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关键素能一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真题研析】
[例1] (经典真题·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答案 B
解析 根据左图可知,建筑物N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建筑物所在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结合右图可知,建筑物M侧分布有大量农田,地势相对低平,故选B。
【素能升华】
1.“画”地形剖面图
第1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图中的A~B)。
第2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3步: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第4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5步: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间的剖面图如下:
2.“读”地形剖面图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B在250~300 m。
②看极值点或特殊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b在150~200 m;c在350~400 m。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2)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根据坡度陡缓情况。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坡”,“凸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图1)。
图1
②是否穿越较高的山丘(山脊)。如果穿越较高的山丘,山丘后的地方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图2)。
[小技巧] 判断凹凸坡关键在于自己绘制剖面图,等值线较密集就画陡峭一点,等值线较稀疏就画平缓一点,即可分析。
【对点精练】
(2022·天津南开区期末)下图为东南亚婆罗洲及其附近海域地形图及过M点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剖面示意图中M点对应地形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到,在南北方向上,M点位于最高位置,在东西方向上,M点位于山脊上。①应为山顶,四周低中间高,A错误。②在东西上看,为山脊,由西向东山脊降低,从南北来看,中间高南北低,B正确。③为鞍部,从东西来看,东西高中部低,从南北来看,南北低中部高,与剖面图不符,C错误。④为山谷地形,与剖面图山脊不符,D错误。
2.(2021·青岛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师生在暑期研学活动中,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等方式对某地进行研究。下图为考察区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仅考虑地形因素,老师在N地举起一面旗帜,位于M地的同学能否看见?在下图中画出M、N两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并加以说明。
答案 看得见。因为MN之间视线不受地形阻挡。如下图:
解析 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情况可知,M、N两地之间的地势为谷地,无其他高地阻挡,可以看得见。绘制地形剖面图注意标注纵坐标数值变化,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最后将视线画出(MN两地之间的直线连接)即可。
关键素能二 其他地理图像的绘制
【真题研析】
[例2] (2022·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
用曲线绘出虚线框内M河流域与N河流域的分水岭。
答案
解析 河流应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M河流域与N河流域支流的源头的中间地带应为山地分水岭,将中间地带连接成线,即为M河流域和N河流域的分水岭。
【素能升华】
图像绘制类主观题常用“绘制”“画出”“补画”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数据表格、地理原理、区域地图等材料,点明绘图的内容。命题视角主要有绘制统计图、绘制地理原理示意图、绘制地理事物分布图、绘制等值线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等。除了景观图外,其他图像的绘制均有可能在试题中出现。
类型 示例 绘图要点及流程
绘制统计图 例如绘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曲线,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原因对比柱状图 绘图前应理清各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附值范围、数值单位、数段差值等,再依据数据进行绘图,注意数据的准确性
绘制示意图 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在图中用符号标出某个点、画出风向等 首先要理清所要描述的地理原理或根据几何原理作的图像。其次要确定各构图部分所要表示的内涵,如组图的箭头、图例、图框、注记等,必要时也可在图下区域附上文字说明
绘制分布图 绘制不同尺度区域的经纬度,再绘制河流、资源、交通、山脉等地理事物分布;例如画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杭大运河 一般绘制点状或线状地理事物的位置,关键在于空间定位是否准确。绘图时先要对区域经纬网、海陆分布及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然后把需要绘制的地理事物描绘在图上
绘制等值线图 例如在图像中补画等温线、依据所给资料画出控制该地区的天气系统 注意等值线的地理意义、数值、单位等,而后绘图。一般先描点,再画线,要重点注意各等值线的数值大小、走向、弯曲方向、弯曲位置、极值位置、疏密状况等,准确布线
【对点精练】
3.(2020·北京卷)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读表,回答问题。
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子流域名称 侵蚀量(万吨/年) 输沙量(万吨/年)
东溪河 114.3 52.3
西溪河 91.9 48.8
后溪河 63.7 24.0
平定河 51.2 19.5
绘制统计图,说出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
答案
关系: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绘图即可。亦可选择柱状图、折线图或组合图, 注意要有坐标系、图例、单位等信息。
4.(2022·福建八地市4月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永冰界是指夏季海洋冰封区域与流冰之间的界线。威德尔海(下图)是大西洋最南端的属海,海域经常被厚冰覆盖。威德尔海洋环流对该海域的海洋永冰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可将南极大陆边缘裂解的冰山输送到斯科舍海。
(1)用箭头标示威德尔海洋环流的方向。
(2)补绘威德尔海的海洋永冰界,并说明绘制理由。
答案 (1)见下图。
(2)见上图。理由:南极大陆周围海域大致-200 m等深线以内,受到极地东风带的影响,气温较低,水域永久性冻结;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沿海大陆架深度超过200 m,底层海水无法冻结,成为浮冰。
解析 第(1)题,威德尔海纬度较高,属于大海湾,主要是受到极地东风(偏南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动,受地形阻挡向北流动,到达60°附近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向东偏南流动,形成大漩涡状的顺时针方向流动。第(2)题,材料中显示,海洋永冰界是指夏季海洋冰封区域与流冰之间的界线。南极大陆位于极地高压中心附近区域,极地东风强烈,影响周围海域,导致周围海域气温较低,部分区域永久性结冰,范围大致位于离岸-200 m等深线以内,如果超过-200 m等深线,在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部分冰融化,将成为浮冰。因此以-200 m等深线附近作为永冰界线。
5.(2021·株洲一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区域河流中有一道天然瀑布。
请你分别设计河流和瀑布的图例,并在图中正确位置绘制。
答案 绘图如下:
解析 河流位于山谷处,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瀑布形成在陡崖处。河流图例必须为线状,河流画在山谷,一直画到图的下部边框;瀑布为线状或面状;画在陡崖处,介于600米和75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
规范答题指导(二) 地形特征类
【真题示例】
(2022·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
根据图中冰川、河流的分布,简述该局部区域的地势特征。
答案 该区域整体中部高,向西(北)、东(南)两侧地势降低;中部区域自(东)北向(西)南地势升高。
解析 河流由高向低流,河流的流向一般可判断地势的走向。从该地区河流分布来看,其东部河流向东流,西部河流向西侧流动,说明其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从中部山峰高度来看,其北部山峰大致介于1 200~1 300 m,其南部山峰大约为1 400~1 500 m,中部地区南高北低。
【思维路径】
1.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
2.地形特征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答题指导】
答题方向 答题术语
地形类型及分布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
地势 高、低 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线 平直、曲折 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广布)、冰川地貌发育(广布)
【应用体验】
1.(2021·1月浙江卷)阅读亚洲部分地区略图,完成问题。
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答案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
解析 地形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海岸线特征、特殊地貌等角度描述。
2.(2022·北京房山一模)读图,回答问题。
概述长汀县的地形特征。
答案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自北向南倾斜,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山岭和谷地相间。
解析 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势起伏、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读图可知, 该区域地势东、西、北三面高,中部和南部地势低,自北向南倾斜,地势起伏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破碎,山岭和谷地相间分布。
3.(2022·北京房山区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绘制上图中河流A~B段沿线地形剖面图,并说出该段地势特征。
答案 如下图:
地势特征:地势高,地势起伏大,自南向北倾斜。
解析 绘制时要先对剖面线的等高线(地形)进行整体判读,标注关键点,然后根据高程确定纵坐标轴,注意A点海拔介于4 500~4 850 m,B点海拔约为650 m;其次,注意图中等高线的疏密,越密集,坡度越大,越稀疏,坡度越小。地点A海拔在4 500米到4 850米之间,整体地势高;A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在2 85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整体趋势是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倾斜。
(2022·江苏南通期末)小张、小李等同学计划利用暑假去大西洋某岛屿旅游,他们对目的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攻略。下图为该岛屿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是200米。据此完成1~2题。
1.小张同学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聚落①附近多见流水堆积地貌
B.站在聚落②可以看到聚落③
C.公路东西两头部分沿着山谷延伸
D.①与④的最大高差可能为399米
答案 D
解析 聚落①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多见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站在聚落②不能看到聚落③ ,它们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B错误;公路东西两头部分沿着山脊延伸,C错误;①与④之间隔了一条等高线,等高距是200米,可知①地的海拔范围为200米~400米,④地的海拔范围为400米~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差为0~400米,最大高差可能为399米,D正确。
2.绘制连接②与③两地的地形剖面图,要求突出地势起伏加大的效果,绘图时采用的做法是图(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答案 B
解析 绘制连接②与③两地的地形剖面图,垂直比例尺适当放大,可以更好地看出地势起伏,而水平比例尺不变;仅扩大或缩小图幅,不能起到突出地势起伏加大的效果。
3.(2022·浙江金华期末)图2为图1中AB沿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图2中宏观地形表达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a为大陆架 B.b为岛弧
C.c为海岭 D.d为深海沟
答案 C
解析 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是大陆架与深海底之间较陡的陡坡,其深度由几百米到几千米;a坡度很陡,深度很大,应为大陆坡。b位于南美洲大陆西侧,为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美洲板块隆起抬升形成的山脉,不是岛弧。c位于大西洋,属于大西洋中的海岭。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图中d位于非洲大陆内部,是东非大裂谷。
(2022·河南商丘期末)四川大凉山深处的阿土勒尔村位于悬崖之上,被叫作“悬崖村”,垂直于绝壁的藤梯曾是村民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道路。图1为阿土勒尔村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2为阿土勒尔村学生攀爬藤梯上学的照片。据此完成4~5题。
图1
图2
4.据图推测,阿土勒尔村学生上学每次攀爬藤梯的高度不低于(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答案 A
解析 阿土勒尔村学生上学每次攀爬藤梯的位置应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陡崖处,由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是100~300米,因此阿土勒尔村学生上学每次攀爬藤梯的高度不低于100米。
5.下列四幅图为四位同学手绘的沿图中EF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与实际最吻合的是( )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E点应为剖面线上最高处,A错误;EF之间要经过一处明显的陡崖,C错误;由图上等高线数值判断,F处应该为一个上坡,D错误;等高线地形图中A处为山峰,C处为陡崖,E点应为剖面线上最高处,F处为一个上坡,B图符合。
6.(2022·重庆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隧道总长98千米,其中三河口至黄池沟段隧道穿过秦岭主峰,称越岭段,长81.8千米,已于2022年2月全线贯通,工程综合难度世界第一,工程总投资146.6亿元。下图为引汉济渭输水工程示意图。
按所给图例,在下图中绘制输水工程(黄金峡—黄池沟段)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两个水库和配水枢纽的南北相对位置,并注明水库和配水枢纽名称)。
答案 绘图如下图均可:
解析 绘制输水工程、剖面示意图时须注意根据图中所给的黄金峡水库、三河口水库、黄池沟配水枢纽的海拔、南北相对位置来进行绘制。
7.(2022·福建龙岩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陇南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历代用兵的古战场,这便是“得陇望蜀”一词的来源。下图为陇南地区的位置、地形示意图。
请依据材料作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军事上“得陇望蜀”的原因。
答案 四川盆地周边受高原、山脉阻挡,地形闭塞,交通不便;陇南毗邻四川盆地,是大西北(北方地区)进入大西南(四川盆地)的重要通道;陇南到四川盆地,地势北高南低,易于进攻。画图如下:
解析 绘制地形剖面图应注意起点、终点、最高点和最低点,按照步骤绘图即可。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闭塞,交通不便,进出不便;陇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便于进入四川盆地;且地势高于四川盆地,从陇南进攻四川盆地,可顺地势而下,便于进攻。第2讲 地形图
第1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_500 m,乙点海拔为500 m。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_000 m。
2.等高线地形图
(1)基本地形
字母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征
A 山顶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C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D 陡崖 数值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 鞍部 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为山谷的最高处
F 盆地(洼地) 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②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③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④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⑤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⑥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3.五种陆地地形
字母 类型 海拔 等高线分布特点
A 山地 500米以上 等高线密集,呈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 丘陵 500米以下 与山地相似,但等高线数值较低
C 高原 500米以上 等高线在高原边缘较密,内部较稀疏,且数值较大
D 盆地 无一定标准 等高线中间稀疏,四周密集,数值外大内小
E 平原 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很低
关键素能一 “算”等高线地形图
【真题研析】
[例1] (经典真题·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D (2)C
【素能升华】
1.某点的绝对高度
(1)等高线上:H=该点所在等高线的数值。如下图中HA=100 m。
(2)两条等高线之间:H小<H<H大。如下图中50 m<HB<100 m。
(3)闭合曲线内
2.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1)公式法
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连续的变化的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求算:(n-1)d<H<(n+1)d。
(2)十字交叉相减法
步骤:找出较高点的海拔取值范围→找出较低点的海拔取值范围→十字交叉相减。
3.陡崖
(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200 m≤H顶<25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50 m<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H)
计算公式为(n-1)d≤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为100 m≤H<200 m。
【对点精练】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等高线M的数值可能是( )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答案 C
解析 图中等高线M内为山峰,则M内地势较高,且甲、丙附近等高线为400米,根据等值线分布“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原则,M为500米,因此C正确。
2.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图中甲、乙位于山谷附近,可能有河流发育,且乙位于陡崖附近,可能发育有瀑布;丙、丁位于山脊线附近,无河流发育,因此B正确。
3.图中区域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
A.399米 B.499米
C.599米 D.609米
答案 C
解析 图中最高处海拔约500~600米,最低处海拔约0~100米,因此图中区域相对高度为400~600米,C正确。
关键素能二 “用”等高线地形图
【真题研析】
[例2] (2022·湖南卷)某地(下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快,从而形成山洪。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且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会引发山洪;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第(2)题,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
【素能升华】
1.判断地貌及特征
名称 地貌景观 等高线图
火山口
风蚀蘑菇
岱崮地貌
梯田
新月形沙丘
山前冲积扇
2.判断河流及特征
判断水系特征 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高山峡谷地区,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流域面积大。②河流流向:地势高低。③河道弯曲状况:山区,(下蚀强)河道比较直、深;地势起伏小的地区,(侧蚀强)河道比较弯、浅。④水系形状: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判断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河流流速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②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3.判断气候及特征
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
判断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 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光照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4.在区位选址中的应用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水库坝址 ①水坝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②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宿营地 ①“三避开”:避开河谷、河边,防山洪;避开陡崖、陡坡,防崩塌、落石;避开山顶,防大风。②“一适宜”:适宜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
公路、铁路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
引水路线 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
农业生产布局 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水域可发展渔业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对点精练】
(2022·厦门四检)河南某村(下图)依山势布局。明末清初,先民迁至此,并修建城墙(设有瞭望台)和水塘抵御外敌。清末,村落规模不断扩大,住宅区的房屋多达数百间。近年来,该村依托当地的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据此完成4~5题。
4.该村的房屋最初建在水塘北面的坡地主要是为了( )
A.防涝、防匪 B.通风、采光
C.通风、防匪 D.防涝、采光
答案 D
解析 该村北边依山,南边临水,北高南低,利于排水和采光,故选D。
5.到该村参观古城墙的游客可前往( )
A.①处附近 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 D.④处附近
答案 A
解析 古城墙设有瞭望台,说明该地地势高且能俯瞰四周。①是山脊,且地势较高,符合建瞭望台的要求,A正确。②③位于山谷,④地势低,均不符合建瞭望台的要求。
(2023·成都一诊)读我国大别山区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6~7题。
6.计划在该区域修建水库大坝,满足尽可能大的区域范围内的灌溉、防洪、发电等需求,坝址宜选择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甲处为峡谷,建大坝工程量小、投资少;甲以上地形为盆地,利于蓄水,且面积大,蓄水量大。乙、丁为峡谷,适宜建坝,但是,其上蓄水区域面积小,库容小。丙处地势平坦,不适宜修建大坝。A项正确。
7.2022年5月安徽省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该区域进行野外考查,晚上在此地宿营,宿营地适宜选择在( )
A.E B.F
C.G D.H
答案 B
解析 F处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且距离公路较近;E处地势较陡,位于峡谷,安全性较差;G处位于山峰地势较陡地带,地形狭窄,不适宜宿营;H处位于上游河谷地带,容易受山洪的威胁。B项正确。
[模拟应考]
(2022·湖南二模)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丙、丁为该地的四条登山步道,子、丑、寅、卯为该地的四个观景台。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10米 B.120米
C.130米 D.160米
答案 C
解析 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是220~240米,最低处海拔是80~100米,最大相对高度是120~160米,C正确。
2.图中坡度最小的步道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解析 经过的地区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甲、乙步道所经过地区等高线密度大于丙、丁步道,因此甲、乙步道坡度更陡,A、B错误。由图可知,丙步道几乎沿等高线修建,经过地区相对高度更小,且距离更长,坡度最小,C正确,D错误。
(2021·泰州模拟)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涉水登山的一项探险活动。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适宜开展溯溪活动的线路是( )
A.L1 B.L2
C.L3 D.L4
答案 A
解析 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涉水登山的一项探险活动。L2和L4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无河流发育。L3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无河流发育。L1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有河流发育,且距离长,坡度小,适合溯溪。
4.下列叙述中,与该地实际相符的是( )
A.山地最高峰超过350 m B.地面至少有三个洼坑
C.在M峰可一览其余群峰 D.N地是观日出最佳点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等高距为25 m,M点为最高点,海拔为325~350 m,A项错误。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的等高线且与数值小的相同的有东部两处,N处和西部一处,至少有三处,B项正确。在M峰无法看到L4处的山峰,C项错误。N地是洼地,不适合观日出,D项错误。
(2023·厦门市期初调研)江苏省某学校的地理研学小组外出研学,研学回来后,小明同学绘制了一幅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b、c对应的海拔分别为500米、400米、300米。读图,完成5~6题。
5.①②③④可能发育河流且流速较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首先将图中a、b、c点分别用线连起来,即为该区域等高线,然后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可知,②④处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B、D项错误;①③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①处等高线分布更稀疏,河流流速较慢,A项正确、C项错误。
6.如果图中P点外围闭合曲线的数值是400米,则P点对应景观素描图中的位置可能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所给区域等高线图,根据图中P点外围闭合曲线的位置分析可知,图中闭合曲线位于300米和400米等高线之间。若闭合曲线的数值为400米,根据闭合曲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出P点是山坡上的小丘,对应景观图中⑦处,C项正确,A、B、D项错误。
(2022·河南开学考)下图为某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河流易摆动改道。据此完成第7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聚落选址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河流易摆动改道。图中甲、乙、丙均离河流较近,可能在河流摆动范围之内。丁地离河流最远,且地形平坦,从避开水患灾害和地形的角度来看,丁地最适宜作为聚落选址的地点,D正确。
(2023·新疆乌鲁木齐质检)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8~9题。
8.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80米,则甲、乙两地的高差约为( )
A.179米 B.279米
C.379米 D.479米
答案 D
解析 图示等高距为100米,结合示坡线向外,说明甲地地势高,可判断甲地海拔在700~800米;乙地位于200米、3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且“图中急流段高差为80米”,可判断乙地海拔在280~300米;则两地高差大于400米、小于520米,故D正确。
9.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河流大致向西南流 B.甲处四周悬崖峭壁
C.丙处海拔高于乙处 D.丁处可以看到丙处
答案 C
解析 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河流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流;结合图中西北部等高线分布,可判断丙处海拔高于乙处,故C正确。图示甲处外围等高线没有重合,四周不是悬崖峭壁;丙、丁之间上缓下陡,为凸形坡,不能通视,丁处看不到丙处。
10.(2022·河南洛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积平原上,海拔2 240 m。墨西哥城呈不规则状,南北略长,东西略窄。城市四周环绕着峻峭的群山,南端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海拔5 452 m,山顶终年积雪。该地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8 ℃左右,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75%~80%的降水集中在雨季。下图为墨西哥城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等高线分布图。
(1)指出墨西哥的主要地形特征。
(2)分析墨西哥西部地区地形特征的成因。
(3)从地形角度分析墨西哥城呈不规则状的原因。
答案 (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平原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北布拉沃河流域。
(2)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山地。
(3)东西两侧为陡峭的山地和高原,地形狭窄;南北方向等高线分布稀疏,地形平坦,受地形影响,城市沿南北方向布局,呈现不规则的形状。
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示意图可知,墨西哥中部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等高线较稀疏,以高原为主,南部等高线密集,以山地为主。因此,其地形特征可以概括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平原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北布拉沃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或者西南高东北低)。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西部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受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山地。第(3)题,材料显示,墨西哥城位于特斯科科湖的湖积平原上,结合等高线图可知,其东西两侧为陡峭的山地和高原,地形较狭窄;南北方向等高线分布稀疏,地形平坦。受其影响,形成了南北略长、东西略窄的不规则城市形态。
[真题实战]
(2020·山东卷)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 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第1题。
1.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魔鬼营地”的形成是“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据图,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位于谷地中,会造成空气流通不畅,形成“魔鬼营地”。乙地海拔较东西两侧要高,丙地、丁地位于山脊处,乙、丙、丁三地空气流动畅通。
(2020·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第2题。
图1
图2
2.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B
解析 由图1可知,乙地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符合图2的地形特征,B对。甲地不是谷地,丙地处于两座山的鞍部,丁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3.(2021·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著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它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筑坝形成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某研学小组实地调查发现,在该湖东北不远处的谷地里建有一座小型溢流坝,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下图示意芦林湖及周边地形。
结合图,分析建设该溢流坝的有利条件。
答案 地形平坦,且跨度小,建设难度小、成本低;坝址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沙、砾石等原料充足,便于就地取材;靠近公路,便于其他原材料的运输。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湖泊,并且位于地势低平地区,坝体跨度小,因此有利于建设,造价较低;从材料中可知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可推断出坝址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沙、砾石等原料充足,便于就地取材;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公路,便于其他原材料的运输。