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考法训练: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典例剖析
武汉市由武昌汉口、汉阳三座城镇组成。下图为“武汉市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 )
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 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
C.沿铁路等交通干线多轴向发展 D.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
2.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 )
A.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B.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人口的增加
C.河运的兴衰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D.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格局
【答案】1.C 2.D
【解析】1.河运、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都呈线状,在其影响下,城市形态也会沿着交通干线放射延伸而不是向集中式团块状发展,也不会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AD错误;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河运优势明显降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的优势逐渐显现,所以武汉市城市形态沿河流呈条带状发展的趋势越来越不明显,B错误;随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的发展,武汉市的城市形态将进一步趋向沿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呈多轴向发展,C正确。故选C。
2.交通枢纽不一定都能发展成省级行政中心,A错误;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B错误;长江的航运功能一直很突出,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武汉市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无法说明河运的兴衰会影响城市的兴衰,C错误;武汉市以前沿河分布,后来沿着公路、铁路等交通线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说明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能影响城市的格局,D正确。故选D。
考点分析
一、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和园艺业的产品易变质,需要便利的交通;自给农业受交通影响小;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港口以及铁路枢纽、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对工业布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对交通的影响 新建交通站点、交通线,有利于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有利于优化区域交通布局,形成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对商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和人口的流动,促进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商业网点布局,促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
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游客数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对城镇化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城市规模,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对资源开发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资源开发,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对人口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流动,扩大人口迁移规模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促进落后地区脱贫致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带(区)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二、交通运输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巩固国防;加强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传播;加强民族团结;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演变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四、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五、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考法训练
读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完成1~2题。
1.“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列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正确的是( )
A.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B.洪水淹没了原来的扬州
C.环境污染使它发展变慢D.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
2.下列关于扬州城市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面积有所减小B.现代城市发展沿运河伸展
C.城市形态变化缓慢D.历史上城市形态是多方向发展
读南方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示意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 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5-6题。
5.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6.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2021年12月3日,中老昆万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中老昆万铁路是一条连接我国昆明市与老挝首都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其中昆明至玉溪段设计速度为200千米/时,玉溪至万象段设计速度为160千米/时。中老昆万铁路沿线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资源丰富,穿越亚洲象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中老铁路。读图,完成7-8题。
7.中老昆万铁路穿越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的最佳建设方案是( )
A.开凿长隧道 B.以桥代路 C.设置迁徙涵洞 D.设置隔离栅栏
8.中老昆万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有利于老挝( )
①加快沿线自然资源开发②变内陆国为沿海国③建设沿线经济走廊④扩大山区水稻种植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读图,完成第9~10题。
9.该城市拟建的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0.近几年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政策 C.铁路 D.科技
汕头市南澳大桥起于澄海莱芜围,终于南澳长山尾苦路坪,接环岛公路,路线长约11.08 km,其中桥梁全长9 341 m,连接线全长1 739 m。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哪些不是南澳大桥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 )
A.台风 B.海水腐蚀
C.冬季积雪 D.地震
12.南澳大桥建设的影响主要有 ( )
①解决了制约南澳发展和岛上军民进出岛难的陆岛交通“瓶颈”问题 ②不利于南澳港湾优势的发挥 ③有利于促进汕头、南澳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加快推进汕头深水港口建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万州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路部,处三峡库区腹心,属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万州区城镇化率大约为67%。下图为万州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万州城区呈现较为明显的组团形态,主要形成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交通 D.矿产
14.近年来,万州城区不断向北部扩展,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的航运地位下降 B.高铁对城市影响明显
C.北部地势高不易洪涝 D.北部主要布局工业区
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 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16. 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据央视新闻消息,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民间俗称“大七环”)将于2018年6月底主路贯通,该线路环绕整个北京,连通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13个节点城市,将推动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形成新的格局。读图回答17-19题。
17.北京“七环”采用高速公路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连接的城市更多 B.通行效率高
C.建设成本低 D.地形条件优越
18.影响北京“七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地质条件 B.城市规模
C.城市分布 D.经济水平
19.北京“七环”的全线通车将会使
A.沿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B.京津冀联系更加密切
C.区域经济差距加大 D.能源运输压力减小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郑渝高速铁路由郑州东站至重庆北站,起于黄淮平原,经南襄盆地、大巴山南麓进入长江走廊,全长1068米,投资1500亿,设25座车站,神农架、三峡等景区迎来高铁。其中郑万段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渝万段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2012年12月,渝万段开工建设,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该线路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中国西南地区快速铁路网,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推动了三峡旅游资源开发,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下图为郑渝高铁路线示意图。
(1)指出郑万铁路和渝万铁路设计时速不同的依据。
(2)简析郑渝高铁建设时间很长的原因。
简述郑渝高铁的修建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1.D2.C3.A4.A5.C 6.A7.A 8.B9.A10.C11.C12.C13.A 14.B15.D 16.C17.B18.C19.B
20.(1)郑万铁路主要经过黄淮平原和南襄盆地,地表起伏小,线路直且坡度小,设计时速较快;渝万段主要经过大巴山区,地表起伏大,桥隧比重高,线路弯曲且坡度较大,设计时速较低。
(2)郑渝高铁线路较长,工程量大;投入资金多,融资难度大;南段沿线地形起伏,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北段人口稠密,农田多,征地、拆迁难度大;经过神农架、三峡等环境敏感区多,生态保护要求高等。
(3)郑渝高铁的修建,促进人员、资金、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加快重庆市经济发展;扩大重庆经济辐射范围,辐射我国中东部,甚至日韩等,扩大对外贸易;加快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重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缓解渝东地区的发展瓶颈,帮助渝东地区脱贫致富;郑渝高铁修建,重庆成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重庆成为西部物流集散地的建设;高铁修建,带动了重庆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