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考法训练: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
典例剖析
读贵州省乌江流域各海拔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在海拔1000~1400m最多
B.人口数量在海拔2200m以上最多
C.海拔超过1400m后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
D.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2.关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密度与海拔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上升 B.随着海拔上升人口密度下降
C.海拔1000~1200m人口密度最高 D.海拔1200~1400m人口密度最高
【答案】1.A2.C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人口数量峰值位于海拔1000~1400m处,A正确;人口数量在海拔2200m以上最少,B错误;海拔超过1400m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错误;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数量先上升后下降,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该地人口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波动变化,海拔1000~1200m人口密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考点分析
一、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腾冲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1 、人口分界线:黑河- 腾冲一线
2、分布特点:
(1)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2)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3)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4)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面积大;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开发时间早;
二、我国人口分布区
考法训练
我国Y县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随海拔变化,呈现菱形分布特征(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Y县最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南丘陵
2.Y县( )
A.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气候和水源
B.2000—2300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
C.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迁移的拉力大
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乡村聚落的规模较大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包括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人口比例最高的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4.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影响我国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的调控 B.自然环境的差异
C.计划生育政策的地区差异 D.受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
下图为“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主要分布在距河4-7km范围内 B.距河流越远人口越密集
C.主要分布在距河流较近区域 D.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6.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取水便利程度②土壤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水能资源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胡焕庸线”具有高度稳定性。下表为我国“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人口分布越趋向均衡)。据此完成7-9题。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
中部 0.302 0.305 0.336
西部 0.773 0.765 0.771
东北 0.449 0.459 0.504
7.2000~2010年,表中数据显示( )
A.东南半壁人口趋向均衡 B.西北半壁人口趋向集中
C.东部地区人口趋向集中 D.中部地区人口趋向均衡
8.2000年以来,东北人口基尼系数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B.粮食产量提高
C.生态环境持续退化 D.矿产开采逐步萎缩
9.下列省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的是( )
A.四川 B.陕西 C.吉林 D.湖南
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图中黑河一腾冲线被称为“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完成10-11题。
10.“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生育政策 D.地区开放程度
11.下列能提高“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B.强制实施人口西迁
C.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D.实施海水西调工程
近年来我国某湿润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75人/㎞ 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图完成12-13题。
12.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北多南少
13.若甲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区,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
C.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 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15.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 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
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A—B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下图为中国人口的分布。读图,完成16-17题。
16.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A—B线”大致是( )
A.漠河—腾冲一线 B.黑河—昆明—线 C.漠河—昆明—线 D.黑河—腾冲—线
17.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东部、东南部地处平原,人口稠密
B.东南部自然条件好,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稠密
C.在林区可以通过伐林扩耕,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大人口密度
D.东北三省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半壁人口密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下图示意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特征。据此完成18-20题。
18.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说明( )
A.西部地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更早 B.东部地区国土面积较西部地区大
C.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差 D.东部地区人口应向西部地区大量迁移
19.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云南省
C.四川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黑河市与腾冲县气候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海陆位置 D.盛行风向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部和南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丘陵,东部是起伏和缓的丘陵,西部和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会形成巨大的黄泛区;入海口处,由于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图1示意山东省地形、矿产分布,图2示意2012年山东17地市人口密度。
(1)整体上看,山东省人口分布呈___________特点,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部。
(2)分析山东省人口众多的原因。
(3)与菏泽相比,东营人口密度较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1.A2.B3.A4.B5.C 6.C7.C 8.D 9.A10.B 11.C12.C 13.D14.C 15.D16.D 17.B18.C19.B20.B
21.(1)不均衡 西南(西)
(2)自然原因:多平原、低山丘陵,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较丰富。社会经济原因: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
(3)小(低) 位于黄河入海口,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势低洼,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或土壤肥力低);开发历史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