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考法训练: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典例剖析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左图为近年来黑龙江省不同户籍性质年龄流出人口分布统计图,下右图为2020年春节前湖北省武汉市流出人口占当地人口比重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影响黑龙江省60岁以上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流出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 )
A.受教育程度 B.婚姻状况 C.经济状况 D.性别差异
2.2020年农历腊月二十九凌晨之前,武汉市出现了人口流出高峰,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政策 B.经济 C.雾霾 D.风俗
【答案】1.C2.A
【解析】1.读图可知,近年来黑龙江省60岁以上非农业人口流出比例高于农业人口流出比例,造成这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60岁以上非农业人口有退休金,经济状况好,退休的这部分老人选择到南方气候温暖的地方养老,而60岁以上的农业人口没有退休金或养老保障金少,经济状况较差,选择异地养老的少,C正确;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性别差异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2.为全力做好新冠病毒防疫工作,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持遏制疫情传播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武汉采取封城政策,在该政策实施之前,出现了人口流出高峰,A正确;与经济、雾霾、风俗因素无关,BCD错误。故选A。
考点分析
一、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推力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拉力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迁出地 → 迁入地
推力因素 中间阻力 拉力因素
就业机会少 人口迁移过程中所要克服的一切困难,如严格的户籍管理、传统文化观念(父母在,不远游)、路途遥远等 就业机会多
自然灾害风险多,收入不高 收入稳定、收入高
医疗、教育条件差 医疗、教育条件好
生活质量与社会福利差 生活条件与社会福利好
公共设施差 公共设施好
居住、交通与通信条件差 居住、交通、通信条件好
环境质量差 环境质量好
环境恶化、土壤贫瘠、气候恶劣 环境优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土壤及土地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非洲旱灾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经济发展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取得美国国籍的留学人员
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3.社会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文 化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军嫂随军
政 治 政策 国家有关对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 我国在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我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社会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三、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考法训练
1976年,为了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广西上思县政府对十万大山地区内的南屏乡村民进行了搬迁。然而,从1980年开始,迁出的人口便开始陆续回迁,到1983年,全部返回原居住地。近年,县政府再次实施十万大山移民工程,对南屏乡内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的群众进行搬迁安置。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早期移民回迁的主要因素是( )
①耕作习惯②文化程度③生活条件④经济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近年,县政府再次实施移民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态环境 B.实施精准扶贫 C.振兴县域经济 D.改善居住条件
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与“反向春运”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B.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C.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D.赡养老人负担减轻
4.“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环境负担加重 B.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C.房租价格上涨 D.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表示意2006~2016年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单位:万人)。据此完成5-6题。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户籍人口 3200 3235 3250 3289 3300 3329 3343 3360 3361 3371 3400
常住人口 2800 2816 2839 2859 2884 2919 2945 2970 2991 3016 3048
5.2006~2016年间该直辖市常住人口数量小于户籍人口数量,其原因主要是(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B.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C.外出务工人口较多 D.老年人口数量较多
6.促使该直辖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气候 C.文化背景 D.收入
城市群在中国城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主要人口流入地。下图为2017年我国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示意图(线条越粗表明流入人口占比越大)。据此完成7-8题。
7.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8.沿海城市群流入人口的长期居留(5年以上)和定居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收入 B.公共服务 C.环境质量 D.户籍门槛
下图为广东省2000-2015年跨省迁入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2010-2015年,跨省迁入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成本增加 B.发展动能减缓 C.农村设施改善 D.部分产业转出
10.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图示人口回流使得河南、湖北等省人口红利升级,主要表现为( )
A.技能与观念提升 B.年龄构成年轻化 C.人口数量的增加 D.性别比例均衡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1-13题。
1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1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1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15.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6-18题。
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6.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17.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18.大量人口流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有( )
A.增加了欧洲乡村人口比重 B.缓解社会矛盾
C.缓解交通压力 D.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下图表示我国各省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某段时期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及净迁移率状况。据此回答19-20题。
19.造成A点所示省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该省区人均收入水平高 B.该省区远离东部地区
C.该省区经济落后 D.该省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
20.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出率最大值大于迁入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区少
C.所有省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D.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区多
21.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人口比重都在下降。
材料三 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流动人口变化。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1.A2.B3.D 4.B5.C6.D7.C 8.D9.D 10.A11.B 12.D 13.C14.D 15.B16.C17.D18.D19.C20.B
21.(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方向: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 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