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训练 交通运输发展的意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训练 交通运输发展的意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17: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考法训练:交通运输发展的意义
典例剖析
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1-2题。
1.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2.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答案】1.C2.A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运行五年后核心区人口规模远大于运行初期人口规模,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A选项错误;运行五年后边缘区沿线人口分布差异小于运行初期,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边缘区以居住用地、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市郊线的建成,市郊线沿线地区交通通达度提高,边缘区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C选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减小,D选项错误。所以选C。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市郊线运行五年后,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就业的空间集中现象减弱,A选项正确;没有体现行政服务功能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减弱,C现象错误;边缘区人口的空间部分差异减小,导致居住地空间分布更加分散,D选项错误,所以选A。
考点分析
1、经济效益
(1)交通: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2)资源:促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3)人口城镇分布:尽量联系人口城镇分布密集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
2、社会效益
(1)线路建设可增加就业机会 ,缓解就业压力。
(2)通过边疆区的线路可巩固国防。
(3)通过少数 民族集聚区的线路可加强民族团结。
(4)通过革命老区、少数民族集聚区的线路,可促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发展。
考法训练
下图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 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强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沿岸的沪汉蓉高铁加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形成密集的综合交通网。图1示意“黄金水道”的水深变化,图2示意汉蓉高铁运行速度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1可知,长江“黄金水道”( )
A.已经实现了梯级开发 B.重庆和枝城间运量最大
C.枝城以下运量逐渐增加 D.枝城附近建有巨大水库
4.图2反映沪汉蓉高铁线路( )
A.南京至上海、合肥距离相等 B.自东向西地势呈三大阶梯
C.西部人口密度大设置站点多 D.重庆至万州段地形最为复杂
5.沪汉蓉高铁与长江“黄金水道”( )
A.速度与水深呈正相关 B.运输的对象相同
C.二者可实现优势互补 D.受天气影响均很大
2018年12月26日,全长307.9千米的济青高铁建成运营,济南至青岛1小时40分钟即可到达,青岛至此真正接入全国高铁网。之前,济南到青岛的客运主要由济青客运专线承担,济南至青岛需2小时20分钟。为压缩济青间运行的时间,该客运专线停靠的城市较少。2018年12月26日,全长194千米的国家I级客货共线铁路——青连(青岛——连云港)铁路竣工运营。下图为济青高铁、青连铁路及附近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济青高铁运营后原济青客运专线的功能应改为( )
A.济青间无停靠站的直达客运线 B.济青间的客货共用线路
C.济青间更多城市的城际客运线 D.济青间的第二高速铁路
7.设计济青高铁时应特別关注高铁运行对两侧地带的环境影响,这是因为高铁运行对两侧地带( )
A.噪声污染大 B.水体污染大 C.空气污染大 D.事故威胁大
8.济青高铁、青连铁路的运营对青岛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①增大人才向沿线城镇转移的力度
②就业者的居住地向沿线城镇扩散
③扩大城市规模,城市问题加剧
④扩大经济腹地和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FG桩亦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其中褥垫层是CFG桩复合地基的一个核心技术。通过褥垫层作用到桩间土上,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据此完成9-11题。
9.沪杭高铁全线多段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占用耕地 B.应对软土地基沉降 C.缓解地震损毁 D.预防洪水冲坏路基
10.沪杭高铁最快38分钟可从上海到达杭州,其开通运营,下列交通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
A.长江水运 B.航空运输 C.城际公路 D.铁路运输
11.沪杭高铁的开通,为上海、杭州两市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降低了出行的时间成本 B.扩大了城市的服务范围
C.加速了逆城市化进程 D.物流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2019年12月16日6时58分,C6401次动车从成都东站准时发出,目的地贵阳北。至此,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线路全长648公里,线路起伏大,线路设计采用“以桥代路”“以隧代路”的方式,全线桥隧比达到81.5%,被喻为“云上高铁”。下图为成贵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成贵高铁被喻为“云上高铁”,是因为
A.线路长 B.隧道多 C.桥隧多 D.桥梁多
13.成贵高铁的修建,可以
A.将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帮助西南地区快速脱贫致富,做到精准扶贫
C.有利于西南地区居民的对外联系 D.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大部分企业向西南迁移
成昆铁路是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近年来,国家开始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下图为老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据此完成14-16题。
14.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走向 B.城镇分布
C.耕地分布 D.地势起伏
15.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
C.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 D.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
16.旅客可以在成昆铁路沿线见到的风景有
A.大漠孤烟 B.小桥流水
C.大河咆哮 D.千里麦浪
荷兰在三角洲的各海湾口和许多分岔河口筑起带有闸门的堤坝,如下图所示,闸门打开或关闭依具体情况而定。据此回答17-18题。
17.当闸门全部关闭时
A. 河水盐度将明显增加
B. 可防止风暴潮淹没低地
C. 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
D. 易于实施退田还海工程
18.鹿特丹港成为世界著名港口的有利条件有
①坚固的岩质海岸 ②河海实现联运
③天然的避风港湾 ④结冰期较短
⑤广阔的经济腹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蜀道穿越秦巴山脉,道路崎岖难行,以至于诗仙李白在诗作中发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2017年12月6日,作为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连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一举让“蜀道难”变成了过去。读西成高速铁路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蜀道难”与“蜀道不再难”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A.地形 技术 B.地形 经济
C.河流 技术 D.河流 经济
20、开通当日,从西安到成都沿线可以看到
A.西安附近落叶纷飞 B.秦岭山顶白雪皑皑
C.汉中附近河流封冻 D.成都平原草木青青
21.南昆铁路是1997年我国西南地区新开通的一条现代化的铁路线。读“南昆铁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昆铁路从百色到罗平一段没有走直线,而是向北经过威舍、红果再到罗平。请依据图中信息,说出出现这种走向的主要原因?
(2)简述南昆铁路途经地区的民族构成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3)请结合沿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南昆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
(4)分析南昆铁路建成之后产生的重大积极意义。
1.D2.C3.D4.D5.C6.C7.A8.D9.B10.C11.A12.D13.C14.D15.C 16.C17.B 18.C19.A20.D
21. (1)资源更丰富,利于资源外运;人口城市更多,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们出行。
(2)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3)山高坡陡的高原丘陵地形;喀斯特地貌,不稳定的地质条件;河网密布,河流多峡谷;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洪涝;沿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沿线经济落后,资金不足,技术薄弱。
(4)①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②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③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④利于沿线矿产资源外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⑤促进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的区域合作和优势互补;⑥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⑦利于加快西南区的脱贫速度;⑧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