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寄宿制学校
公开课教案
科 目 音乐 课 题 《牧歌》
授课人 付欣 授课时间 2017.10.24
授课地点 七(4)班教室 课 型 新授课 唱歌课
授课者姓名 付欣 单位 河东寄校 日期 10.24
课题 Unit3 《牧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础知识:换气符号、休止符的用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我们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 2)通过欣赏和学唱《牧歌》,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3)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增强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分析 《牧歌》选自七年级音乐教材唱歌课。这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通过对《牧歌》的学唱和欣赏,让对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七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学情分析 民族音乐是音乐世界中的宝藏,对于这种原始、淳朴的民歌能够通过老师原汁原味的传递、分享、感动给我们的学生。学生们也会真正理解音乐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
教学重点 1、了解无伴奏合唱和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 2、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3、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方式。 2、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法学法 谈话法、比较法、想象法、体验法
教具 多媒体、黑板、谱例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让同学们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同学们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多媒体播放歌曲《蒙古人》)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4、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和你们都是蒙古族。那么我们蒙古族的饮食是以什么为主的?(奶食) 服饰呢?(蒙古袍)我们被称为什么民族?(歌舞民族) 5、让我们来了解了解自己的民族吧…… 二、欣赏歌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旋律有什么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2、老师范唱,并出示歌谱和歌词:学生模唱歌谱。 3、音乐符号(黑板):(1)换气(√); (2)休止符:(简谱中:0) 停止一拍 4、 从歌谱中看看,本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 X │ X X师:对。那么我们一起打打这个2/4拍节奏(重复出现的)吧。注意:强弱规律! 5、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老师用电子琴弹曲子,生用M唱,并注意正确地唱刚刚学过的音符部分) 6、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7、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8、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注意:哪部分音高,哪部分音低平) 9、欣赏《 牧歌》 (1) 请你闭上眼睛听,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生:(无伴奏合唱)恩!师:(视屏)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2)再来听听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牧歌》,比较一下两个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多媒体播放)生:一个是合唱,一个是独唱,更喜欢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师:对。我们歌曲的演唱形式里有:合唱、独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等。让我们跟老师分别试唱一下! (3)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师:(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4)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生:(幸福、自由的民族)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 反思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教学设计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设计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反思:通过本节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课堂 小结 三、小结音乐的美在于它的灵动,它的鲜活,更在于我们对它的感知与欣赏。音乐的美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师):学习这首歌曲的感想?生: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热受自己的祖国,为发扬民族文化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