入到B体内,C说法正确。
D、C是分解者,主要指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生物,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绿色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分解者一般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27.【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以及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以生物的共同家园,B正确;
C、生物圈指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C正确;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指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作用的深度,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以及岩石圈的表面。
28.【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根据题干所述,日本如果把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的核污染水向海洋排放,这些核污染水最终会污染整个生物圈,破坏生态平衡,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为基础题,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29.【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A不符合题意。
B.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有捕食、共生和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和水、土壤等,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0.【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花鸟虫鱼集市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31.【答案】(1)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能繁殖
(3)营养
(4)能生长
(5)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反映了红杏具有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能繁殖的特征。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为红杏的生命活动提供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的生活需要营养。
(4)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的一棵小树,再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说明红杏具有能生长的特征。
(5)从红杏反映的以上特征来看,红杏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属于生物。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2.【答案】(1)乙;光
(2)平均
(3)B
(4)水分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应选择乙装置。
(2)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全班各组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这样多次实验的结果,可以减少误差。
(3)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是失败的、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都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次重复实验确认结果是否正确,这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因此,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如果选择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铁盘的一侧是干土,另一侧是湿土,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可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33.【答案】(1)地球之肾;分解者
(2)蟹;捕食和竞争;太阳能(或光能)
(3)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4)生态系统多样性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故填:地球之肾;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2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与图1中的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对比可知,乙是蟹。鹭捕食蟹,是捕食关系,鹭和蟹都捕食浮游动物,是竞争关系。所以,蟹与鹭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该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所以,从图1可以看出,鹭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或光能)。
故填:蟹;捕食和竞争;太阳能(或光能)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政府规定黄河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填: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4)结合分析可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故填:生态系统多样性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4.【答案】(1)BC
(2)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
(3)有机物;鹰
(4)食虫昆虫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图1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非生物部分,D为生产者;
(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与图1相比,图2中缺少的组成成分是B分解者和C非生物成分;
故填:BC;
(2)图2中的食物链有: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植物→植食性昆虫→蛙→蛇→鹰、植物→老鼠→蛇→鹰、植物→老鼠→鹰,共8条;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或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
故填: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或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3)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内;鹰是该生态系统中消费级别最高的动物。所以若该草原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鹰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多;
故填:有机物;鹰;
(4)若植食性昆虫减少,食虫昆虫除了会因为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外,还会被缺少食物的食虫鸟和蛙捕食,所以短期内其捕食者中食虫昆虫的数量下降幅度最大。
故填:食虫昆虫。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该污染物无法从生物体内排出,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累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往往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断变化着,但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5.【答案】(1)地球之肺
(2)影响;强
(3)分解者;非生物
(4)3;草→鼠→蛇→鹰
(5)蛇;捕食;竞争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森林之肺”之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鼎湖山森林覆盖率高,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植物影响环境。一般来说,在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鼎湖山生态系统物种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使这一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除了这两种成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有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4)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5)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二中的甲对应的生物是蛇,图二中的丁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草。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